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造人類首架“無人機”,曾飛翔三日而不落,只因他一句話放棄

魯班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春秋時期魯國人,世人尊稱他為“公輸子”,是中國建築乃至木匠的鼻祖。現如今,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等,相傳都為魯班所發明。

魯班生性細膩,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每一項工具的發明都要經過反覆研究和實驗後,才推廣應用,不過,魯班也不是隻會發明一些工具,諸如攻城略地的雲梯,也出自他手。公元前450年之後,魯班受楚王邀請,從魯國趕往楚地,打造雲梯以助楚國攻打宋國,墨子聞訊趕來,二人就此吵得不可開交,楚王見狀,隨即停止攻打宋國。

魯班造人類首架“無人機”,曾飛翔三日而不落,只因他一句話放棄

其實,不管有沒有戰爭這層關係,魯班的貢獻都是十分巨大的。原本,人類能夠使用工具,這本身就是人類進步的關鍵,換句話說,即使魯班不打造雲梯,那麼也會有其他什麼人創造另外的攻城利器,再言之,中國人不造就能管住外國人不造嗎?明清兩朝的閉關鎖國,直接導致我國遭受了上百年的屈辱,相信足以說明問題了。

“越王勾踐劍”,數千年不生鏽,出土之後依然寒光逼人,其技術手段為近代的鍍鉻,然而,在國家體制和諸子百家的文化影響下,這樣的先進技術,竟然在秦漢之後失傳,不得不說實為可惜。

魯班造人類首架“無人機”,曾飛翔三日而不落,只因他一句話放棄

究其原因,秦朝一統之前,各國爭霸,都在不斷壯大實力,而實力的背後除了人口、錢糧,就是今天所說的科技,這一點類似近代史上世界各國的崛起,以及冷戰時期的蘇美相互較量,然而,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就在他國不斷進步的時候,我們還在蒙著頭睡覺,自家發明的“夜郎自大”一詞,1840年後,用到了自己的身上。

一個例子就足以說明,當時的文化對科技的影響了。

魯班和墨子算得上是一對好友,但二人的站立面不同,一個講究工具的可用性,一個主張“兼愛、非攻”。當墨子聽聞魯班新發明了一種“鉤拒”,能夠用於鉤住或抵擋敵軍的戰船利器時,便趕忙跑去勸說魯班,二人又是一頓大吵。魯班認為,他的工具很適用,當敵軍處於劣勢時,可以用“鉤”將敵船鉤住,這樣敵軍就難以逃出生天,當敵軍優勢於己,就可以用“拒”,阻擋敵軍,進而自保,但墨子的“義”恐怕就不能。

魯班造人類首架“無人機”,曾飛翔三日而不落,只因他一句話放棄

很明顯,這與墨子的主張極不相符,墨子當即提出,他的“義”能達到,用愛來勾,用恭來拒,雖然無形,但勝千軍萬馬的效果。魯班眼見墨子不服自己,於是拿出了自己最得意的新發明-木鵲,當時人類史上的首架“無人機”。

《墨子·魯問》中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就在魯班興致勃勃地向好友展示了自己的發明,並告訴墨子:我的這支木鳥,不需餵養,就可以在天空中飛翔盤旋三日而不落,是不是很厲害?魯班原以為在他的介紹下,會換來好友的震驚,但墨子的一席話,愣是將這個大發明家澆了個透心涼。

魯班造人類首架“無人機”,曾飛翔三日而不落,只因他一句話放棄

墨子不屑一顧地說:你這個東西,還不如一個車轄,普通的一個工匠就能做出車轄,但是人家將它安在車輪上,作用就不小,可以承載重物,你這個木鳥有什麼用?沒有用的東西,做得再精緻,也是一個廢物。

就這樣,魯班聽了墨子的話後,他的木鳥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製造技術也隨著魯班的逝去,帶到了黃土之下。

其實,“兼愛、非攻”,或主張適用,都沒有錯,二者如能相容,自然更好。魯班之所以放棄木鳥這個“無人機”專案,是覺得之前所造的一些工具被用於了戰爭,害怕之後的木鳥,也會如此,於心不忍,而忽略了科技也可以用於,除軍事之外的民生之上,同樣是造福人民的道理。

魯班造人類首架“無人機”,曾飛翔三日而不落,只因他一句話放棄

大家覺得,墨子阻止魯班繼續研究木鳥一事,究竟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