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茶道,棋道興盛,為何戰亂時期文化思想會井噴?

中國古代歷史中,春秋的百家齊鳴和魏晉後期的玄學清談,釋家道家爭鋒是兩個重要的文化思想井噴現象。縱觀中國歷史,春秋戰國和南北朝是典型的紛亂時期,或者說是大一統思想最衰落的時期,那麼為什麼在這兩個中樞皇權統治力下降的時代,恰巧出現了文化思想的井噴,實則原因是複雜的。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首先,恰好是中樞皇權控制力的下降,造成了對思想禁錮的放鬆,眾所周知,我國曆史從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開始,便注重了思想控制,輿論控制。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是被每一個睿智的帝王牢記於心的,除了唐和宋在文化思想禁錮上稍微鬆懈外,漢明特別是清,思想管控都是統治最重要的內容,其次,我國古代真正的哲學思想的繼承者,開創者,文化傳統的延續者,一直以士人階層為主,在亂世中,這個階層是動盪最劇烈的一層,古代士人在戰亂時期,有家國情懷的會反思為什麼政局混亂,從而創造新的哲學思想,明哲保身的則順勢放棄政治理想,寄情于山水。

茶道,棋道的發展需要財富,投入和情懷的文化內容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最後,戰亂時期的動盪,讓在安穩的年代階級固化嚴重的中國社會出現了一絲鬆動,底層人民看到了階級上移的機會,人畢竟是生物的一種,在苦難中才能迸發更加彭勃的創造力,整個社會激盪起來,客觀上也造成了文化思想的井噴。

一。缺乏思想,文化的控制力往往是一個強大的王朝衰落的前兆

1。盛世王朝的思想禁錮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無論如何嘲笑愚民政策,客觀的講,在古代社會的技術條件下,思想禁錮是社會穩定重要的先決條件,民眾只要知道效忠皇帝就可以了,至於為什麼他是皇帝,我一輩子都只能耕田,想的越多,便越會危害集權統治的穩定。秦注重 的法家思想,最終高壓讓這個王朝二世而終,後期從漢開始起,一直到宋,其實統治者是根據統治需要來調整篤信的哲學思想的,總的來說,亂世完畢,休養生息的時候採用道家的理念,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對地方控制的時候,採用儒家的理念,佛家更是從另一個角度深刻的影響中國歷史 的發展,大一統下,盛世下,文化思想的主流是被統治者嚴格定義的。你在南梁蕭家宣傳佛家思想,造佛窟,畫飛天壁畫,自然算是投其所好,但要在北周武帝滅佛的時候弘揚佛家文化,就是把頭往皇帝的刀上送了,一直到明朝,清朝,思想禁錮夾雜著民族壓迫,越來越酷烈,這樣 的大環境,怎麼可能有文化思想的井噴。

2。統治力下降造成的主流哲學思想界定不清楚,刺激了文化的發展

文化發展昌盛,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百家爭鳴,允許學術交流,尊重不同階層,不同個體不同的 文化追求,這在王朝昌盛的時候,帝皇統治力強大的時候都是不可想象的,而哲學,就是一切文化活動的基礎。武帝燻灼的時候,中華民族高光的時候,正是國力透支,人民生活困苦的時候,這個時候士人們怎麼可能去追求棋道,茶道?整個士人階層,都被綁在了漢朝向上的,一往無前的馬車上,是沒有時間風花雪月,顧影自憐的。文化昌盛的本源是不同哲學思想衝撞的結果,而在我國王朝強大的時候,是不可能讓歌舞,琴棋書畫這樣奢靡的文化活動,影響耕戰這樣的傳統帝國模式的,一個合格的漢朝,明朝國民,更應該是一個吃苦耐勞的,肯下死力氣種地的農夫,戰場上憨厚堅毅的軍人,而不是什麼棋士和舞姬。

二。戰亂時期:士人階層的動盪

1。士人階層為文化活動的主要發揚者與繼承者

古代社會生活是殘酷的,家族地位問題,高門寒門界定的問題,如何加深和統治者聯絡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士人階層,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個顯赫的姓氏,代表著一出生就能深入的介入政治生活。帝國是一架巨大的機器,本來有文化傳播責任計程車人階層,在政權穩固的年代,不過是巨大機器上的一個個齒輪,他們的精力全部投入在政治目標上,怎麼可能去沉迷於文化傳播呢?只有士人們有財力,有空閒,有傳承去發揚文化運動,或者為了文化運動的昌盛而投入,筆者認為,在帝國執行安穩的年代,一個過分沉迷於文化生活的官僚,可能是會被統治者和家族認為不務正業的,這嚴重的影響了他的政治前途。

2.唯有戰亂才能讓士人們反思突破

戰亂是什麼,戰亂是政治失控,是統治力的下降,換句話講,他是統治階層整體的失敗,這樣的失敗,是會讓事實上文化思想的發揚者們產生深刻的反思的。對於憂國憂民計程車人來說,戰亂意味著帝國主流哲學思想的失敗,那麼,這些一直以來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就要尋找另一條哲學道路來達到國家的富國強兵,春秋時期大量國家的變法,各種學派的出生,不就是為了競爭誰才是真正造就千秋萬載傳承盛世的思想嗎?文化需要交流,需要競爭,正是失敗造成的反思,才讓文化昌盛了起來,而戰亂另外的後果,就是讓一部分士人階層中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徹底寄情於文化活動中了,這些人有家世,有錢,他們才是茶道,棋道的趨之若鶩者,勞動者,底層的百姓哪裡有什麼精力,財力投身在文化活動中。無論亂世還是盛世,他們終歸只是在耕作,在戰場上成為士人階層麾下的炮灰罷了,所以士人階層的動盪,才是亂世文化運動昌盛的重要原因,然而,階級固化的鬆動,確實也從底層的角度,增強了文化運動的活力。

三.打破階級固化文化——-階級上行的捷徑

1.門第政治:我國政治的主流

即使是隋唐以後,科舉制度打破了官僚世襲的狀態下, 我國古代社會依然是一個血統決定境遇的社會,在安定的政治環境下,就更是如此了。科舉以後,血統決定命運的情況稍微好轉,但是真正窮人逆襲的情況,依然是罕見的,我們翻開明朝內閣的名單,在看看北宋南宋那些權臣的名字,很顯然,家族依然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根本。文化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可能昌盛的起來?特別是儒家放棄了六藝的追求,變成了理學那樣的學問以後,琴棋變為了玩物的象徵,書畫也只是文人技藝的末節,在盛世,文化是註定缺乏活力的。

2.戰亂:文化成為底層階級的投名狀

戰亂很多時候意味著社會階級的大洗牌,他也意味著士人階級的人才對於局面控制的失敗,底層看到了機會,統治者們在王朝危難的時候,更需要人才,而人才又該怎麼發現呢?難道每一個想當將軍的人,都能得到機會領兵上戰場?文化,琴棋書畫,成為了吸引統治者注意重要的因素,底層在琴棋書畫上可能有一技之長的人,天生有了和士人交流的手段,文化技藝上 的傑出,至少代表了可能的高尚的節操,他也代表著階級上行的機會

3.人類需苦難磨練才能爆發體能與精神上的潛力

人畢竟是一種動物,在危險的時候,大環境是戰亂的時候,更容易觸發精神上的昇華,精神是需要磨礪的 ,文化作為人類精神財富重要的標誌,戰亂就是磨礪他的磨刀石。戰亂中人性不斷的被抽打拷問,必將產生兩個後果,一個是產生懦弱的,隨波逐流的,只要生存下去可以犧牲一切的動物屬性的人類,另一種人類,則是大勇大智的諸神之子,他們也是文化真正的發揚和繼承者,這些人的精神在殘酷的環境中不斷的向上昇華,激烈的鬥爭,體能上的和精神上的鬥爭,各種交流,不同階層和地域的交流,都是文化思想井噴重要的原因。

結語:

戰亂時期文化思想的井噴,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思想禁錮的放鬆,這不單單是指統治者不再一言堂,更是一種哲學主流思想失敗的反思,強大的王朝是由強大的軍事,發達的經濟組成的,同樣也是由文化自信組成的,戰亂往往意味著這樣的自信被打破,那麼,作為文化思想的基礎,哲學思想的井噴便造成了文化思想的井噴。士人階層開始重新塑造主流的哲學思想,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樣的塑造中,文化自然會昌盛起來,戰亂讓階級流動了起來,文化水平某方面便成為了個人素質的象徵,戰亂讓思想交流融合,這些因素在一起,自然讓亂世的文化更加的絢爛。

參考資料:

《史記》

《資治通鑑》

《中華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