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孩子打爸媽:家長不要一笑了之,這幾種行為趕緊改正

五歲的孩子打爸媽:家長不要一笑了之,這幾種行為趕緊改正

網友家五歲的小侄子在家看電視,可能是覺得看電視得時間有點長了,孩子他爸就起身關掉了電視。

原想小侄子可能會哭鬧一下,可沒有料到的是:

只見小侄子從小凳子一把站起來跑到他爸跟前,對著爸爸就是一陣拳打腳踢,坐在一旁的媽媽抱起他想哄一下,結果也遭了秧,小侄子竟瘋狂的拽起他媽媽的頭髮來……

周邊,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很常見?

不可思議的是,父母或爺爺奶奶們對小孩子的舉動不僅不阻止,而且還會來上幾聲哈哈大笑。

他們說:“小孩還小“。

小孩子還小,不假,一個五歲的小孩打起來也不會有多疼。

可是,須不知的是這種舉動的潛在影響卻是很大的,父母如果還不加以重視和糾正,長此以往,對小孩子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長大以後的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極有可能會是粗暴的,更有甚者會因此而誤入歧途,走上觸犯法律的道路。

那麼,小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呢?

溺 愛

五歲的孩子打爸媽:家長不要一笑了之,這幾種行為趕緊改正

何為溺愛?

即過於寵愛孩子,凡事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

有何後果?

有的家庭,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會以孩子還小為由出面袒護,有的則是夫妻有一方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另一方不僅不配合,還總去充當孩子的”保護傘”、“蔽難所”。

還有的家庭,從來沒有要給孩子立規矩的意識,總無原則地遷就孩子,無論什麼事,只要孩子一哭、一鬧立馬就哄騙、就依從。

試問這種養育環境下的孩子能做到身心都健康的成長嗎?

不能

孩子只會變得毫無是非觀念,他們不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什麼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最後養成自私、嬌縱、任性的性格特徵。

孩子打爸媽,大都是如此養成的。

因為孩子沒有是非觀、沒有界限感。

現如今,都是一兩個孩子,父母長輩疼愛有加無可厚非,但愛的太過就不好了,如同我們每日的食鹽,多一分太鹹,少一分太淡,鹹淡相宜總是有利於健康的。

家 庭 環 境

五歲的孩子打爸媽:家長不要一笑了之,這幾種行為趕緊改正

家庭成員性格暴躁或者有暴力舉動,也是造成孩子粗暴行為的因素。

很多的父母雖然生理上已成為父母,但其實內心還是小孩的狀態,不夠成熟,做不到準確地去識別自己的情緒,更不懂得去控制情緒。

每當與他人發生矛盾的時候,總喜歡用比較粗魯或暴力的方式去解決,毫不避諱孩子,不管孩子在不在場,學不學樣。

要知道,你是什麼樣子,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是什麼樣子。

你的行為舉動,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

家 庭 教 育 方 式

五歲的孩子打爸媽:家長不要一笑了之,這幾種行為趕緊改正

父母不知道應該管教孩子,平常也不主動地去學習

,一旦遇到孩子做錯事或者孩子讓自己不如意的時候,

動不動就去大聲呵斥孩子,情緒激動時還打罵孩子。

通常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還順從你,這種管教方式也還能起到作用,但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孩子慢慢地有了對抗外界的力量,就會把對父母的不信任與恐懼,轉化成暴力的對抗來對待你。

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情形,要趕緊糾正與引導,要知道3-6歲是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錯過了就太可惜了,別妄想著以後透過學校教育就成改正,必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基礎必需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