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存錢,就能成為真正的富人嗎?

他一直是個很節約的人,從小到大都是。上小學的時候,他爸媽只給他三塊錢,一塊錢坐公交車,兩塊錢是買早餐的錢。他偶爾不吃早餐,偶爾走路去學校,積少成多,他成了班裡的有錢人。他佯裝成富二代的樣子,總是可以隨手拿出一張50塊,讓班裡的所有人都相信這種假象。時間久了,他發現一個問題, 即使他可以拿出面值較大的鈔票,但是依舊抵不過那些家境優渥的同學,他們不需要省錢,就可以簡單的拿出幾張毛爺爺。四年級的時候,甚至班上還有同學丟過2000塊,為此他認識到了社會的真相。

從大學到大學畢業找工作,他依舊把節約當作他的好習慣,他盤算著,每個月存2000到3000,一年下來也有不少積蓄。

而實際上,到最後,他依舊沒有什麼錢。

辭職後,他準備創業,結果發現根本不夠創業的啟動資金,還要向朋友借錢。存錢時候的宏大願望,到最後發現根本毫無意義,那到底是什麼地方出錯了呢?

那天他和朋友一起吃飯,討論起租房子的事,他在糾結到底是租3千的房子節約,還是租5千的房子舒服一點的時候,朋友二話不說幫他選擇了後者。

“你以為你住3千的房子就可以省出更多的錢嗎?並不是,恰恰是你租5千的房子,才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我們是依靠腦袋賺錢的人,你得相信你自己的才華和價值。”

“或許前面會覺得苦一點,好像有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意思。但是我和你說,你越是節儉的生活,你就永遠只能節儉的生活下去。消費不是叫你浪費,而是要你明白你所產出的都應該是你同等收入的。只有這樣你才會為過這樣水平的生活而賺錢,而不是沒有目的地賺錢來幻想這樣的生活。這樣說,你明白了嗎?”

曾幾何時,編輯也與我這樣調侃過,那時候我還用著聯想電腦,編輯戲謔道,“你用什麼電腦決定了你創作作品的品質,聯想電腦與蘋果電腦的差別就是一般書與暢銷書的差別。”

他猶豫了,原本以為的節儉到底不過是自欺欺人,那個靠節約養活自己的時代似乎早就過去了。

節儉當然是好事,但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響了大環境的經濟流通,更是限制了自己的生活質量。

有時候,生活的定義往往要反過來才成立,就像根本不是你賺到100萬就可以過上100萬的生活,而是你一直過著100萬的生活,才會努力賺到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