夫妻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底色:小豆講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01

「連結」音訊:夫妻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底色:小豆講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

尹建莉老師的第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出版之後,收到了全國各地很多家長的來信,在這些信裡有許多共性的問題。為了解答大多數家長的普遍的疑問,尹建莉老師又寫了這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書裡一共收錄了100封讀者來信,以及尹建莉老師的回信,我不能向大家解讀全部內容,但可以從這裡面抽取一部分最受家長關注的問題來幫助父母們理解作者的教育理念。

這一節,我們就從“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談起。

“夫妻關係”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夫妻關係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孩子的性格也更加平和、開朗。父母關係良好,也會讓孩子對婚姻產生美好的嚮往,擁有健康的婚戀觀。

但是從書中的家長來信裡,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常見的婚姻問題對孩子教育產生的影響。下面列舉其中的幾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夫妻一方過於強勢。

一位媽媽來信說:她的孩子1歲8個月,非常敏感,情緒上來的時候會自己打自己,好像不知道疼似的。這位媽媽反省自己說,是不是因為自己平時太強勢,對孩子爸爸太兇,所以導致了孩子這種自殘的行為?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所謂的強勢,其實就是控制慾太強。要求配偶和孩子都要高度符合自己的標準及願望。如果配偶或者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強勢的一方會透過暴力或者情緒控制等手段來施壓。在這樣的家庭裡,往往會讓人感到壓抑、喘不過氣來。尹建莉老師形容“強勢”就像彌散在屋子裡的甲醛,不僅難聞,而且有害。

在這個事例中,孩子才1歲8個月,生氣了居然打自己。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資訊,而是明確表達出孩子的挫折感很強,他的情緒已經嚴重受阻,負能量積累得遠遠超過了他的承受力,心理秩序開始紊亂。在生活中過於強勢的人,讓配偶承受了多少壓力,也就會讓孩子承受多少重負。配偶作為成年人可以自我消化這些壓力,但對於孩子來說,當心理不斷受阻後形成的恨意無法向外排遣時,只能透過打自己來表達不滿。

由於孩子總會向同性的父母形成認同,如果母親過於強勢,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而兒子則會變得懦弱無能;如果父親過於強勢,兒子容易變得大男子主義,女兒容易變得膽小、不自信,在婚姻中也容易處於弱勢。

尹建莉老師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對他自由意志的尊重。“愛和尊重”其實也同樣適用於所有家庭成員。

夫妻之間能夠做到相互寬容,把對方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各自不同的性格、習慣、愛好,既相互扶持也相互獨立,這樣的感情才能令雙方輕鬆,才能成為彼此的支撐。對於孩子,也要把他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給予充分的尊重和自由,這樣的孩子才能生長出健康的人格。

第二種情況,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怎麼辦?

這種情況生活中也很常見。尹建莉老師的建議是,首先要維護好夫妻之間的感情。好感情本身就是好教育的一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最美的底色。失去這個底色,即使父母教育理念再一致,孩子的內心也是灰暗的。所以,當夫妻之間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可以把教育衝突當做一個很好的夫妻之間溝通的機會。要注意不要讓衝突一直存在,一定要尋求解決,直到達成共識。

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夫妻共同閱讀經典的教育書籍、聽專家講座,一起去開家長會,一起跟學校老師溝通,透過共同學習,夫妻雙方的看法就會趨向一致,自我也得到了成長。

如果實在意見不一致怎麼辦呢?尹建莉老師教給我們一個辦法:觀察孩子認同誰的觀點,喜歡和誰親近。孩子天然地會向他感覺安全和溫暖的人靠近,本能地親近使他感覺舒適和快樂的人,下意識地遠離讓他不舒服的人。

觀察孩子自由的選擇,把孩子的傾向當做父母行為的校正器。只要家庭中有一個人能堅持正確的教育,孩子的心靈有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就基本上不會出什麼大的問題。

第三種情況,如何給孩子講離婚的事?

如果夫妻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離婚也是非常正常的選擇。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單親家庭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於是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不得不勉強維繫一段婚姻。但其實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能夠感受到父母之間的冷漠。貌合神離的婚姻關係不僅不能帶給孩子安全感,還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負擔,認為父母為自己犧牲太多,這種壓力和自責並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還有的夫妻長期冷戰、爭吵和訴諸暴力,也會讓孩子在成年後對愛情和婚姻產生恐懼感,不再相信親密關係。還有些夫妻不離婚的真正原因是面子、位子、財產等,卻聲稱“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這樣的虛偽,孩子能感受到,當孩子心裡明白父母不過是以自己為人質在換取他們個人的利益時,孩子不僅痛苦,還會痛恨!

所以與其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冰冷的家庭,不如給孩子完整的父母之愛。

尹建莉老師的建議是:離婚時,應該坦誠地把真相告訴給孩子。其實想瞞也瞞不住,因為孩子很敏感,總能從生活的蛛絲馬跡中發現變化。與其讓孩子心裡七上八下,不如跟孩子說明白。

說的時候要注意技巧,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彼此的壞話,不要讓成人之間的恩怨傷害到孩子。有的夫妻在離婚時會在孩子面前攻擊另一方,透過強制或高壓的手段讓孩子對抗另一方,迫使孩子剋制對另一方的感情,逼孩子選擇父母中的一方共同生活,甚至對另一方作出忽視或虐待孩子的虛假斷言。心理學上對這種行為有個名詞,叫“父母離間綜合症”。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情感操縱是對兒童的虐待,在嚴重的案例裡,還會出現對孩子進行徹底的洗腦,導致孩子與另一方父母的親子關係破裂,令孩子完全拒絕一個照顧者。

孩子與父母有著割不斷的血緣關係,強迫孩子在情感上割斷與父母一方的連線,無異於讓孩子否定一半的自己,會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分裂。

合適的做法是,告訴孩子父母的分開是兩個大人之間的事,跟孩子沒有關係,即使父母分開生活,爸爸也永遠是他的爸爸,媽媽也永遠是他的媽媽,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永遠都不會改變。

離婚後,沒有得到撫養權的一方也要定期看望孩子、陪伴孩子。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沒有本質的區別,只要夫妻雙方處理好彼此的關係,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一樣能夠讓孩子健康陽光地成長!

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樣的夫妻關係裡,

把“尊重、自由、支援、愛”作為家庭生活的目標,不僅有利於婚姻關係,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父母快樂,孩子才能快樂;父母幸福,孩子才能幸福!

下一節,我們將探討隔代關係對孩子教育的影響。

讀書開啟智慧人生,我是小豆愛讀書,陪伴你終身學習、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