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晚清的文臣武將,有知縣、提督,也有巡撫、總督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組晚清老照片,它們記錄了文臣武將的形象。這其中既有知縣和清軍下級軍官,也有巡撫、總督等封疆大吏。這些真實的大臣形象與影視劇中的角色相比,你發現了什麼區別?

1886年,醇親王奕譞奉慈禧太后之命巡視北洋水師,途徑天津海光寺與時任直隸總督、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正紅旗漢軍都統善慶合影留念。

清朝各個品級的大臣,官服形制上沒有明顯差別,區分品級大小的關鍵標誌有兩個,一是胸前的補子,二是帽上的頂子。請注意他們的箭袖,又稱“馬蹄袖”,滿語則稱“哇哈”。大臣朝見皇上的禮節中有一個規定動作,叫作“放哇哈”,即把袖子撣下來,然後兩手伏地跪拜。

自1890年開始,吳燾先後擔任高邑、廣平、清苑、邢臺等縣知縣,1900年起任獻縣知縣。他長期在知縣任上遷轉,官運似乎並不亨通。知縣屬於大家口中的“芝麻官”,在清朝的文官序列中位居正七品,年俸白銀45兩、祿米45斛,另有養廉銀1200兩。

照片前排左起:戶部尚書鐵良、戶部尚書張百熙、兵部尚書徐世昌、鎮國公載振、刑部尚書葛寶華、工部尚書陸潤庠、吏部尚書奎俊、兩江總督端方;後排左起:左都御史壽耆、大學士世續、直隸總督袁世凱、學部尚書榮慶、大學士那桐、軍機大臣瞿鴻禨、禮部尚書戴鴻慈。這張照片裡的人物,都對政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像袁世凱、徐世昌等人,更是直接改變了歷史程序。

丁汝昌對清朝海軍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奏請朝廷在威海設立水師學堂,在大沽、旅順設水雷學堂,在山海關設武備學堂,在威海設立槍炮學堂,獲得批准。甲午戰敗後,服鴉片自殺。

張曜並非透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而是參與鎮壓捻軍和太平天國有軍功獲得拔擢,一步步成為封疆大吏。他於1886年擔任山東巡撫,在任期間大力治理黃河水患,一年巡視河工達300天。1891年,帶重病指揮修築河堤,被抬回濟南不久病逝。

他們的職位分別為護軍校(左三、左五,正六品)和藍翎長(左一、左二、左四、左六,正九品)。

照片中人物自左往右依次為:統領奉軍記名提督左寶貴、總統銘字馬步全軍記名提督劉盛休、統領楚軍馬隊記名提督徐邦道。提督通常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武官,官階從一品,所謂“記名提督”,即品級等同提督,但沒有實授官職。

這張照片中,第二排左一為天津知府汪守正、第三排左二為津海關道周馥,此外其他人均為候補官員,沒有實職。候補官員一般擔任王公或總督、巡撫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