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亂世浮華,她是從那片硝煙中走出來的女子,縱然經歷了那份塵囂,卻依舊傲然於世。

張愛玲,生於1921年,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都在寫作中度過,寫下的經典小說數不勝數,到現在都有很多經典著作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

張愛玲在小說上的成就是極其之高的,可以說在近現代的文學領域幾乎無人可以匹敵。

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非常顯赫的名門望族。雖然是上海公租界的一幢沒落貴族府邸,但是她的祖輩都是特別厲害的耳熟能詳的人物。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朝廷重臣的女兒。

這樣顯赫的背景按理來說應該有著十分溫馨的家庭,但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卻並不完美,甚至一度給她帶來了十分巨大的陰影。這年少的陰影甚至一生都在不斷地影響著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他們的母親是一個十分有自己想法的新型女性,天真爛漫、叛逆心特別的強。在生下他們姐弟兩之後就離家出走和小姑一起去英國學習美術了。

而從小沒有母親關懷的姐弟兩在父親那裡依舊沒有得到應該有的親情。

父親是一個喜歡吸食鴉片的癮君子,家裡的積蓄幾乎都被他拿去揮霍了。父親終日與菸酒為伴甚至被父親毒打也是常有的事情。

相伴成長的姐弟

自幼親生母親的離去讓她和弟弟相依為命,血濃於水的親情也使得他們的關係更加親近。在張愛玲的描寫中弟弟是個‘’長得很美,但身子骨弱而且沒有志氣‘’的男孩。

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成年之前他們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時常相伴出去遊玩一起打鬧、一起成長。在張愛玲之前的作品裡,也有很多描寫和弟弟一同外出遊玩的經歷。那時候天真爛漫,自由自在,讓人讀著也是很有生活的氣息。

有一次全家一同聚餐的時候,父親因為弟弟在吃飯的時候發出了聲響,於是在飯桌上動手打了弟弟。那時候的張愛玲感到十分氣憤,甚至立志長大之後要為弟弟報仇。

由此可見,實際上張愛玲和弟弟的感情原本是很不錯的。和普通姐弟一樣,張愛玲這個姐姐是十分護著弟弟的。

心生隔閡的姐弟

那麼原本十分和睦的姐弟是因為什麼事情而變成後來那樣冷漠和疏遠的呢?

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兩人真正的裂痕出現在張愛玲十七八歲的時候。張愛玲骨子裡和母親一樣,十分剛毅而且要強。和繼母關係十分不好的她經常會和父親爭吵。隨著矛盾日積月累,父親毒打她並且將她囚禁在房間裡。

而這樣的非法囚禁竟然長達半年之久。在這半年時間裡,張愛玲甚至差點因為一場痢疾險些喪命。而弟弟因為父親長年累月的暴力早已情感麻木,養成了十分懦弱無能的性格。弟弟在一旁絲毫沒有想要幫助姐姐脫離囚禁之苦的意思。他體會不到姐姐的痛苦還有無助,在內心中甚至認為被父親毒打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正是因為弟弟這種想法的牽引,讓他在有機會幫助姐姐的情況下依舊是無動於衷。即使自己的能力已經可以和父親對抗,也沒有幫助姐姐。

這件事情讓張愛玲十分寒心,正是因為弟弟的袖手旁觀讓她對於親情徹底失去了信心。曾經弟弟是她最珍惜的親人之一,但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弟弟卻沒有伸出援手。自此,張愛玲對弟弟的態度就徹底改變了。

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餘生的冷淡

張愛玲對這件事情一直都耿耿於懷,即使之後她找到機會逃離了囚禁,從此後和父親徹底斷絕了關係。但也沒有辦法磨滅她對於弟弟冷漠的寒心。

長大後的張愛玲對弟弟十分冷淡,他們兩的關係甚至都比不上陌生人。甚至張愛玲輾轉出國他也沒有告訴弟弟。而張愛玲出國的事情還是從姑姑口中才得知的。這件事情也讓弟弟內心十分難過,覺得姐姐是有意疏遠,之後數次有意找她緩和關係,但都無功而返。

而兩人不知道的卻是,這一分別之後二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相見。

出國後的張愛玲生活十分清貧,生活困頓但也絕不和家人聯絡的她著實度過了一段十分艱苦的時光。而弟弟張子靜一生沒有娶妻,生活窮苦的他和繼母擠在一個十四平的小房子裡。

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貧窮的弟弟想起了姐姐,這時候的張愛玲早已名揚四海。於是他寫信給姐姐,希望可以讓已經出名的姐姐養活自己。面對張子靜的求助,張愛玲也是十分嫌棄。十次有九次都不願相見。而對於弟弟向自己尋求的經濟救援,張愛玲也只用‘’其實我也剛剛夠用‘’、‘’實在沒有能力幫你,真覺得慚愧‘’來搪塞過去。

但實際上張愛玲這時候早已經十分富裕了,和前夫分手時還贈與對方三十萬的鉅款。對於弟弟她本身是很嫌棄和冷淡的。兒時的遭遇讓她無法釋懷,這才使得她面對弟弟的求助熟視無睹。

貧苦的弟弟只好自謀出路,和朋友們創辦的刊物無人問津。在一個編輯的幫助下他選擇向張愛玲約稿。

結果可想而知,張愛玲面對弟弟的請求依舊是十分冷淡,甚至心中覺得替他寫刊物是侮辱了自己。於是她直言不諱:‘’給你們這種小雜誌寫東西,是折損了我的名氣。‘’

之後雜誌停刊,無路可循的張子靜去鄉村當教師來生活。而這個職業做了一輩子,自己也靠著當老師的微薄工資勉強度日。在窮困潦倒之中,他無數次向姐姐張愛玲求助。得到的結果也不過是張愛玲的拒絕和冷眼旁觀。

姐弟情深,卻因此事,兩人心生隔閡,姐姐名揚四海,弟弟窮苦一生

甚至張愛玲死後立下的遺囑裡,將畢生積蓄還有版稅給了朋友宋淇夫妻倆,自己的親弟弟卻分文未得。即使那時候的弟弟早已經窮困潦倒。

兒時的間隙讓她逐漸疏遠了本應該是最親近的弟弟,但是正如張愛玲所說,他們不過是在各自的領域各自飄零。面對弟弟犯下的錯誤,張愛玲即使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選擇原諒和釋懷。

‘’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那袍越是華美,那蝨子就越讓人痛心,她寧可保持距離,久之,那種距離感就成了習慣,彷彿是與生俱來一般。‘’這既是張愛玲心中生活的樣子,更是透過這句話表達了她對於親情的看法。從小母親的狠心拋棄,父親自顧自的自私行為和家暴的惡行,本應該讓姐弟兩更加相互知道彼此的不容易。

但弟弟在面對姐姐求救時做出的行為讓張愛玲太過於心寒,所以一輩子都沒有原諒,也使得後人對這樣的結果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