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回憶(一)

歲月流逝,轉眼之間我離開家鄉已經50年了。從一個剛剛走入社會的毛頭小子,當今天的花甲之年,時常回憶起生我養我的家鄉。

離開喧雜的工作崗位,靜下心來,有太多的回憶,在腦海中浮現。

我的家鄉在松嫩平原,處於松花江和嫩江交匯處地理位置土地豐沃,站在防洪大堤上,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沼澤溼地,彎彎曲曲的一道道小河,漫過人頭頂的大片草原。在夏天的季節也算是風光無限。江河裡的野生魚,草原上的野鴨、野兔隨處可見。

我出生於50年代中期,最早的記憶來源於五八年的大躍進,大鍊鋼鐵。當時農村各家各戶都吃集體食堂,我的回憶中是經常能吃到非常白的大饅頭。可是好景不長,從60年開始。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還有給蘇聯還債的原因),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致使農村除了上交公糧之外,餘糧所剩無幾,農民開始吃不飽飯了,公共大食堂自然也就解散了。我們的生產隊是屬於城鎮的郊區,以種植蔬菜為主,滿足縣城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我們是吃返銷糧的農業戶口,每個季度大約100斤的毛糧(沒加工的糧食),主要是玉米或高糧,春節前會有一點點小麥,為的是過年時能吃上幾頓白麵饅頭或餃子。村子裡有很多人家糧食是不夠吃的,捱餓是常有的事,因此,每到冬天大多數人家都是兩頓飯,而且晚飯一般是以稀飯為主。直到1964年這種情況才有所轉變。(末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