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童童是一個6歲的男孩,這個月剛開始學習鋼琴。因為前兩個星期老師佈置的任務他都沒有完成,被老師訓斥之後,他對鋼琴更加反感,平時都不願意再碰琴。

媽媽跟童童商量之後畫了一個表格,上面標明瞭星期一到星期五需要練琴的時間。他們把練琴時間放在看動畫片之前,如果彈得好就可以看動畫片。彈琴和看動畫片之間還有10分鐘,這10分鐘童童用於向媽媽彙報今天哪裡有進步,哪裡還是彈不好。因為可以進行自我評價,而不會一直被老師批評,童童感覺沒有那麼反感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童童和媽媽堅持了一個星期。週末老師再來的時候,發現童童有了很大進步,給予了表揚。從此以後,童童練琴主動多了。

案例二:

喬喬是一個4歲的女孩。她非常黏媽媽,一直哭著不願意去上幼兒園。但是媽媽需要上班,沒有辦法一直陪著她。最終她們找到了如下一些辦法,喬喬慢慢克服了害怕和焦慮的情緒。

(1)想象自己正在吃好吃的東西或者正在玩喜歡的遊戲。認真把食物和遊戲的細節都想象出來。

(2)對自己說,我是勇敢的喬喬,我可以自己做這件事情。然後找一件事情去做,並誇獎自己做得很棒。

(3)想象媽媽馬上就要回來了,我可以把媽媽不在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告訴媽媽。我先練習一下該怎樣告訴媽媽。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除上述辦法之外,她們還找到了一些辦法,比如,“我在學校想到媽媽,我忍不住哭了。但是過了一會兒,小利拿著蠟筆過來要跟我一起畫畫,我就跟她一起玩起來,就一點兒都不想哭了。我覺得哭也不是什麼太丟臉的事情。”

過了半年,喬喬終於能開開心心地自己坐校車去上幼兒園了。

案例一中的童童在媽媽的幫助下養成了練琴的好習慣,案例二中的喬喬也慢慢養成了能夠適應和媽媽分開的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一些小技巧,童童用了畫表格的方法,喬喬運用了想象和講故事的方法。

心理學定律

飛輪效應的英文是Flywheel Effect,它指的是,如果想要靜止的很重的輪子動起來,一開始推動它必須用很大的力氣,每轉動一點都很費力。不過只要堅持下去,一開始的所有努力都不會白費。因為慣性的作用,到了某一臨界點之後,飛輪會越來越快,想停下來都已經不可能了。這時候,不需要再花什麼力氣,飛輪就能快速地轉動。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就像是推動一個很重的輪子。在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比較困難,但是隻要過了那個臨界點,一旦養成了好習慣,孩子日後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很容易地把這個好習慣堅持下去。

相反,如果需要戒除一個壞習慣,一開始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壞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好似輪子已經開始了轉動,要想讓它停下來,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一開始可能並不見效。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簡單來說,輪子的轉動就像是良性迴圈和惡性迴圈。把一個好習慣比作輪子的時候,它就是良性迴圈;把一個壞習慣看作輪子的時候,它就是惡性迴圈。培養一個良性迴圈需要開一個好頭,同時這個好頭需要反覆加強和鞏固。而一個人需要身邊人不停地給予提醒,或者反覆自我提醒,才可以走出惡性迴圈。

心理學實驗

不只是孩子,即使大人養成一個新習慣,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心理控制術:改變自我意象,改變你的人生》中,馬克斯維爾·馬爾斯寫道,要習慣一個新的東西,人們一般需要21天來適應。比如一個人搬新家以後,大概需要三個星期才會產生“家的感覺”。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要堅持每天早起鍛鍊身體,或者每天養成練字的習慣,也至少需要三週的時間。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父母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也就是在這三個星期還沒到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感覺痛苦。有些父母認為堅持不下來就算了,從而輕易斷言孩子並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導致孩子養成虎頭蛇尾的習慣。其實,這時候需要父母再鼓勵和督促一下孩子,就像推輪子一樣,再堅持一下,看輪子能不能轉起來。因為就算是很有天賦的畫家,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拿起畫筆繪畫的。文藝復興時期三位傑出的藝術家,拉斐爾、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沒有一個不具備非常紮實的基本功,而這基本功,如果沒有長時間的堅持,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古今中外,有許多思想家都提出過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孔子曾說過:“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早期養成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英國教育家洛克曾經也說道:“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自己的幸福往往都歸於自己的習慣。”

育兒方法

雖然俗話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但是時機同樣也很重要。很多基礎,如果不及早打好,將來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於事無補。幼兒時期是人神經系統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如果學習古典吉他、小提琴等需要精細手部運動的樂器,就需要在六七歲的時候開始練起。如果鍛鍊孩子的運動平衡能力,就需要在12歲之前開始訓練。

以下的幾點是給父母提供的具體操作意見:

1。為孩子創造能集中注意力的環境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注意力時長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太小的孩子,發現他沒有辦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父母無須苛責。但是,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很重要。比如讀書習慣,可以在家裡設定一個小小的讀書區,只要一進去,就到了孩子的讀書時間。有時候,一張小書桌就可以了,甚至在地板的一個角落鋪一塊小地毯也可以。在讀書時間,關閉電視,父母也不要在附近談論容易讓孩子分心的話題,把手機、平板電腦放在遠一些的地方,或者乾脆關機。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2。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還是以讀書為例。在最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陪著孩子讀書,一行一行帶著讀,讓孩子自己選擇內容和翻頁,等過一段時間,孩子漸漸進入狀態之後,就可以讓他獨自享受讀書的過程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這段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可能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但這就是輪子轉動前的預熱過程。父母的陪同會讓這個預熱過程充滿樂趣。

3。制訂計劃和目標,提供適當的獎勵

對於一些枯燥的事情,孩子一開始是沒有辦法從中獲得興趣的,簡單來說,就是感覺不好玩。這時候,制訂一些計劃和目標是必需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看到小小的成功,體會到成就感。很多時候,跟孩子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比如晨跑,如果父母制訂一個小計劃,孩子今天早上能夠跑400米,就獎勵他到公園去滑滑梯,孩子就能直接體會到快樂。長遠來說,制訂一個表,如果完成了就在上面打一個鉤,打多少個鉤就有一個階段性獎勵。這類直觀的目標和獎勵,往往對孩子完成計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巧用飛輪效應,讓孩子進入良性迴圈

4。適當的懲罰措施不可少

父母對孩子進行懲罰一定要適當,父母不能過於情緒化,不能心情好的時候就不懲罰,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加重懲罰。在懲罰的時候,要跟孩子說明,是因為沒有達到指定的目標,或者是因為做錯了某些事情,所以才受到懲罰,並不是因為爸爸媽媽不愛你才懲罰他。如果爸爸媽媽做了錯事,也是需要懲罰的。這樣針對行為和事件的懲罰,能夠對孩子達到較好的行為糾正效果。

5。幫助孩子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

如果很努力地推了很久,最終輪子還是沒有推動怎麼辦?這有幾種可能:一種是孩子的興趣不在於此,不管怎麼培養,也沒有辦法堅持下來取得成果。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一起進行活動的人本身對此有逆反情緒,如果父母自己對這個反感,有時候自己都不一定察覺到。如果父母將情況判斷為前一種,就是孩子的確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那麼及時地徵詢孩子的意見做出調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是第二種,可以嘗試讓其他人陪同,比如,如果一開始一直是媽媽陪著做這件事,那麼,可以嘗試讓爸爸或者其他小朋友陪同做。如果最終還是沒有辦法堅持下來,也可以選擇放棄。不管做什麼,讓孩子幸福地生活最重要,千萬不能因為堅持某個固執的目標而捨本逐末。

點評:

相對來說,讓孩子堅持體育鍛煉相對容易一些。對樂器的練習,尤其是一開始需要孩子堅持枯燥的訓練,就會困難很多。其實不僅僅是上面列舉的這些,還有閱讀習慣,以及早睡早起和健康飲食等習慣,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些習慣如果能夠從小養成,就像是好的輪子開始轉動,那麼,孩子日後的生活就會輕鬆許多。

9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