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文|全文共2516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在2歲孩子的媽媽討論中

“叛逆”

“可怕”

絕對是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家有兩歲孩子的媽媽,大概都對家中的

“小炸彈”

頭疼不已,甚至像一位網友這樣,

第一次體會被孩子氣哭的感覺。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相信從上面的描述中,大家都能感受到這位媽媽的崩潰,孩子吃飯慢還不讓媽媽收碗,說吃卻不吃,讓這位辛苦做飯的媽媽感覺非常挫敗。

除了和爸爸媽媽

“對著幹”

外,兩歲寶寶的情緒還格外容易崩潰,這就導致這段時間裡,

親子關係面臨空前的挑戰。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叛逆期如何經營親子關係,平穩度過。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叛逆期是“關係”的重構

翻開我寫下的親子日記:有一天兩歲的妹妹在客廳爬爬墊上玩小汽車,我剛剛坐下來準備和他一起玩,沒想到妹妹突然大哭起來,

邊哭邊喊“我的!我的!

我莫名其妙,搞了半天才明白,原來他認為爬爬墊是她的,我不能坐。當時我覺得非常傷心,那個凡事依賴我的小寶寶,開始把我推開了。然而,這也標誌著,孩子和我們之前的

親子關係開始“重構”

了。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一方面,寶寶開始明確和他人的界限。

有一種說法是“真正的育兒從兩歲開始”,因為只有到了兩歲左右,寶寶們才能真正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離開,教育才能在兩個個體中展開。

正如精神分析學家瑪格麗特·瑪勒的比喻:兩歲前的嬰兒,就是蛋殼中的小雞,精神層面並沒有真正的“誕生”。

正是為了從混沌中真正產生自我,2歲的寶寶才需要不斷的重申

“這是我的”

,才需要用叛逆去對抗爸爸媽媽。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另一方面,父母開始學習放手和退後。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曾經很習慣的親子相處模式也遇到了挑戰。比如在2歲之前,爸爸媽媽對於寶寶來說,是

完全的照顧者

,孩子會全心全意的依賴我們,甚至認為“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

育兒小貼士:從2歲開始,一切都改變了,站在家長的角度,會覺得寶寶變得不聽話了,但寶寶正是透過一次次叛逆期,漸漸完成心理獨立的。同樣地,第一次叛逆期,對於我們來說也是

學習“放手”和“退後”的契機。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親子相處這三個“雷區”別碰

說起和第一次叛逆期的寶寶相處,幾乎每位媽媽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吐。出現這種狀況,原因自然並不都在寶寶身上,正如上文所說,爸爸媽媽要真正做好和一個

“日漸獨立的人”

相處的準備。如果能避開這三大雷區,相信

兩歲叛逆期

,也能平穩度過。

雷區一:凡事包辦

凡事包辦是我們對待嬰兒的態度,在生命早期,這是建立安全感的需要,只有需求被迅速滿足,剛出生的嬰兒才能夠建立起內心的安全感,這樣他才能不斷成長,走向叛逆期。

從這個角度來說,2歲寶寶的各種“狀況”其實值得慶賀,這是

內心足夠安全

的表現。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當孩子已經2歲,父母凡事包辦的相處模式,就會讓他們覺得不舒服。在照顧他們時,媽媽們會發現

寶寶希望完成一些事情

,像是把小球放進瓶子、把拖鞋拿給爸爸之類。建議在這種時候,即使寶寶不是很勝任,我們也要

適當給寶寶們證明自己獨立的機會。

否則,這種獨立的訴求被壓抑,在後面的叛逆期中,爸爸媽媽可能會受到更加強烈的抵抗。

雷區二:否定寶寶的情緒

有次我帶著妹妹在小區裡玩,遊樂場裡還有一個兩歲的寶寶,努力地將小木棍插進花池的小孔裡,試了幾次都失敗了,他瞬間躺倒在地大哭起來。站在一旁的媽媽,馬上拍打著他說:

“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好哭的。”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沒有自我,也就沒有挫敗地體驗,自我意識的發展就意味著擁有了很多“

內部情緒”

,比如

自責、挫折、憤怒

等等。爸爸媽媽也需要調整養育的重點,從關心吃喝和健康,轉為關注情緒和行為。

因此,在叛逆期的寶寶情緒失控時,像上面那位媽媽一樣否定孩子的感受,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感覺產生懷疑,這種親子間情緒處理的模式如果繼續下去,孩子往往會更在意別人的看法,而非自己的感受,變得

自卑和敏感

雷區三:沒有底線

在一次培訓中,我問媽媽們都如何處理孩子的叛逆。很多人都說,理解愛說不、對秩序有追求,愛哭鬧是2歲孩子的正常現象,讓著點就行了。然而這恰恰踩中了“沒有底線”的雷區。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在《關鍵期關鍵幫助》中,李躍兒指出:自由過多的時候,孩子反而不自由了。

對於2歲的孩子而言,叛逆不僅是個人意識的發展,而且也包含著

探索“我者”和“他者”邊界

的意味。

舉個例子,二寶叛逆期有次弄翻了水杯裡的水,他很生氣,揚手就要打我。這時如果我如果不能馬上阻止他,他可能會去用更激烈的方式,比如咬人等來試探這個邊界。

因此,對於叛逆期的孩子,雖然要理解,但也要

溫柔和堅定、不斷重申規則

,這樣他們才能更順利的成長。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幾種親子相處模式正在形成

一邊是自我意識不斷覺醒的寶寶,一邊是還遵循原來相處模式的父母,寶寶時長崩潰,家長非常無奈,這就是發生在大多數2歲寶寶家庭的事情。但大家普遍沒有意識到,

有衝突代表著調整

,而首次叛逆期,我們和孩子的互動,從某種意義上,也是獨特親子相處模式形成的開端。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第一種:迴避型

當媽媽們向閨蜜吐槽自家叛逆的2歲寶寶時,她們或許會說:“沒事兒,2歲的孩子就這樣

,熬過去就好了

!”“放輕鬆,

順著他就行了

。”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人能做的,孩子哭鬧就哄一鬨,想辦法滿足他。

正如上面所說,孩子探索不到邊界,

自我就會無限膨脹

,而父母一讓再讓,形成慣性。最終發展成為放任型的親子關係。在這種關係之下,孩子很容易成長為自控能力差、缺乏意志力和無法控制情緒的

“窩裡橫”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第二種:控制型

跟上一種型別的爸爸媽媽正相反,有些人根本不相信

“可怕的兩歲”

,認為孩子就應該管束才能聽話,作天作地的兩歲,必須用雷霆手段立規矩,孩子日後才好管。這種相處方式下,親子關係會根據以後的叛逆期調整狀態,形成

權威型或專制型的局面。

在這種親子關係中,父母會不斷控制子女,忽略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導致孩子內心的力量被削弱,出現敏感、不自信的表現。

2歲叛逆期“預示”未來親子相處模式,三個“雷區”,父母別碰

第三種:寬容型

在這種模式下,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處境,傾聽他們的想法。從自我意識萌生的2歲,這種模式就

包含在爸爸媽媽處理叛逆的態度中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場景中,媽媽為自己的做的飯寶寶不好好吃而憤怒,想要扇孩子兩巴掌,卻沒有站在他的角度想:

“這頓飯到底好吃嗎?”

孩子為了吃飯反覆無常,或許只需要媽媽給他一定選擇,一些空間。

凌晨媽媽來叨叨:

叛逆期每個寶寶都會經歷,但正如納蘭詞中所寫

“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大寶二寶已經順利度過,回頭再去看,其實很多相處模式在當時就已經奠定下來了。所以如果你的寶寶進入了叛逆期,就是正式經營親子的關係的時候了。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連結1:寶寶的2歲“叛逆期”,也是成長的黃金期,家長合理引導對孩子更好

相關連結2:斯坦福專家:自制力和腦發育有關,2歲也是孩子自制力發展黃金期

相關連結3:寶寶2歲了還在流口水,是智力發育緩慢嗎?答案並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