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 崔貫利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小明語錄

父母對孩子成才的慾望,跟孩子個人成長動機,永遠成反比。

孩子接受了父親的閹割,其實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心理上的承諾,這個承諾就是‍‍:只要你在規章制度下慢慢成長,最終有一天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01

每個流派都有精神病理學模型

臨床心理諮詢的框架,是按照精神病理學模型來建立的。

不同流派對於精神病理學模型有不同的解釋,即不同流派對於一個人為什麼得精神病有不同的解釋,這叫每個流派的精神病理學模型,

這是你們要建立的基本知識。

行為主義模型—心理訓練

在精神病理學模型裡面,比較簡單的是行為主義模型,就是刺激加反應,訓練人的植物神經系統。

在學習行為主義的刺激和反應,訓練人植物神經系統的時候,我給大家講過,中國傳統文化,比如說練氣功,印度的瑜伽,這些都屬於調整人植物神經系統的行為主義訓練方法。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有人問到,人該如何改變我們的生物性格,也就是我們先天遺傳的內分泌模型?

首先是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屬於行為主義範疇底下延伸出來的。

比如說軍隊軍訓有很多訓練,不僅僅是身體的訓練,有很多訓練都屬於心理訓練的範疇。

心理訓練在我們兒童教育裡,最常看到的就是注意力訓練,這是非常典型的心理訓練。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02

有效的心理訓練改善先天性格不足

我們在兒童教育中對孩子們的

心理訓練

實際上特別少,絕大多數孩子的心理訓練是不足的。

這導致他們多數都只有自己先天的生物遺傳內分泌系統模型,也就是生物遺傳的性格型別。

這些孩子缺少有效的心理訓練來改善他先天性格中的不足。

很多以前的兒童教育課程裡都說:

孩子注意力不好怎麼改?

孩子學習力不好怎麼改?

孩子性格哪部分有什麼缺陷,我們該怎麼辦?

孩子脾氣容易煩躁,怎麼改?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大家在兒童教育裡所有學到的問題,都涉及到了如何改變孩子先天生物遺傳的內分泌系統模型。

想透過父母教養去影響孩子先天基因遺傳的性格型別,實際上沒有意義。

為什麼?

因為孩子遺傳的就是父母的性格,所以父母想透過自己的教養去影響孩子,只不過是強化了他的性格型別。

大家不要太重視關於父母要經常陪伴孩子這類的論調,陪伴這個詞實際上是指幼年階段的陪伴,陪伴更小年齡階段的孩子。

一旦孩子進入到小學、初中階段,就不能再講父母陪伴了。

這個時候比較重要的反而是:我們怎樣能夠給孩子父母性格以外的,那些孩子性格中原本就有的不足,這些東西更重要。

這些東西,可以透過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訓練達到,而不是簡單地用我的教養影響你,這很難的。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03

為什麼一直強調同伴玩耍

先天生物遺傳性格,本來父母在給孩子教育過程中,就已經把自己的性格用到百分之百了。你的性格,就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發脾氣的方式、跟孩子說話的方式,全都是你的內分泌系統模型。

你用這個模型去教育你的孩子,孩子會得到這種模型的強化。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一方面要做心理訓練,而不是簡單地用養育方式影響他,重點在心理訓練。

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讓外面的人給孩子做心理訓練,外面的人有他自己的一套性格型別。

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和同伴,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同伴玩耍?

孩子和孩子同伴進行各種各樣的戶外、自然世界的活動,實際上是一種對孩子的心理訓練,這就是能夠真正影響孩子性格的東西。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當然這種影響比例是存在的,但比例不是特別大。

《基因藍圖》這本書上說得很清楚,這種影響大概就是25%。剛開始是家裡的影響25%,外面的同伴還能影響25%。到了青春期基因佔到60%左右,那麼同伴影響就佔到35%。

對於一個孩子,從小他就開始練習,比如說打坐、氣功、練習冥想、練習調整自己呼吸的方式,練習如何靜心,這就是在調整他的內分泌系統。

成年人到了成年之後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調整他的內分泌系統,只不過小孩兒在小的時候調整內分泌系統,比成人要容易。

中國古代經常說,一個孩子越早進行所謂的心理訓練,影響就會越明顯越大。

一個孩子越是在小的時候,大量和不同同伴進行大量同伴互動,對他的性格完善就越好,這就是一個道理。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04

內分泌系統模型越小改變越大

我們和不同的同伴進行透過大量的互動,實際上是對自己做了一個心理訓練。

那麼這種訓練在小的時候,人內分泌系統模型還有很多可以改善機會的時候,他改善的機率更大一些。

長大之後你要再想調整自己的內分泌系統模型,就得花大功夫。這個時候不是簡單的同伴影響能夠調整你的內分泌系統模型了,因為你的內分泌系統模型已經非常非常固化。

這時要調整內分泌系統模型很多人就開始修所謂的宗教去了。

在認知上讓自己能夠靜下來、讓自己放下、讓自己不計得失,這是一種方法。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單純調整認知,就像《西遊記》裡面說的單純地修人的認知領悟力,修人的思想,最後修成像佛一樣,也可能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西遊記》裡,孫悟空在跟他師父學習的時候,他師父問:你想學什麼啊?

你如果想學唸經,每天修自己的精神,可能最後仍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說的意思就是你身體內分泌系統結構可能改變不夠。

中國傳統的道家講究一方面就是提高你的認知領悟力,這樣可以減少外界對你不必要的精神消耗。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這樣的話,外界對你的刺激就是s和r的刺激,對你內分泌系統壞的影響也會減少。

所以說為什麼有些人即使他長期修一個精神,比如說修宗教或者修一個精神,長期唸經他會長壽的原因,就是他減少了外界刺激對自己內部系統的消耗和影響。

中國道家講的就是不僅要修認知,還有修身體。

而修身體的方法,就是

中國道家所講的整套能夠調整內分泌系統模型的那些方法,這就屬於行為主義的範疇。

—本文節選自《小明弟子班密訓(1)》

~

未完待續

趙小明:從孩子上學起,父母陪伴越多,娃的先天性格越固化

小明語錄

世界在趨同,但每一個人卻在努力維護自我的獨特風格。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模仿他人獲得成長、變老。世界是一個矛盾,這就是未來的樣子。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 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