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我們的慣性思維(善護口業和得道者少語)

善護口業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和大家閒聊的時候,說起這個話題。

我說,善護口業的意思就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具足讓我們開口的能力。

大家細細品品我的這個回答,是不是和之前,你思維慣性裡面,第,一時間所產生的答案是不同的?

我們許多人其實並不缺乏說話的能力,而是缺乏如何說話的能力。

而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思維裡面是存在很多慣性的。而這種慣性,和我們的所知所見,往往是分不開的。

但是,這個慣性的東西,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細細地想想,有沒有種細思ji恐的感覺?

也就是說,我們的思維大多數的情況下,更像是在套用公式。

如果我們跳不出這種思維的慣性,必然會給自己的見知,見識帶來很大的侷限性。

善護口業,是讓我們好好說話。但是,對於好好說話,許多人是存在排斥的,因為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並不認為,自己說的是有問題的。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存有,一個叫固執的行為。

而不是每一個人,都具足讓我們開口的能力。

這句話,我們聽到他的時候,是不是和剛開始的解釋,帶給我們的感覺,完全不同。

因為,我們明白,不是每一個人都具足讓我們開口的能力,所以有些話,我們就不想去過多言語。

也不想去過多的糾纏,更不會去難為自己。

從效果行為來說,結果是一樣的。

但是,從心理行為來說,我剛給的這個解釋,許多人往往更容易接受。

因為,我的回答是在,對於自我的肯定之後,所產生的一個後果。

而並不是先產生對立性,也就是,你沒有好好說話,所以你需要善護口業。有對立,必然會有心理上的排斥,有排斥就會覺得很不情願。

我們的行為,我們可以偽裝,但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騙不了自己。

得道者少語,這句話我想很多人也都不陌生。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是可以用我剛才說的那句,不是每一個人,都具足讓我們開口的能力來理解。

得道者為什麼少語?

其實也不過是,因為得道者很明白,有些話,只能說給適合他的人聽,而沒有辦法說給所有人聽。

因為所處的思維境界不同,或者說是,感觀的角度不同。

所以有些話,就要少說,或者挑揀的說。

而有時候所謂的得道者,喜歡說一半,藏一半。為什麼要藏起來?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方面,是因為得道者的見識和見知,是一種相對的得到和見到的狀態,所以就不能讓他這麼肯定的將另一半說出來。

另一方面,是因為得道者明白,有些話,就算是他說了,對方也理解和接受不了,所以就不說了。

可是少語,並不是說,他不說話,而是,找不到可以產生共鳴的人。

如果找到了,話會很多的。而且,越聊越是意猶未盡。這就是一種思維深處的共鳴性,而產生的一種行為後果。

還有一句話叫,不可說不可說。

不可說,並不是不能說,而也是,合適的話,要說給適合的人聽。

本故事轉自公眾號:公子君上

頭條號上的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