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期待《第十一回》已經很久了,最早了解這部電影是在第9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該片一舉拿下兩項大獎:最佳編劇獎以及竇靖童的最佳女配角獎。隨後在金雞電影節上,該片也進行了首場放映,好評如潮,並且幫助該片在豆瓣得到了8。4的高分,超過了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所以該片屬於典型的未映先火,再加上陳建斌、周迅、大鵬、竇靖童、春夏、劉金山、于謙、賈冰、牛犇、宋佳這樣的超級陣容,怎能不期待這部電影呢?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看完《第十一回》,深有感觸,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一部作者電影,有著典型的導演風格,但卻最大化的進行了通俗化的表達,這個非常具有煙火氣質、接地氣的故事,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一部藝術性與商業性雙重達標電影。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多年前的一樁殺人案,被市話劇團拿來改編成舞臺劇,陳建斌飾演的馬福禮作為案件的當事人,舊事重提讓他的生活和家庭再起波瀾,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訴求在內。所以馬福禮一邊忙著和話劇團導演——大鵬飾演的胡昆汀糾纏掰理,一邊找律師翻案尋求真相還自己清白,還要忙著調和妻子和女兒——周迅飾演金財鈴和竇靖童飾演的女兒金多多劍拔弩張的關係,生活給了他多記重錘。

該片是陳建斌第二部作品,陳建斌的處女作《一個勺子》,體現了極簡主義,以及最大程度的質樸。但這部電影恰好相反,電影有三條線索——馬福禮與話劇團的糾葛、他對家庭瑣事的處理、話劇團導演背後的故事,三條線索看似獨立成章,但互相影響交錯連環,環環相扣,這條故事線的角色動機和結果,會影響到另一條故事線的發展,從而呈現出劇作上的高度演技結構性。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但電影並不複雜,而是處處呈現著戲劇式的簡約處理,整個社會的微觀模式被他呈現在這個看似豐富卻又極其簡約的文字中間,體現著一種五臟俱全的結構性。

電影裡出現了程式-民間-影響的社會結構,也有暴發戶、普通平民、藝術創作者的衝突。比如每次每次胡昆汀在排練時都會遭遇某人“喊停”,如此結構反覆出現,而陳建斌去找賈冰的時候,車內場景伴隨著身後換來換去的風格,這樣的特徵,為電影帶來了大量的幽默橋段,也形成一種人物在時間變化中的“滯留”感。這樣的劇作設定,人物之間傾向於建構一種強烈的衝突,——這都是戲劇化的排程方式,呈現劇本的高階化結構特徵。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而容納於劇作之中的,則是對生活瑣事的層級遞進式的表達。馬福禮不厭其煩地去劇組表達自己的訴求,一直都是為了不讓別人戴有色眼鏡輿論壓力看他來回奔波,但每次都是裡外不是人。全片穿插著別人口中關於拖拉機案件不同版本的故事,但到了最後我們才發現,即使是案件當事人馬福禮他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大鵬在電影中的角色是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但過於不曉事理,被話劇團的同行所排斥,而他與春夏之前的情感,看似簡單純粹的愛,在同行眼中,也成為“男導演與女演員”之間那些破事兒。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生活中,別人的言語對你的影響有多少?這正是《第十一回》的主題,究竟是人言可畏,還是面子大於天。就拿竇靖童飾演的金多多來說,哪怕就是懷裡揣個枕頭,也要把這齣戲演下去。而周迅無意中發現了對方衣服下的枕頭,但必須假裝不知情,因為家裡要添新丁的事兒,已經街坊四鄰皆知了。

這是電影劇本厲害的地方,套用了劇本結構上的遞進式的表達,而講述著一個樸實且普世的生活化話題。當然,《第十一回》的成就,還不僅僅就在於此。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當年《一個勺子》的細節中處處流露的戲劇化的手法,是陳建斌常年舞臺經驗的無意識表述,在電影語言上,他卻呈現出一種粗陋的質感。而在《第十一回》則進行了扭轉。比如電影的鏡頭感,在處理所有大全景的時候,陳建斌將構圖打亂,鏡頭畫面的邊緣呈現一種“生切”的感覺,造成畫面內的壓力,成為對螻蟻化的現代人的一種觀看方式。生活化氣息一下就出來了,這就是陳建斌對這個戲劇化結構頗重的電影,在鏡頭上的“去舞臺化”。他刻意體現出一種極具生活氣息的鏡頭效果,但骨子裡面則是高階的劇作藝術呈現。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陳建斌的優勢,在於他從演員到導演轉變的時候,已經人到中年,在滄桑中有了閱歷,決定了它對待文字的態度。對第六代來說,年輕時候他們是偏執的先鋒派,中年過渡到圓滑,至少在鏡頭語言的成熟趨向於一種“裝潢”的時候,他們和大眾土壤的親密度已經不再如前。但陳建斌的經歷,恰是反其道而行,先有半生哀樂的年歲,再去看這部電影的文字本身,從小小的故事和人物裡窺到了那種別有洞天。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

《第十一回》雖然劇作複雜,但沒有玩弄任何形式的花活,也沒有任何結構上的雜耍,它始終在有效、直接地構造整個電影。它的劇作和個人表達代表了電影的藝術性,而素樸成為其的根本聲音,這是一種還原電影本身的態度,也是一種直觀。拍這種電影的人有一種素樸的心,在處理電影的時候,導演也在審視著自己。這種素樸的態度,令陳建斌的《第十一回》完成了一部商業與藝術效果雙重達標的“作者電影”。

《第十一回》人言可畏!陳建斌周迅解構"人生如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