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樂意猶未盡與意興闌珊,十年天王之爭的最後一次同臺競逐

成名前夜已無須回顧。

不用惋惜那些實力派唱將未能入列。

也不必說誰即便沒有天王稱號,也有本事獨領風騷。

更無謂探討第五天王正位的可能性。

天王列位,是市場的選擇,他們壟斷了唱片銷量的前四名。

這種態勢橫跨了整個九十年代。

所以四大天王被稱作香港樂壇的巔峰。

能夠橫壓整個華語娛樂圈。

足以堪稱神話。

港樂意猶未盡與意興闌珊,十年天王之爭的最後一次同臺競逐

就香港的樂壇頒獎禮的競逐而言。

若從1992年開始,四人總共同臺次數為七次,此後在2001年有最後一次雙王出席。

以十大勁歌金曲的重量級獎項做參考,回顧一下競逐情況。

#

十大勁歌金曲最重量級的獎項當然就是「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和「金曲金獎」兩項,「最受歡迎」是香港歌手的頂級榮譽,一如金像獎的影帝影后,「金曲金獎」則類似最佳電影的概念,側重鼓勵主創團隊,這其實是非常清晰的定位。

比如劉德華能拿六屆「最受歡迎」,是因為他是四人中歌影發展最均衡的一個,所以並不奇怪。而郭富城之所以拿三屆「最受歡迎」而沒能拿一屆「金曲金獎」,第一是個人意願傾向,其次是天王爭霸期間,大獎本身就不夠分,也更不可能雙獎同拿。

所以歌手拿了大獎應該恭喜,但不應該當作唯一標準否定其他人。

說回正題。

郭富城正式回到香港這一年,劉德華從寶麗金的子公司寶藝星跳槽到華納,不然寶麗金就將坐擁三王,次年,郭富城從華星轉投華納,兩個香港最大的唱片公司對壘的局面成型。

港樂意猶未盡與意興闌珊,十年天王之爭的最後一次同臺競逐

這一年黎明拿了「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張學友則第三度蟬聯「金曲金獎」,劉德華僅拿到一個新設立的具安慰性質的「國內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張劉二人均入圍兩首金曲,黎郭一人一首。若論獎項,郭富城可謂慘淡,從重量級獎項角度來看,則可以說寶麗金完勝華納。

1994年,劉德華重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金曲金獎」則由黎明獲得,新設的「國內最受歡迎男歌星獎」更名為「亞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給了張學友,三大獎瓜分完畢,僅留了一首金曲獎給郭富城。

1995年,劉德華從華納跳槽藝能動音,郭富城雖然推出了震撼樂壇的大碟《純真傳說》,但三大獎項照例由另外三人瓜分,「最受歡迎男歌星獎」落到黎明手裡,「金曲金獎」轉到張學友手裡,「亞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又給了劉德華。

到了1996年,張學友和羅美薇註冊結婚,同年度第一次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金曲金獎」給了黎明,劉德華再捧「亞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而無線或亦覺得這個獎項分法對郭富城太過不公,該屆專設了「至尊舞臺大獎」給他,當然實至名歸。

1997年,郭富城推出了唱片《愛的呼喚》,第一次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一掃陰霾,又憑這首歌獲得了「最受歡迎廣告歌曲金獎」,黎明蟬聯「金曲金獎」,張學友拿「亞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劉德華則一嘗此前郭富城在頒獎禮上的落寞感受。

港樂意猶未盡與意興闌珊,十年天王之爭的最後一次同臺競逐

講個題外。

在四人競逐的背後,其實一直都有唱片公司角力的影子。

譬如郭富城從1992年到1996年,連續五年都只能一首歌曲入圍金曲獎,大獎悉數與他無緣,直到第六年才強勢登頂,一吐心中塊壘,而這些獎項的歸屬其實也並不完全由歌手的實力決定。

又比如郭富城1995年《純真傳說》,1996年《聽風的歌》,1997年《愛的呼喚》,詞曲俱佳,唱功超卓,每一首都是年度大熱,就沒資格拿一屆金曲金獎?張學友銷量一直領銜四人,1996年之前就沒資格拿一屆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劉德華1991年《一起走過的日子》和1998年《你是我的女人》也質量極高,若拿金曲金獎其實也全無問題。

而從之前的頒獎禮回溯可以發現,1993年才是四大樂壇競逐的真正起點,而1993年到1996年四年期間,基本就是張學友和黎明輪莊兩個大獎,及至1997年郭富城強勢登頂。

當司儀念出郭富城名字的剎那,全場掌聲雷動,黎明、張學友和劉德華亦第一時間熱烈鼓掌,郭富城初時合掌掩面,站上臺時已紅了眼眶。及至發言時,會場內的歡呼聲依然經久不息,那些一路陪著他走過來的歌迷們,亦倍覺感慨,與振奮。

在他致辭時,臺下的小美亦在好友的抱擁中掩面而泣。

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也唯有他自己,身邊的小美,以及這些不離不棄的歌迷知曉和看在眼裡。

港樂意猶未盡與意興闌珊,十年天王之爭的最後一次同臺競逐

進入正題,回看一九九八年。

郭富城正式簽約了百事可樂,廣告歌曲《唱這歌》與全新廣告《有沒有》風靡全國,與,與珍妮·傑克遜合作以「百事愛神版Ask For More」廣告,主演電影《風雲之雄霸天下》奪得首個一番年冠,在紅館連開25場《百事郭富城一變傾城演唱會》。

劉德華有《龍在江湖》和《賭俠1999》兩部電影上映,分列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第四和第五位,第三次登陸春晚,與張信哲、毛寧合唱歌曲《大中國》。

黎明拍了《玻璃之城》和《真心英雄》,演技表現出色,並憑藉電影主題曲《今生不再》獲得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張學友在新專輯《釋放自己》中嘗試了說唱樂,也推出了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歌曲《頭髮亂了》,客串了郭富城電影《安娜瑪德蓮娜》。

天王之名以歌壇為起點,其後逐步彌散,涉足到影壇、廣告代言和慈善等多個領域,呈現出一種史無前例的強勢跨界狀態,就如一個超大型黑洞,將絕大部分粉絲和資源聚合,因之造就了十年神話,而在最巔峰之時,樂壇衰退的陰影亦已潛伏待發。

這種情勢,與影壇「雙週一成」的脈絡走勢幾乎完全相同。

或許這就是時代與王者的共性。

而這一年,是四人在樂壇競逐的最後一次同臺。

港樂意猶未盡與意興闌珊,十年天王之爭的最後一次同臺競逐

1998年十大勁歌金曲。

郭富城蟬聯「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這也是天王爭霸期間唯一的一次連莊紀錄,黎明則第三度蟬聯「金曲金獎」,追平了張學友的紀錄,而張學友又蟬聯了「亞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劉德華再次落寞。

1998年十大中文金曲。

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為劉德華、鄭秀文、黎明、郭富城和張學友,而銷量冠軍則照舊是張學友,「全球華人最受歡迎男歌手獎」由郭富城奪得,劉德華獲得「四臺聯頒傳媒大獎」。

1998年叱吒樂壇頒獎禮。

「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由郭富城奪得,黎明和劉德華以銀獎和銅獎分列其後,張學友獲得「四臺聯頒音樂大獎」。

這就是三大頒獎禮上,天王最後一次同臺競逐的賽果。

鼓勇而上的郭富城,一路走強,登臨巔峰而猶有餘力,在他而言是意猶未盡。

這一年,若從香港IFPI公佈的銷量周榜來看,統治該榜五年的張學友下滑到第三位,郭富城以9冠33周的成績躍居第一,黎明以5冠31周排名第二,劉德華則以3冠21周的資料稍弱。

次年,黎明宣佈退出樂壇頒獎禮,張學友亦開始淡出。

2000年,郭富城第三次奪得無線的「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後開始意興闌珊,於2001年最後一次出席頒獎禮,留下劉德華一人形單影隻,持續出席到2006年。

郭富城從第一年競逐到不再出席,剛好走過十年,黎明八年、張學友九年,而劉德華則待足十五年。

港樂意猶未盡與意興闌珊,十年天王之爭的最後一次同臺競逐

天王時代,如斯遠去。

沒有天王身影的頒獎禮,開始落寞而無趣。

失去最頂尖歌手坐鎮和支撐的香港樂壇,迅速衰落。

天王之後,再無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