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看完了清明檔電影《我的姐姐》,我覺得這片子的價值觀非常混亂。

首先毫無疑問,該片的主題是狠狠抨擊了全國範圍內都存在的重男輕女現象。

現實中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一是因為生男孩能夠延續家族香火,二是因為男孩在將來能贍養父母。

換句話來說,在思想觀念比較傳統守舊的家庭裡面,女性與其說“骨肉”,倒不如說是“資產”,要嫁出去的女兒以後只會去贍養別人的父母,所以遭到親生父母嫌棄。

這個主題社會意義很深遠,電影呈現出來的基調也很沉重。

然而本質上,《我的姐姐》就是一部商業片,不是紀錄片,電影裡面有很多情節明顯是為了迎合市場和票房,從而設計得很極端很刻意,邏輯完全無法自圓其說。

電影看似把所有對女性不友善的現象,全都拉出來瘋狂控訴以及鞭打了一遍,實際全都不痛不癢,既沒有狠下心來直擊要害,對2021的當今社會也沒有教化作用。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如果有女生看這部電影看哭了,我覺得一是因為張子楓的演技,二是因為那個令人心寒的結局。

下面一一來說。

一:強行放大家庭衝突

電影中張子楓飾演姐姐安然,在她小時候由於國家還沒開放二胎,父母又重男輕女,所以就讓姐姐裝作瘸子,以此騙取合法生二胎的權利。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如果放在十幾年前上映的話應該能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然而時至今日,國家早就已經頒佈二胎政策,父母那般行為變得毫無意義,這種選題給我感覺就是跟不上時代卻又想恰女權的錢。

而且絕大部分家庭想生男孩的話,不可能等到姐姐快上大學才有生的想法,在現實當中,老大比老二大10歲已經算是很誇張。

更何況這電影為了加劇家庭衝突,讓電影顯得引人入勝,直接開場就把父母寫死。

把父母寫死,對於營造戲劇張力,好處頗多。

姐姐肩上的擔子無限重,姐弟間的矛盾無限大,更彰顯姐姐的怨恨,更利於姐姐情緒的發洩,而且最重要的是,那套屬於姐姐的房子,完完全全掌控在姐姐手中,絕不會受到父母親情的干涉從而轉讓給弟弟。

那麼姐姐就理所當然成為電影靈魂人物,到底拋棄弟弟還是撫養弟弟,全在姐姐一念之間。

像電影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父母健在的現實家庭,這個姐姐到最後很大機率會屈服。

我本以為電影把父母寫死,是為了讓姐姐放飛自我,不受羈絆影響,創造出另一番天地,沒想到狠狠打了我的臉。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二:混亂的價值觀

我們常說新時代的女性,不應該成為伏弟魔,女性要獨立自強,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為依附任何人的存在。

用流行語言表達就是女性也可以成為C位,而不是隻能充當站在後面的輔助。

顯然,電影想透過這個主題引起女性共鳴,讓女生們感同身受、潸然淚下。

可電影是怎樣一回事?

安然之所以不願意撫養弟弟,是因為想擁有自己的人生,要考研,要去北京,要有自己的時間,以後要嫁人,在電影的前半段,我是看得津津有味,加上張子楓平靜中蘊含爆發力的細膩演技,不尷尬不做作,成功吸引了我,我確實有被其感染到。

然而自從弟弟出場後,故事節奏和劇情走向就開始偏移了。

接下來就是“姐姐淪陷記”。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難以想象,情節如此平淡如此日常的劇情片,竟然能長達127分鐘,實在冗長和囉嗦。

其中姐弟之間的互動,從冷漠敵對到感情升溫到最後的相依為命,戲份佔了最大頭。

在這部電影的邏輯和設定中,姐姐至少長達18年的歲月裡,都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且對人生有清晰規劃的女性,在父母出車禍之前,完全沒見過弟弟,對她來說這弟弟就是一個陌生人。

既然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既然要倡導女性獨立,不做任何人的附屬,為何在一部電影僅僅幾天的時間線之內,姐姐就淪陷了,一點一點被弟弟感化,愛上了這個弟弟?

這親情的羈絆來得如此迅猛,以致於讓我產生了深深質疑:你真的從來沒見過這個弟弟嗎?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三:拉胯的結局

姐姐淪陷了,最終還是當了伏弟魔。

《我的姐姐》這個結局的設計我覺得很失敗,非常非常失敗。

有網友說這是開放式結局,這些網友是認真的嗎?

姐姐不僅拒簽了那份“永遠不見弟弟”的協議,還直接領著弟弟衝出去,踢起了足球。

姐姐那一臉“幡然醒悟”的表情告訴我,她以後的人生就是要帶著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一起活下去,再也不會讓任何家庭領養。

基本宣告這個姐姐成為了她嘴中千討萬厭的伏弟魔,這還怎麼開放?

什麼考研什麼去北京,在那一剎間彷彿全都煙消雲散,前面至少堅持了18年的所謂獨立變得一文不值。

難不成姐姐跟弟弟踢了一會足球后,又跑回領養家庭簽字?這肯定不會嘛,對不對?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真要弄開放式結局,我認為最好的設計,就是在姐姐簽字前的一刻,畫面陡然一黑,全片終。

這不是更能讓觀眾產生遐想嗎?

之所以是現在這種結局,很明顯是為了過審,為了有一個符合當代主流價值觀的呈現。

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在改編上畏手畏腳。

既宣揚女權,鼓勵女性獨立,但又不敢真的讓姐姐拋棄弟弟,將親情紐帶徹底割裂,於是造成了價值觀上的極度混亂。

這部電影試圖想將女權群體以及普通觀眾兩邊都討好,可現在這種結局我覺得兩邊都得罪了。

因為除了抨擊重男輕女現象,我實在不知道導演想表達什麼。

四:尾話

平心而論,不談法律上是否有贍養義務,單論一個剛剛大學畢業且父母雙亡的女生,其經濟能力將自己過好都成問題,怎麼可能還去撫養一個即將上小學的熊孩子?

難道養孩子等於養寵物那麼簡單嗎?

電影中為了讓姐姐成為合理的伏弟魔,堪稱絞盡腦汁。

舅舅可以撫養,但要分賣房子的錢,而且舅舅的設定是品行不良,不是吸菸就是好賭,會帶壞弟弟。

捨己為人設定的姑媽可以撫養,然而姑父病癱在床,姑媽有心無力,只能罵罵咧咧。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其他親戚都健在,一個個沒病沒傷,且全都已經成家立業、兒子都長大成人的叔叔嬸嬸,難道連一個孩子都養不起,偏偏要把這個重擔全部壓在一個年輕女生肩上?

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大放厥詞,明明那個弟弟也是他們的親戚,所有人一分錢都沒出,把這個皮球踢給姐姐一個人承受。

更不提電影裡面姐姐安然的男朋友,就是一個富二代媽寶男,毫無主見、徒有其表的奶油小生,把他戲份全部刪掉對電影也沒有任何影響。

《我的姐姐》三觀有多混亂?狠批重男輕女,只為合理化伏弟魔

電影邏輯其實是這樣的:

假如第一胎是女兒,以後無法贍養父母,父母會很遺憾,可太遲生二胎,就會像這部電影那樣,既毀了女兒未來,也可能毀了第二胎,兩個孩子過得都不爽都不健康。

所以最終看下來,原來這是一部二胎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