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磚家丨尼采教你做家長(4):不看電視不上網

挑刺磚家丨尼采教你做家長(4):不看電視不上網

童子:尼采逝世時,應該還沒有電視、網路吧,他怎麼會建議不看電視、不上網呢?

先生:他的建議是,遠離報紙。報紙、電視、網路,都是大眾媒體。尼采的根本建議是,遠離大眾媒體。

童子:媒體有什麼不好?現在人們不知道什麼知識,上網一搜,就知道了。我不會燒紅燒肉,網上看了點影片,馬上學會。

先生:實用性的知識,可以找媒體幫忙。尼采強調的是,人生觀之類的大問題,媒體給不了答案,反而會幫倒忙。

童子:問題是,現在很多人都能在網上找到契合自己人生觀的內容。要奮鬥,有奮鬥;要躺平,有躺平;要頹廢,有頹廢。

先生:網上的這些內容,只是讓上網者更加自以為是,無法激發人們嚴肅思考人生問題。

童子:是因為網上內容太膚淺嗎?

先生:這些內容一般不是專業研究者的作品。

童子:專業研究者在哪裡呢?

先生:專業研究者分兩種,一種是研究與人生問題相關的課題,比如心理學、哲學。

童子:他們正可以發表人生方面的真知灼見啊。

先生:問題是,他們寫起專業論文一套一套的,卻無法把所理解的深刻道理用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談問題深入淺出的學者,屈指可數。

童子:另一種專業研究者是研究人生問題之外的課題?

先生:是的,比如工科、經濟學。他們談起人生問題來,大部分與普通人沒有差別,毫無見地。用尼采的話說,他們想在學術上有所作為,必須潛心於某一個專業領域,對其餘領域只好不聞不問。淵博淵博,他們只有“淵”,沒有“博”。

童子:既然學者都靠不住,只能靠業餘愛好者在媒體上發表人生問題的高見了。因為業餘,什麼都敢談,很符合普通人的口味。

先生:所以應該遠離媒體。

童子:可是,靠媒體也挖掘了羅翔、劉擎這些比較有水平的學者啊。

先生:羅翔、劉擎在媒體上出名,不是因為人生道理講得精彩,而是口才好,是學術水平之外的東西,讓他們顯得出彩。成為網紅之前,他們寫的書,都默默無聞。

童子: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出名,使他們的著作廣為人知,影響更多的人,也許能讓這些人對膚淺的媒體保持警惕。

先生:問題是,他們的著作並非很香的酒,原創力不強,無法強烈衝擊人的思維、三觀。

童子:但是,這些著作可以是階梯啊,讓人認識到經典名著的美好。

先生:人們讀了劉擎那本談西方思想史的著作之後,一般不會去啃原著。因為讀原著的水平,缺乏訓練的普通人,不可能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達到。家長必須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的能力。如果沉迷於電視、網路,對難懂的經典,一般不會感興趣。

童子:電視、網路會告訴我們很多種的人生觀,經典名著也是展示不同的人生觀。兩種有什麼區別呢?

先生:電視、網路很多時候只是描述人生觀,經典卻能教我們如何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