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不知道你們看沒看過,b站上那些輔導孩子做作業的影片。

孩子們全副武裝。

家長們聲嘶力竭。

一邊輔導孩子做功課,家長還得一邊祈禱自己不會因為心臟病突發,倒在課桌面前。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這類影片,已成功列入飄的“生娃勸退指南”。

孩子的緊繃,家長的焦慮衝破了螢幕,看得人心累。

然而,當大部分家長,扮演著虎媽虎爸,望子成龍、成鳳時。

卻有一小群家長,只求孩子及格就好。

沒倒數,也不錯。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實際上。

並非他們想主動為孩子製造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更不是對孩子們的放任自流。

而是,這群家長,得費盡心力,才能讓他們的孩子成績及格、不倒數。

他們要比普通家庭花上多幾倍的時間,去向外界證明——我的孩子,不是笨小孩。

《我不是笨小孩》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這部紀錄片,很多人沒看過,才400多人評論。

可但凡看過,都會因被打動,而打下了高分。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鏡頭瞄準的,是一群“特別”的孩子——他們,天生沒辦法閱讀。

為時三年的跟拍,記錄下了這些家庭的掙扎、痛苦,和頑強。

如果,要用另一個浪漫的詞語去形容這群孩子們。

那應該是,“落在地球上的星星”。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笨,注意力不集中。

是這群孩子,給人的最初印象。

乍看,他們就像班裡那些不愛學習,只想玩的孩子一樣。

學一會,玩一會。

學得多,也錯得多。

別人家的孩子,還在學校的時候,作業就已經寫完了。

可他們呢,磨磨蹭蹭到12點,都下不了筆。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如果拿以分數評判學生智力水平的“學校法則”來衡量。

這些孩子,無疑都是笨孩子。

然而,是真的笨嗎?

小男孩楷軼。

最初,是媽媽發現,兒子的學習出了很大問題。

小學一二年級時,班裡大部分孩子都是一百分。

可他卻在及格線邊緣徘徊。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晚上古詩、課文,都背得好好的。

可到了第二天,怎麼也記不住,更別提默寫出來。

數學也好,語文也罷,不管怎麼努力學,楷軼還是在處於基礎水平,落後同齡人一大截。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是智力有問題嗎?

平日裡,小男孩一副古靈精怪的樣子,比誰都機靈。

那是家長不管孩子?

更不是。

爸媽日夜守在他的書桌前,從讀題到做題,教得仔細。

到了週六日,還有清華大學畢業的姥姥,過來一塊教。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全家人都為此傷透了腦筋。

卻不知道,孩子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直到媽媽帶兒子,到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檢測,才發現——原來,楷軼患上了閱讀障礙症了。

這,究竟是啥病?

簡單來說,就是大腦中,視覺和聽覺資訊不能協調,而引起的閱讀障礙。

比如,你看下一段文字。

正常人閱讀,是將漢字按照偏旁部首、結構,進行方位性排列。

從而構成詞句,進行讀寫。

可對於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他們看到的文字,卻是一堆亂碼。

沒有部首,沒有結構,甚至有時候,文字還會來回跳躍。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這也就解釋了。

為什麼楷軼朗讀課文時,常常會出現,顛倒詞語、填詞露字兒的情況。

對他來說,閱讀,是需要靠聯想才能完成的事。

然而,就算讀出來了,在腦海裡,也很難構成故事情節。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閱讀有障礙,寫字也是。

他必須將字型和畫面,聯絡起來記憶。

一個“圓”字,要畫得足夠“圓”,才想得起來怎麼寫。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看楷軼的作業本上,字寫得一塌糊塗,還有不少小塗鴉。

可這樣的孩子,是笨麼?

患上閱讀障礙的孩子,並不是智力低下。

相反,他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只是在閱讀這件事上,他們與普通孩子不同。

根據專家統計,所有兒童裡面,就有5%-8%的孩子,患有閱讀障礙症。

基數是大。

但,對這一症狀有認知的人,少之又少。

患上這一病症的孩子,對空間感、方位感、距離感,都沒有概念。

甚至在運動中,也會出現動作不協調的情況。

閱讀障礙,看似對日常生活沒造成多大影響。

實際上,在這個周圍都是標識、文字的社會中。

看不懂文字,拒絕閱讀,就等於喪失了一部分的生存能力。

這樣開始的人生。

怎麼才能變得美好一點?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痛苦

不公平的是。

與同齡人相比,患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註定生活在艱難模式裡。

第二個孩子,群曉。

和楷軼不同,群曉在學習中,就像是一個上緊了弦的發條,時刻繃緊。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在之前的學校裡,因為成績不好,他被同學們嘲笑,輕視。

所以,到了新學校後,他拼了命地學。

因為他怕,要是成績提不上來,即便換了環境,後果還會跟以前一樣。

所以,抓緊一切時間,閱讀、寫作。

文娛晚會上,節目也不看,在臺下藉著光,就為了偷偷看幾頁書。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媽媽跟他一起回家。

昏暗的小車燈下,群曉依然捧著書,要媽媽幫他好好複習。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甚至,為了記得更牢。

他會在自己的胳膊上,刻上記不住的字。

刻得越疼,記得越牢。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要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而這種痛苦,另一個孩子若汐,也日夜煎熬著。

看不懂卷子,讀不懂應用題目,可又不能不寫,白白地,從下午熬到了晚上。

最後,還是媽媽看不過去,關了她的檯燈,撕了卷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楷軼也是如此,和媽媽長年累月地,打持久戰。

通宵學習,是家常便飯。

嚴重時,楷軼的學習問題,還差點鬧到父母離婚。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三個家庭,有三個家庭的痛苦。

孩子患上閱讀障礙,影響學習,拿不到好成績,傷害還算是輕的。

更嚴重的,是心理上的創傷。

群曉的刺激,來自於同學。

他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其實是害怕自己,再次被同學排斥、看不起。

對於他來說,學習好,等同於受尊重。

為了挽回自己的自尊心,他寧願失去作為孩子所擁有的簡單和快樂。

然而,現實的困境是,光靠努力,並不能解決問題。

而若汐的刺激,則是姐姐。

姐姐是一個輕輕鬆鬆,就能得第一的學霸。

當她看著姐姐把一沓一沓的獎狀拿回家時,她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可她言語中的糾結和矛盾。

每一次期待老師表揚自己的眼神。

分明透露著內心真實的話語——“我想要得到表揚”,哪怕是最簡單,最普通的那種。

相比之下,楷軼在學習態度上,顯得輕鬆、隨意了許多。

可對他來說,學校,才是避難所。

家裡壓抑的環境,無處不在的壓力,讓他格外窒息。

家人越強迫他,趴在課桌前學習。

他就越想反抗。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對於普通的孩子來說,識字,並不是一件難事。

可,這些患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從一開始接觸學習和學校生活,內心就蒙上了陰影。

也使他們的人生,過早地面對痛苦。

病症,把他們拋在了絕望的小島。

就算擺出了“SOS”的求救訊號。

也被誤解為“不夠努力”的藉口,掩蓋了。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保護

對待這些孩子,我們應盡力給予“保護”。

這種“保護”,並不是溺愛。

而是耐心地等待,並相信:

孩子們終將能跨越這個障礙,進入到世界之中。

幾年前,飄看過阿·米爾汗的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電影中的伊夏,也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快樂”小孩。

他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對色彩和繪畫,也有與生俱來的超凡理解力。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可就因為閱讀障礙,被父母誤以為他學習不認真,扔到了寄宿學校。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從此,伊夏從一個天真快樂的小孩,變得怕人、沒有自尊心,甚至抗拒一切表達。

他徹底成為了一個笨蛋。

當阿·米爾汗飾演的美術老師,來伊夏家裡家訪時。

他的父母,向老師道出了內心的擔憂——伊夏以後要如何跟別人競爭。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這種焦慮,不單單隻發生在電影裡,這對印度父母身上。

在中國,更是如此。

畢竟,從進入小學開始。

評判一個孩子的好壞優劣,就是考試分數。

可患閱讀障礙的孩子們,拿什麼去跟普通小孩競爭。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他們逃不開整齊劃一、按部就班的應試教育。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換來成績上的一丁點進步。

而橫亙在家長們面前的,更是一道難題——在笨蛋和天才之間,該如何衡量、取捨。

巧的是,這幾個家庭裡,家長們都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同一種態度:

“保護”

在所有家長裡,楷軼的媽媽,算是最暴躁的一個。

但,也盡力做到“溫柔且堅定”地,陪著孩子讀書。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對於她來說。

孩子的學習可以不好,但是對於困難的事情,不能隨便放棄。

態度,和抗壓能力。

就是他未來面對生活壁壘時,能夠逐個擊破的信心。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群曉因為一次考試不如同桌,哭著鼻子來找媽媽。

面對兒子無限的好勝心。

群曉媽媽並沒表示贊同,而是勸他,放下心裡的標準。

自己比自己強就好了。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而若汐在一次期末考後,語文終於到了70分以上。

雖然好不容易進步了,可她這個成績,在同班同學中,只能算平平。

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拿著獎狀回家,若汐臉上的失落,被媽媽看得一清二楚。

回家後,媽媽為了鼓勵她。

親自給她頒發了,由媽媽簽署的“愛的獎狀”。

這也是讓飄最感動的一個家庭。

獎狀上的章,是爸爸媽媽合寫的,愛的鼓勵。

中間,還有一顆小愛心。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這些家長們都用不同的方式,保護著自己的孩子。

有的,塑造孩子堅強的人格。

有的,樹立他的尊嚴。

有的,肯定著孩子每一分的進步。

你也許會覺得這些是特殊小孩才需要的,“特別照顧”。

但其實,心理上的關注與照拂,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一樣重要。

它是父母最容易做到,可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教育死角。

在《地球上的星星》裡,阿·米爾汗藉著角色,說了這樣的一段話:

“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 對不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 才能跟夢想”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這樣的話,看似太過理想化。

可反觀現實。

孩子們又為何,不得不從小就埋頭於各種所謂的開發智商的課程或遊戲中,過著比成年人工作還忙的生活。

那已經不是“小孩”。

他們過早地,成為一個個賺取“分數”、“成績”、“排名”的小毛驢。

成績,是懸在他們眼前的胡蘿蔔。

為了提高成績,家長們甚至把孩子,一次次送到市面上那些名為提高成績,實則瞎搞的奇葩補習班。

比如,所謂量子波動速讀班,讓孩子五分鐘讀完十萬字。

其實就是五分鐘翻完一本書而已。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還有研發的什麼腦波監控頭環。

就為了監控學生的上課的專注度。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看著這些匪夷所思,為了學習而產生的“笑話”、騙局。

飄不禁對“學習”,打下個問號。

填鴨式的教育,究竟讓孩子學會了什麼,擁有了什麼。

又失去了什麼?

《地球上的星星》裡,當悲觀消極的孩子伊夏,來到幫助自己的美術老師面前,看到他完成的畫作。

畫的是,伊夏曾經燦爛的笑容。

他哭了。

笑,是他剛被喚醒的,已丟失許久的表情。

謝謝這9.2分的片子,救了一群孩子

他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終於得到外界的理解。

也等到了小群體裡,對他的尊重。

他不是笨。

只是來到了另一個星球。

世上沒有笨小孩。

有的,只是那些拿著自己的標尺,去衡量別人的“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