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前幾年,一部“我不是藥神”的電影曾引起人們廣泛的共鳴,其原因很簡單,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太多的無奈——某些時刻,法理的條款和生存的剛需,確實讓人左右為難。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其實,在清朝的時候,就有一個清代版的“我不是藥神”,這個故事還和大才子紀曉嵐有點關係。

那個故事的起源就在紀曉嵐的故鄉河間府,獻縣鄉族裡有個叔叔名叫紀燦若,經常來往於河間與京城,每到京城就會和紀曉嵐相見,說一說故鄉的近況和趣事。

話說獻縣有個齊鼎名,家裡一窮二白,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但齊鼎名自幼就有抱負,從小發奮讀書,是當地有名的聰明人,少年就中了秀才,只待朝廷開考就要去考取功名了。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科舉開考的哪一年,齊鼎名的父親莫名其妙犯了罪過,最後被髮配到了關外,也就是流放寧古塔。

這齊老頭到了邊陲,根本無法忍受那份苦寒,沒幾個月就一命嗚呼,最後還只能埋骨異鄉。

齊鼎名家遭變故,考取功名顯然就沒有希望了,只得在家耕田種地,好生伺候老母親。

得知父親客死異鄉的訊息後,齊鼎名五內俱焚,只想儘快去寧古塔把父親的遺骸接回來,也算圓了老人家落葉歸根的心願。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可惜的是,齊鼎名雖然有這份孝心,但家裡真的實在太窮了,根本湊不到遠行的路費。

一邊是要去極北之地盡孝,一邊是口袋裡沒錢,齊鼎名日夜揪心,原本一個意氣風發的大好青年,不到兩個月竟然就長出了白頭髮,滿臉愁容,成天唉聲嘆氣。

有一天,齊鼎名收了自家地裡的黃豆,挑選了一些磨豆腐換錢,剩下的豆腐渣拿在手裡那麼一捏,齊鼎名頓時就冒出來一個賺錢的念頭。

於是,他把那些豆腐渣再曬乾,又用小磨磨成細末,再加點澱粉摻和一下,放在篩子裡那麼一撞,就成了一顆顆的小丸子,然後又找了一些紅色的灶心土粘在上面,赫然就是一種藥丸了。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齊鼎名帶著這一袋子“藥丸”就向寧古塔出發,沿途沒有錢吃飯了,就拿出來一些在市集上賣,說是什麼什麼仙丹,能治百病。

雖然,齊鼎名這麼做,無異於那些買狗皮膏藥的江湖漢子,但很奇怪的是,那些抱著試試看的買了他的“仙丹”的人,即使是危重之人也很快就能痊癒。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齊鼎名一路北行,人還沒到,他的“藥神”之名就早已經傳到前方了,那些豆腐渣做的丸子,後來竟然每顆能賣一兩銀子。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就那麼走了幾個月,齊鼎名不但沒有餓肚子,行囊裡還賺下了好幾十兩銀子,最後很輕鬆就到了寧古塔,挖起父親的遺骸背上就南迴了。

可想不到在回來的路上,齊鼎名身上又發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就是在遼東一處荒山上遇到三個強盜,嚇得齊鼎名丟下行囊裡的幾十兩銀子,揹著父親遺骸的包裹轉身奪路就跑。

可強盜看到這小夥子隨便丟下的就是幾十兩銀子,但背上那個包裹顯然還有更多錢,當然是拼命追趕。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齊鼎名當然跑不過強盜,沒幾下就被追上了,強盜們開啟揹包一看,發現裡面的竟然是幾根骨頭,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丟下銀子不要反而捨不得放下這個包袱。

齊鼎名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的一切都說了出來,說這些銀子本來就是不義之財,丟了也不可惜,但自己父親的遺骨必然是不能放棄的。

三個強盜被齊鼎名的孝心打動了,不但把那幾十兩銀子還給了他,還多送了好多金銀,讓他回家好好安葬父親,併為老母親養老送終。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齊鼎名感激不盡,正跪在地上磕頭道謝。突然,其中一個強盜對天大哭起來,說一個文弱書生,還不怕艱難險阻幾千裡奔波只為尋回父親的屍骨,我一向以豪傑自居,難道還不如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說完這些,那個強盜便和兩個同伴告別,說自己的父親也客死異鄉,遠在肅州,我現在就出發,也要去把父親的遺骨找回家鄉安葬。

說完這些之後,那個強盜頭也不回就向西而去,甚至連同伴叫他先回去和老婆孩子說一聲也不管。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而齊鼎脫身之後,竟然再也沒有遇到什麼阻攔,平平安安到了家。安葬了父親之後,一心孝順母親,順帶撿起了放下多時的書本,後來還真考上了進士。

這個故事其實也有很多為難的地方,齊鼎名賣假藥,確實於法不容,於良心道德也不妥。

但事出有因,其目的並不是為了牟利,而是為了湊齊尋找父親遺骸的路費,算得上是妥妥的孝子。

聊齋故事:清朝版“我不是藥神”,窮人賣假藥,強盜卻送他銀子

那麼,在這個“忠孝兩難全”的困窘中,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的所作所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