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歲,進入第一逆反期,需要我們換種方式和他說話

孩子2歲,進入第一逆反期,需要我們換種方式和他說話

我是全職爸爸寒叔

很多孩子在2歲-2歲半左右會進入他們人生的第一逆反期,他們自主意識開始萌芽,行動力也越來越強。

他們經常會和大人作對,原先那個乖乖的孩子突然變得倔強、叛逆、 不聽話,以自我為中心。

你叫孩子做什麼,他們偏偏都要在前面加上一個“不”字。我不洗手,我不喝水,我不吃飯,我不……。

你讓孩子不要做什麼,他們總是說“我要”

總之,孩子大了,隊伍不好帶了。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考慮換一種方式和他說話了。

首先,不要用命令的語氣

先舉一個我自己的反例,某天晚上帶可樂下樓騎車。回家等電梯的時候,他用自己的小車去撞電梯門。我馬上制止他“可樂不可以!”

沒想到他聽了更起勁地去撞電梯門,我繼續嚴厲地制止“不可以!停下!”

可樂沒有聽,我把他從車上抱下來,收了他的小車。結果他開始嚎啕大哭。

實際上,在這個時候我不應該用命令和強硬的語氣去和他說話。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

“粉紅大象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閉上眼睛默唸3遍“不要想有一隻粉紅色大象”,結果大部分人都會不自覺地去想粉紅色的大象。而這個理論在孩子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孩子會對“不要做”的內容有更深的印象,並且容易產生牴觸心理,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讓他幹就越要幹。

孩子2歲,進入第一逆反期,需要我們換種方式和他說話

反之,“可以做”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是接納他的,是安全的,美好的。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更應該做的是告訴他“這樣撞門很危險,你可以在旁邊騎車繞個圈”

第二,說清楚為什麼不可以

還是上面的例子,我只告訴可樂不可以,這樣危險,

但是卻沒有解釋為什麼不可以,為什麼會危險。

正因為我沒有說出個所以然,處於逆反期的可樂就更容易產生牴觸和逆反情緒。

後來可樂情緒平靜以後,我再和他解釋“你用電梯撞門,如果把門撞壞了,裡面的人就出不來了,很危險;又或者你撞門的時候,電梯門突然開了,你可能掉進去,也很危險”。

解釋清楚了,可樂也表示自己明白了,下次不會了。

再比如在看電視這件事上,我很早就和他解釋電視看太久,會對你的視力不好,你以後可能當不了飛行員了。他就接受了這個資訊了,大部分時候到了規定時間都會自己說不看了。如果想耍賴,只要再和他說一次這個原因,他也就不再鬧了。

如果我們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和孩子解釋“為什麼不可以”,孩子都比較容易接受。而我們忽視了這一點,孩子不能明白“不可以”背後的原因,那就自然表現出不配合,不願意,要和你對著幹。

第三,給孩子選擇

可樂也在逆反期,他很多時候就愛和大人對著幹。

以前他這樣的時候,我大部分時候都是這樣問

你吃飯好不好?

你刷牙好不好?

毫不意外,這樣的問法得到的回答99%都是“不要”

後來我換了一種方式

你吃排骨還是雞翅?

你是現在刷牙還是等鬧鐘響了再刷牙?

這樣的問法,“不要”的聲音越來越少聽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更願意配合了。

給孩子選擇,讓孩子感覺到他可以自己掌控的範圍變大了,爸爸媽媽是和我在一邊的,那麼溝通起來自然就更順利了。

第四,用遊戲的方式說話

低年齡段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遊戲的世界。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和他們溝通呢?

奶奶讓可樂喝水,可樂不幹。我就對可樂說“我們玩個遊戲吧”

一聽玩遊戲,可樂就高興了。

玩什麼遊戲呢?補充能量的遊戲唄。假裝你是一個機器人,現在沒能量了,需要趕緊補充能量。喝一口水就是補充一格能量。

孩子2歲,進入第一逆反期,需要我們換種方式和他說話

然後可樂就喜滋滋地喝一口水。

可樂有時候為了玩不肯尿尿,我就說“我們要去消滅尿床怪咯”

結果他就屁顛顛地跑過來了。

遊戲是孩子的通用語言,我們可以把想要孩子做的事轉變為遊戲裡的任務或是獎勵,只有你願意去用,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音樂的方法

有一陣可樂喜歡賴床,喊他起床就是哭。

幾次下來之後,我改變了喊他起床的方式。先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或是改編起床歌。很奇妙的是,這樣過了幾分鐘,你再喊他起床,他也不哭不鬧,很順利地就自己爬起來了。

我想大概是音樂可以安慰孩子急躁的心情,讓他逆反的情緒先平復下來,為接下來的溝通創造一個良好的心情。

這5個方法都是寒叔在帶娃過程中實踐有效的,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記得點贊收藏哦。

我是全職爸爸寒叔,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