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分數佔比是否過高,這是個20年前就存在的問題

聊一聊最近教育部調低英語課程佔比的事吧,調整後佔整個課程總量的百分之6到8%(語文佔比20%到22%,數學佔比百分之15到17%)。

這對於15年前的我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好事,我本人嚴重偏科,作為一名山東考生,語數外滿分都是150分,那時候我語文135分左右,數學可以達到145分,但就是英語,每次都在90分上下,如果按照百分制的60分及格的話,150分滿分,90分才剛好及格,這嚴重拖後了我的高考分數,我自己也帶著較大的遺憾並沒有考上我理想的大學,但是本科期間還是靠著自己死學死背申請到了美國的研究生,並順利拿到了畢業證,也就是說英語這一門學問,真正到了研究生期間才有一定的用處,比如在美國期間的生活、學業、交友、看劇等。

但不得不承認,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的積累,才能讓我在美國的幾年可以磕巴的應對下來,如果我是從本科活著去了美國才開始學一門語言,我相信更難學,也幾乎不可能支援我完成學業(但也不是不可能,因為我有很多學習小語種的同學,比如西班牙語,日語,韓語等,哪個不是從本科開始學起的呢),有人高中就開始上日語課或者西班牙語課程的麼,亦或者把它當成一門和語文數學這種生活中必須用到的東西作為考試篩選工具。我相信大家也會遇到很多這種嚴重偏科的同學,只能在山東上一個二本或者三本。

從小學開始,家庭條件其實並不好的我家,母親就逼著我學英語,家裡只是一個小縣城,哪有像樣的英語培訓,都是一兩個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家裡搞得培訓,啥都學不會,就是去看孩子了,可到了初中,就發現那些城市裡上小學的孩子,英語確實就直接和我拉開差距了,為啥,根本原因還是師資的力量,英語好的老師,自然而然選擇去城市裡的學校,我們這種小縣城,甚至是村裡,那個年代只要是正規畢業的英語老師這麼會回去呢,所以就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家庭之間下一代的差距。

不知道大家能否明白這一點,這是遞進的,父母窮,沒法讓孩子去好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英語這東西在我們那個年代就類似於富人才能接受的教育,類似於今天的馬術、高爾夫球,可以想一下,如果把馬術和高爾夫球作為一個篩選性的課程,也作150分去考試,那不說窮人家的孩子,就是一線城市的這些中產階級們的孩子,也都是會被淘汰掉的。

英語還是要學的,不學是不行的,全球的通用語言仍然是英語,中國現在的這種落後的地位,落後的科技水平,仍然需要我們向世界其他地方學習,不會語言是萬萬不行的,但我希望不要把他當做一個課程,亦或是把這門課的分數降的低一些,比如50分,甚至變成選修,讓那些對應於真正感興趣的孩子去學習,這才是爭取的應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