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四五十歲是樂團成員最好的年紀

專訪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四五十歲是樂團成員最好的年紀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4月10日至17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首次開啟中國巡演。屆時,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在音樂總監呂嘉的帶領下,攜手小提琴家呂思清,歌唱家宋元明、王衝,亮相南京、上海、武漢、長沙、深圳、廣州六城,京外樂迷也將有機會領略原汁原味的國家大劇院品質、特色和風采。為此,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了樂團音樂總監呂嘉。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這次巡演曲目,您特別選擇了布魯克納和勃拉姆斯兩位德奧作曲家的作品,這是否也是您和樂團多年來深耕的一個領域?

呂嘉: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成立11年,我在當初接手的時候,是希望大劇院有一個歐洲的傳承。對歐洲交響樂團來講,一般主要是德奧傳承,所以說我就按照德奧體系的曲目和數量去打造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大劇院的特點是歌劇和交響樂都有,所以我們把歌劇也作為此次巡演的一部分重頭戲,今年又正好是威爾第120週年,這個時候呈現威爾第歌劇集萃非常有意義。

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的作品之前演的很少,這麼好的作品應該讓更多的觀眾知道。布魯克納其實挺難的,把他的精神捕捉到完整和細緻,對指揮來說是很見功力的。勃拉姆斯更是如此,《F大調第三號交響曲》是最複雜的交響曲,很多指揮不願意指,因為從技術上來說非常難掌控,另外這首曲子是弱結尾,安安靜靜的結尾,與馬勒的那種強結尾完全不同,但同樣都是非常美的,希望帶給觀眾另一種美的享受。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作為音樂總監,這些年您是如何塑造樂團的聲音的?

呂嘉:從籠統的概念上來講,歐洲傳統意義上的要求是對於力度、色彩等方面的。但是從具體上來講,還有很多的細節需要提高,比如說銅管的聲音,銅管的合奏的聲音,木管的音色等,都是需要時代和時間去積累的。

歐洲樂團成立幾十年、幾百年,來了一個新人是要融入進整個已經成型的樂團的音色裡去的。而我們是全新的,重新搭班子,大家的師承也不一樣,怎麼去融合,這是個問題。

還有需要了解文化。這些都是要做好功課,要教的,因為在歐洲一說用巴洛克風格拉,大家都知道怎麼拉,但在這裡很多人還不太明白。文化的傳承,這是長期的過程。這裡你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經歷可能是兩倍或者三倍,但這是值得的。因為這些人是我們中國很優秀的年輕音樂家,一代代傳承,就從這裡開始。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您覺得現在樂團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呂嘉:我覺得現在樂團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了。我認為樂團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形成一個團體,逐漸有一個初步的樂團文化、職業文化,以及音樂上的文化,完成了這個之後,現在要開始往第二階段走。第二階段是走向職業的最高峰。第三階段是在世界職業樂團裡面佔一席之位。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您曾經提到,樂團中很多樂手剛進團時二十出頭,現在平均年齡三十出頭,再過五年、十年,將是樂團最好的時間。在培養樂手方面,您是怎麼看的?

呂嘉:平均年齡四五十歲其實是最好的樂團成員的年紀,可能美國樂團年紀還要更大一些,平均年齡要到六七十歲了。四五十歲的時候,你的閱歷、經歷、生活積累、曲目的積累,以及對藝術的理解,還有體力都是最好的時候。

專訪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四五十歲是樂團成員最好的年紀

呂嘉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作為總監,您認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有什麼願景或者目標嗎?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呂嘉:下一步我覺得是一定要把樂團第一階段的所有作品,透過更高、更細緻的藝術標準,消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樂團文化慢慢形成的過程。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您認為如何培養古典音樂觀眾?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作為國內頂級國家樂團應該擔負起什麼作用?

呂嘉:作為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是我們很重要的方面。我們的普及是從各方面來做的,從形式上有四重奏,室內樂、週末音樂會等等。我們還從節目上去普及,比如這次演出大家不太常聽的勃拉姆斯的作品,還有之前演出貝多芬戲劇配樂《愛格蒙特》全本,以及演奏法國作品等。

另外,我們普及聲音的標準。普及不光是作品的積累,還要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好的音樂,什麼叫高水平的演奏,逐步提高觀眾的鑑賞力。

此外,還普及好的中國作品,我們每年都做交響樂新作品音樂會。目前來講我覺得傳世作品還是太少了,還應該做得更好一點,希望出現更多的經典傳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