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十日談》,是義大利偉大作家——薄伽丘的不朽著作。在小說史的長河中,他是一座燈塔。而在人類解放的行列中,他始終是一位先驅。他的著作,始終以毫不隱晦、甚至直白的性書寫作為最大的特點。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在黑暗的中世紀,薄伽丘的作為可謂是叛經離道,而他的作品還未寫完,就遭遇了數之不盡的嚴厲攻擊。而這些攻擊,都來自於天主教勢力。

《十日談》的故事緣起一場致命的瘟疫——黑死病。1348年,佛羅倫薩爆發了黑死病,城內居民死屍枕藉。短短數天,病魔就奪去了城中絕大多數百姓的性命。為了躲避瘟疫,十個青年男女(三男七女)選擇前往鄉間的別墅。

為了解悶,年輕的男孩、女孩們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於是在十天內,他們一共講述了100個故事。因此這本書的名字,也被命名為《十日談》。

然而說到底,這些故事原本的作者,還是薄伽丘本人。其高明之處,不在於編排的技巧,而在於他將早已在東方、西方流傳多年的故事,乃至於街頭巷議收集在一起,成就了點石成金的效果,使之釋放出人性解放的耀眼光輝。

在寫作手法上,薄伽丘對性愛的描寫毫不避諱。筆者小時候讀起這本書,真有“小黃文”的感覺。在薄伽丘生活的年代,他和他的作品遭遇了數之不盡的口誅筆伐。然而他的作品最終承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他與彼得拉克、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人一起,成為了文藝復興的巨匠,他們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至今未人類所推崇。

一、黑暗時期的性禁錮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孔夫子有云:“食色性也”。和食慾一樣,性慾同樣是人類生存發展最重要的基點。性關係,是各種人際關係中,最基本也是最自然的關係。因為有了男女,才有人類的存在;有男女,才有人類的繁衍;性文化的狀態,不僅關係人類自身的發展,同樣影響著人類社會文明的水平。因此,“性”被解放的程度,往往決定著社會的開化,可謂是人類文明的晴雨表和溫度計。

眾所周知,羅馬帝國滅亡後的歐洲,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而中世紀之所以野蠻、愚昧、黑暗,又和性的壓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公元4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而在很多人眼中,羅馬帝國的滅亡與過度的縱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所謂物極必反,歐洲人在天主教廷的領導下,開始有意識地壓抑性愛行為。而在長期的壓抑中,性,逐漸蒙上了“罪”的色彩。

自基督教成為國教後,教廷一直不遺餘力地將“性”與“罪”聯絡在一起,為此,他們終止了自希臘時代以來,所有的性享樂活動。就如潘綏銘教授所言:

“希臘羅馬自由民經歷了數百年的瘋狂性愛後,帶著倦怠、悵惘和悔恨,進入了中世紀漫漫年前的不應期。”

著名宗教學家聖奧古斯丁認為,人類已經犯下了不可彌補的原罪,只能無止盡的贖罪。為此,必須克服信譽,避免性交,特別是要禁止為生育目的以外的性交。

奧古斯丁的言論一出,很快便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從此以來,聖奧古斯丁“性,即有罪”的思想,像一塊黑色的鐵雲一般籠罩在歐洲上空。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就這樣,禁慾之風日趨嚴酷,教士們開始反對婚姻、奉行獨身制的生活。他們認為,即使是夫妻之間的歡愛,也是魔鬼撒旦驅使的結果。而罪惡的肉體,正是依靠歡愛產生的快樂來餵養。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出現了許多令人可笑的現象。例如夫妻同房時,兩人居然一定要穿得整整齊齊,只在褲襠上開一個圓孔,然後帶著懺悔罪孽,匆匆完事。

在《十日談》第三天第十個故事中,也曾記載一件荒誕之事:

故事中的比薩法官手持日曆本,旁徵博引,向妻子證明,在這些聖徒的節日裡,夫妻應該虔誠地敬仰神明,禁止房事。這還不算,他還新增不少齋戒日以及月圓月缺等等一大堆禁忌。在這些日子裡,都必須虔誠節育。算下來,夫妻一年能夠同房的日子,僅僅不過數十天。

事實上,薄伽丘的記載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中世紀有據可查的實情。公元七世紀,各種宗教節日在一年中可以達到257天。也就是說,全年四分之三的日子都必須禁止性生活。長夜漫漫,回首千年,當初的人們是如此的可憐,如此的可悲啊!

這種荒謬的禁慾主義,還引發了對女性赤裸裸的歧視。公元585年,歐洲各地的神職人員在法國馬孔展開會議,其核心議題竟是:“女人有沒有靈魂。”

按照聖經,夏娃是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既然是肋骨,就應該沒有靈魂。況且夏娃引誘亞當吃了智慧果,其罪過比亞當更大,因此女人更容易被魔鬼所引誘。到了最後,馬孔會議給出最終結果,女人確實是有靈魂的。但是“支援女性有靈魂派”,僅僅比反對者多出一票。

這一票實在太脆弱了,根本制止不住對女性的殘害和歧視。神學家後來透過聖母瑪利亞來論證性愛,他們說聖母是處女受孕,所以沒有性愛經歷,更談不上性慾,因此受孕的方式是耳朵而非生殖器。

由此,性在歐洲被徹底打入了冷宮。甚至教廷對夫妻之間性愛的姿勢也有限定——即男在上女在下的體位。而這種體位,也被稱之為傳教士式性交。

二、教廷的荒淫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禁慾主義,是一種違反人類生理規律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不讓人自身走向枯萎。人,永遠背叛不了自己的人性,歐洲所有的信教者,都在枯萎和虛偽之中痛苦徘徊。在《十日談》中,故事教士無一不是在痛苦和虛偽中煎熬。

在修行過程中,教士們在慾望的折磨下苦不堪言,他們不得不用極其痛苦的方式折磨自己。教士和修女們不是接受鞭笞,便是將自己吊在房樑上,有時候還要絕食幽閉,他們希望用身體的痛苦,來戰勝性慾的煩惱。

正所謂物極必反,拼盡全力地壓抑,反而形成了更猛烈的性變態。天主教廷在宣揚禁慾主義的同時,卻又不可思議地大力倡導娼妓業。奧古斯丁曾說:

“倘若將妓女從人間百態中清除,那麼,淫慾就將玷汙所有的事物。”

在神學家們看來,妓院就像是城市的小水道,如果沒有下水道,城內便將堆滿汙穢。有了娼妓的存在,家庭和妻子女兒的清白就可以得到保證。

教廷人員不僅這樣說,還身體力行、身先士卒地參與這種荒淫活動。15世紀時,教會召開宗教會議,從歐洲各地隨同前往的妓女,竟然達到1500多人。在威尼斯城,全城有30萬人口,妓女竟達1。1萬人。

在荒淫方面,天主教最高領袖——教皇也往往不遑多讓,許多教皇雖然表面上沒有結婚,但實際上卻有數之不盡的情婦和私生子。而他們的作為也印證了我們中國的老話:

“只准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對於教廷的荒淫,薄伽丘自然是看在了眼裡。在他的著作中,就有不少譏諷教職人員荒淫無道的故事。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例如《十日談》第三天第七個故事中,一位名叫阿麗白的少女,立志要前往人跡罕至的沙漠,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上帝。

結果在修道院中,她遇到了修士魯斯迪克。魯斯迪克長期苦修,一時沒把握住自己,於是與阿麗白髮生了關係。為了掩蓋自己的惡行,他欺騙阿麗白,歡愛是將魔鬼送進地獄的行為,是最能討上帝喜歡的。

阿麗白涉世未深,竟信以為真,於是每天沉浸於“將魔鬼關入地獄”的遊戲之中。久而久之,每天以野菜水果果腹的魯斯迪克精力不支,掏空了身子,竟甩開阿麗白,逃跑了。

薄伽丘最不能容忍的,還是宗教界道貌岸人的虛偽。神父、修女也是人,也懂得男歡女愛的快樂,卻不讓別人幹,自己偷偷的幹。

例如在第九天第二個故事中,修女伊莎貝拉和一個年輕後生偷情,結果被灼見,於是送到女院長面前受審。

結果或許是因為太慌亂,平素裡道貌岸然的院長並沒有戴頭巾,而是將一個男人的短褲系在了頭上。

看到這裡,伊莎貝拉反唇相譏道:“院長,天主保佑你,請你先把頭巾紮好再跟我說話吧!”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女院長出了醜,只好摘掉自己平素裡戴起的面具,口吐真言道:

“硬叫一個人抑制肉慾的衝動,卻是比登天還難,只要大家注意保守秘密,不妨各自去尋歡作樂。”

在第三天故事第一中,還寫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某個修道院收了一個打砸的男工,結果不久後,整個修道院的修女,都成了這位男工的後宮。她們不僅爭相投懷送抱,而且還為他生下了許多私生子。

在《十日談》中,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而這些故事,都是對舊有倫理秩序的衝擊。那麼多修女修士都挖空心思偷情,何況是不修行的常人?舊秩序的大逆不道,豈不昭然若揭?

三、女性地位的迴歸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基督教文化,曾是一個以男性為本性的文化。在黑暗的中世紀,女性地位被打入了最頂層。而薄伽丘作為人文主義的先行者,奮起為女性的地位和權力而吶喊,正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之舉。

《十日談》中,講故事的青年有七位是女性,故事中聰明、美麗、善良、動人的形象也大多是女性。

薄伽丘筆下的女性,不但有敢於殉情的勇氣,而且有敢於同社會抗爭的決心。例如,小說中第五天講述的第十個故事之中,同性戀的丈夫發現了妻子出軌,妻子面對丈夫指責時不是像傳統女性一樣求饒認錯,而是理直氣壯地與丈夫進行辯論。並且出軌的妻子將丈夫無法滿足生理慾望當作出軌的理由,表現了女性對性方面的強烈要求以及慾望被滿足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薄伽丘在小說中對女性的慾望進行了肯定,並表達了自己的女性意識。

在二天第十個故事中,年輕貌美的姑娘在父母的命令下下嫁給大自己許多的法官。結果新婚後不久,姑娘便被海盜掠走。然而當法官找到這位姑娘時,她卻拒絕與法官回去。因為在她看來,與年輕壯碩的海盜在一起,好過於富貴而老態龍鍾的法官。

四、總評

《十日談》毫不隱晦的性書寫,是對歐洲數百年禁慾狂潮的辛辣諷刺

值得一提的是,《十日談》中的語言雖然大膽直白,但仍舊運用了非常高雅和考究的義大利語,甚至可以說是義大利語的典範。

儘管薄伽丘筆下的男歡女愛並不典雅,但也絕不低俗。這和將女性極端物化的“現代主義小黃文”,有著鮮明的區別。

如果給薄伽丘作品以一個兩個字的評價,筆者認為應當是“真實”。人類,應當合理地、理性地面對自己的慾望。慾望,並無過錯。

千千萬萬的普通男女,追求愛情的美滿,性愛的快樂,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數百年來,無論是東方和西方,都陷入了禁慾主義的桎梏之中,讓人類陷入到無窮的壓抑和黑暗之中。

然而薄伽丘的《十日談》,表面上像是一股娟娟小溪,但卻和彼得拉克、達芬奇等文藝復興的同志們一齊,將小溪匯聚成滔天洪流,最終衝破了禁慾主義所鉤織了無邊黑暗。如今,追求愛情的美滿已經成為常識,禁慾主義雖然時有回潮,但最終總是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薄伽丘的《十日談》,就像是一座燈塔,一枚火炬,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現實生活的美好,反人性的逆流,終究不能長久。

寫到這裡,筆者希望大家也能讀讀這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曠世著作。《十日談》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沒有佶屈聱牙的詞句。其中所寫的,都是食色男女最為普普通通的男歡女愛。即使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人類的悲歡總是能共通的。

這是一本不朽的世界名著,是一本成年人、少年人都可以讀的著作。讀完這本書,你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什麼叫做人。

423活動期間,本書僅售49元,請有興趣的讀者下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