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未來這3個方面差距明顯

暑假期間,經常收到家長的諮詢,其中,有一個問題的提及率很高: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未來這3個方面差距明顯

孩子暑假天天宅家裡,玩手機、打遊戲,哪裡也不去,怎麼辦?

家長們希望孩子能時常出去跑跑步、打打球、運動運動,鍛鍊身體,擔心長時間的久坐不動,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的確,現在許多孩子,包括大部分成年人,都沒有運動的習慣。空餘時間,習慣於在手機、網路上尋求娛樂,長此以往,身體素質逐漸下降,爬個樓梯都氣喘吁吁。

其實,堅持運動的益處,遠不止保持身體健康這一條,還有太多的好處一直被忽視了。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短期可能看不出明顯區別,時間長了,會在很多方面拉開巨大差距。

01

堅持運動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好

不少家長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運動就是瞎玩,浪費時間和精力,殊不知,運動與智慧有著直接關係。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康乃爾大學主導的“人類腦計劃”曾在研究中發現:

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的發育,提高記憶力。

就拿打籃球來說,它需要眼快、身體動作快且協調、還需要大腦迅速思考做出判斷,這一系列的動作,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

所以會有老師總結說:一般在操場上活動比較多的孩子,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約翰·瑞迪也認為,運動能改變大腦結構,從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他在書中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

芝加哥內珀維爾中央高中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讓學生們每天早到1小時,跑步、做運動,運動時佩戴心率監測儀,當心跳達到最高值,或達到最大攝氧量的70%時才開始上課。

一開始,家長們怨聲載道,因為要早起,孩子們也有點牴觸。

但1個月後,「零時體育計劃」就開始顯現效果:上課打瞌睡的學生明顯減少;師生互動增加、學生髮言更踴躍;尋釁打架減少、測驗成績普遍提高。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孩子運動完心情愉快、精神振奮;

血清素跟情緒和記憶有直接的關係,運動後血清素增加,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係,使孩子專注力增強。

當孩子心情愉快、記憶力好、專注力強,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好。

尤其對於一些好動、坐不住的孩子來說,多運動,還會幫助他們消耗掉過剩的精力,學習起來更能集中注意力。

因此,單從學習這個方面來說,家長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促進大腦發育,孩子對於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力會變得更強。

02

堅持運動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網上常常有人說,雖然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好,但在有些地方還是會為他們感到遺憾:

除了學習、上課外班,他們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運動的時間很少,甚至寒暑假的時間,也要被學習活動填滿。

而70、80,乃至90後,他們小時候經常在課間、放學後、假期裡,三五成群,踢毽子、跳繩、丟沙包,有著豐富多彩的運動專案。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引起了全社會的警惕和關注。

《中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資料和分析》中曾顯示:

“我國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有人問: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捱打捱罵,條件這麼好,但是心理卻這麼脆弱?

除了學習壓力外,運動量不足也是其中值得思考的原因。

運動除了有益大腦,還有調節情緒的重要作用。

以前的孩子,在家裡受了委屈、或是捱打捱罵,跑出門去和夥伴們瘋玩一陣,煩惱也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回到家裡照樣吃嘛嘛香。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未來這3個方面差距明顯

而現在的孩子,只能透過網路、遊戲來讓自己暫時忘記煩憂,但這些方式,遠遠沒有運動的效果好。

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孩子甚至沒有途徑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長期堆積在心裡,就容易導致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當孩子心裡有了煩惱、壓力,去外面跑幾圈,或者做自己喜歡的運動,讓身體動起來,暢快地呼吸、流汗,整個人都會從內而外輕鬆起來,情緒變得積極。運動產生的多巴胺,也會讓孩子感到快樂。

這些負面情緒得到及時的排解,孩子才能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才是一切的基礎。

03

堅持運動的孩子,具有更優秀的意志品質

作家村上春樹堅持跑步近30年後,寫了一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在跑步中他收穫的不止是健康的生活,更明白了堅持的可貴。

“正是長距離賽跑塑造了現在的我,或多或少,或好或壞。運動中產生的,對我們至關重要的東西,幾乎是肉眼無法看到的,然而用心靈可以感覺到的。”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歐美國家的青少年一個個看上去那麼陽光自信,活力四射,而中國的孩子們,則顯得沒精打采、畏畏縮縮?

有專家指出,除了賞識教育,還和國內外對運動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做過一項問卷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比例為8%,遠低於日本65%、美國63%的水平。

我們經常能從愛運動的人身上,觀察到一種自信、有力量的氣質,走到哪裡,都是一臉陽光。

除了自信以外,勇敢、堅持、抗挫折能力、積極思維,這些優秀的品質,孩子都可以從運動中獲得。

前段時間,河南平頂山一位爸爸帶著孩子跑步的影片在網上火了,當地的一條路上,每天都能看到父子二人跑步的身影。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未來這3個方面差距明顯

小男孩今年7歲,從去年7月開始跑步,“跑齡”剛好一年,從一開始“哄著跑”到現在“騎車才能追上”,熱愛運動的孩子在一次次鍛鍊中不斷重新整理著記錄。

據他的爸爸反映,堅持跑步一年,孩子不但肉眼可見地瘦了許多,也比以前更加自信勇敢了。他希望兒子能一直堅持下去,更健康,更自信,更樂觀,用跑步讓兒子變成一道光。

長期堅持運動,鍛鍊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一個人的思想、意志,這些內在的品質,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欣慰的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在學科、藝術類的興趣班之外,會給孩子增加一門運動類的活動,或者在學習之餘,有意識地增加孩子的運動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轉變。

孩子愛上運動、養成運動習慣,一開始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陪伴。

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從一些趣味運動開始,鑽、爬、跑、跳,網上有很多趣味運動的影片,家長可以找來帶孩子一起做。

到了幼兒園、一年級,家長可以透過平時的嘗試、興趣班體驗,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運動,每天堅持做。

比如每天晚飯後,抽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的時間,到小區樓下和孩子打打球、跳跳繩,或者做孩子喜歡的運動;週末和假期,可以帶孩子去專門的體育場館進行運動。

選擇什麼運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運動的熱情和堅持性,在運動中感受到樂趣。

從小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會成為孩子寶貴的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