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歌手去世引發的檳榔暗戰:一級致癌物怎樣長成千億產值的網紅食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作者 | 陳鑫、雪琦、煥煥、李琳,鈦媒體經授權釋出。

9月10日,36歲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離世,生前曾多次表示,患病是因為嚼檳榔,並告誡網友“遠離檳榔”。短短几天內,相關微博就得到超過2。5億的閱讀次數,並在近日引發了多地抵制檳榔的行動。

一個默默無聞的歌手,在選秀節目《快樂男聲》長沙賽區中獲得前20名,開始為人知曉。但所有的曲目和專輯,甚至是為新歌送上祝福的藝人,以及他本人生前種種,都不及這次去世引起的反響巨大。

在傅松6月釋出“遠離檳榔”短影片時,網友的關注依然寥寥,直到一場死亡,才在輿論場上掀起巨浪。一邊是網路征討聲不斷,一邊是多地頒發檳榔食品禁售令,一邊是行業協會趕緊發文自救。

幾天內,包括浙江義烏、江西南昌、四川成都、四川南充等地相繼宣佈,檳榔不能再作為食品銷售。

而在9月21日,檳榔生產大省海南省的檳榔協會緊急釋出《近年海南檳榔產業發展情況通告》,呼籲保護產業鏈,並強調深加工產品也有別於“湖南檳榔”。

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作為“食品”,檳榔已經在中國開疆拓土,從小城湖南湘潭起步,藉助資本、全國性的平臺以及現代廣告業營銷的手段,如今已經在湖北、江西、貴州、廣東,黑龍江等多地落地生根,有超過6000萬人對這種一類致癌物上癮。

與之相對應的,因咀嚼檳榔引發的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一種癌前病變,正從一種地方病蔓延成為一種全國病。

而讓人膽寒的、需要“割掉舌頭,切去牙床”來進行治療的口腔癌,在湖南的發病率迅速上升。

醫生們預計,到2030年,中國和檳榔相關的口腔癌患者將達到100萬例,而它所造成的醫療負擔,將達到2000億元。

而傅松本人,也曾與檳榔抗爭了六年。

2021年年底,傅松住進了醫院,穿上病號服錄製了跨年影片。他已經剃成光頭,隨後坦然地說出自己即將進行手術的訊息,“這次手術比上次可能還要大一些,需要切掉左臉……”

手術後的傅松,嘴角不再完整,成為“割臉人”,左臉上一塊顏色偏淡的面板移植過來填補了手術切除後深坑。4個月後,口腔癌第三次復發,腫瘤越長越大,已經潰爛,從口腔衝破面板向頸部蔓延。

往往當傅松露出可怖的傷口,影片才有更多的點選量和評論。一些網友表示問候,一些人感慨檳榔的健康損害,但並不少見的,是檳榔愛好者們仍將檳榔視為一種普通食物,甚至調侃“嚇得趕緊吃顆檳榔壓壓驚”。

此前,湖南常德人傅松,如當地大部分人一樣,有著成日嚼食檳榔的習慣,在口腔癌跡象初現時不以為然,直到這顆黑色的果子最終奪去了他的生命。

這一次,幾乎是60年前的控煙戰的翻版,檳榔又一次被推到了十字路口,監管部門也不知所措,到底是保地方經濟,還是保公眾健康?

30年拉鋸戰

醫學界一直在試圖阻止這種明確的一類致癌物在全國範圍內的蔓延。

在所有努力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在2020年將檳榔踢出了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

沒有食品的身份,意味著檳榔要從零售市場上撤退,作為中藥材檳榔多年前被納入了《中國藥典》,因此它只能作為藥品,在藥店中出售,這將會損失巨大的市場和利益。

一個擁有千億市場的產業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斃。

在檳榔加工產業發達的湖南,先是將部分檳榔企業本已失效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延長,然後,“爭取設立檳榔製品生產的省級行政許可”, 試圖把這種一類致癌物留在食品市場上,繼續壯大發展。

在海南——檳榔果的主要產地,希望一勞永逸,將檳榔納入“藥食同源”目錄,直接確立檳榔的食品身份。

這只是產業界和醫學界長達30年拉鋸戰的一個縮影。

在檳榔重要加工地,也是檳榔流行率最高的湖南,口腔學界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檳榔致癌”。

湖南口腔醫學會會長翦新春教授發現了第一例咀嚼檳榔導致的“口腔黏膜纖維下病變”(OSF),這是一種癌前病變,有5%左右的癌變機率。即使沒有病變,也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一些病人,嘴巴只能張開4毫米,進食困難。

後來翦新春教授致力於科普檳榔的危害性,甚至遭受過威脅封口,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公開表示,“有人威脅過我,揚言80萬買我的人頭。”

2009年,湖南湘雅第二醫院凌天牖教授,組織了對湖南省的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湖南省檳榔咀嚼者“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患病率為6。81%。之後,“與檳榔相關口腔癌”逐漸成為了學界共識,患者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也成為了臨床上診斷口腔癌的一個重要依據。

這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引發了對檳榔產業的一次較大規模聲討。此後幾年,主流媒體開始關注到檳榔致癌。大規模的輿情事件發生在2013年,一篇《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的報道廣泛傳播,央視等主流媒體也做了跟進報道。一時間,檳榔作為致人上癮的“軟性毒品”開始被重新審視。

除了引起輿論反響,學術界多年“鬥爭”的一大成果,還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7年公佈致癌物清單時,將檳榔列入一級致癌物。

30年拉鋸戰

但是,每次醫學界有所動作,產業界都會快速反撲。產業界始終秉承兩大策略:以促進經濟為由,得到地方支援;並強調我國食用檳榔是否致癌存在重大爭議,試圖以此給檳榔洗白。

2013年9月,就在央視的新聞頻道報道“檳榔致癌”兩個月後,另一檔央視的財經類節目幾乎推翻了上述說法。

海南種植戶、官員,湖南檳榔協會、企業代表及相關研究者集體出動在鏡頭前反駁“過激言論”,控訴“不負責任的”輿論造成的巨大損失:

“僅檳榔青果這一項,就使得海南230萬農民減產30個億……單純片面地將檳榔妖魔化對全省檳榔產業230萬種植戶和10萬粗加工戶來說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相應地,他們提出了“更為負責任的”論據,而這些觀點至今依然是相關從業者、支持者們滿腹委屈而又無比堅定地為檳榔應援的理由:

世界衛生組織主要研究了印度和東南亞的食用方式,對中國食用檳榔的食用方式沒有進行研究, 中國食用檳榔是否致癌目前還存在重大爭議。

八點健聞諮詢了多位口腔學界的權威專家,他們均表示,檳榔致癌是全球醫學界的共識。而且,對檳榔而言,沒有健康的食用方式。

2018年4月,由中華口腔醫學會俞光巖會長牽頭,中華口腔醫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又組織了一次調研,瞭解湖南省人民嚼檳榔和口腔癌的現狀。

中華口腔醫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劉宏偉參與了這一調研。“湖南的口腔醫生們心力交瘁,找到我們,希望中華口腔醫學會能在國家層面呼籲一下。”她回憶,當時,湖南省內醫院的情況已經非常嚴峻,“口腔黏膜科醫生的門診,醫生看的全部是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病人,他們一天到晚都看不完。口腔頜面外科病房裡則基本上都是因咀嚼檳榔發生癌變之後做手術的病人。“

劉宏偉親眼看到,當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內,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

湘雅醫院後來公佈了個這一資料,再次引發了一波對檳榔的聲討,也受到了有關方面的重視,檳榔產業低調了一段時間。

之前的2018年,檳榔品牌“口味王”還獨家贊助湖南衛視春節晚會。次年,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特意選在3月15日消費者權益日之際,下發《關於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主動要求所有檳榔企業即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

但多年來,衛健部門囿於沒有市場執法權力,無論是科普活動,還是相關篩查和調研工作,甚至是進入致癌目錄,都只是從技術層面,試圖延緩檳榔產業的快速擴張,針對檳榔近千億的市場,這些“狙擊戰”並不成規模。

十多年前,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調研就發現,38。40%的湖南省居民咀嚼檳榔,檳榔的流行率已經超過了平均成人吸菸率(26。6%)。現在,檳榔也常常被拿來和“菸草”對比,但無論是學界力量的大小,相關調研資料的充分性,還是社會層面達成共識的難度,“像控煙一樣控制嚼檳榔”都還只是一個願景。

反撲

幾乎每一次,檳榔都安然度過了致癌風波,“檳榔產業維繫地方人民生計”,“只要控制用量,不會致癌”,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口香糖廠家為保住市場而掀起的惡性競爭。

地方標準無疑為檳榔產業搭建起了一個安全區。

2012年,原衛生部接手食品標準制定問題,將“食用檳榔按地方特色食品監督管理”。到2016年,海南省依然將《食用檳榔》繼續保留作為食品質量地方標準,不納入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湖南也在沿用2004年之前的地方標準。

因為作為食品的檳榔,一旦接受食品安全檢驗,結果是毋庸置疑的,一位營養師告訴八點健聞,“它不符合一般食品的屬性,它對人體有明確的致癌性,而且有成癮性。”

致癌風波前後,湖南省衛生部門曾兩度試圖修訂《食用檳榔》地方標準,但最終都未能落地。在政策標準層面上,醫療衛生與地方經濟產業的博弈一度陷入了僵持階段。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預防科主任醫師司燕告訴八點健聞,“作為口腔專業人員,我們認為長時間咀嚼檳榔容易導致口腔癌,呼籲大家遠離檳榔,維護口腔健康”。

基於這樣的共識,2020年最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沒有出現“食用檳榔”,這就意味著食用檳榔無法像其他食品飲料一樣正常申請生產許可。再加上2019年,衛健委明確了列入國家藥典的物質不得制定地方標準,這直接造成,地方無權再為已被列入藥典的檳榔提供特殊保護了。

藥用市場不大,食品許可即將到期,檳榔產業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海南和湖南急於為自己的支柱產業“正名”,謀得一個合法性定位。

2020年末,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檳榔產業安全課題組釋出了一則“拳打社會輿論,腳踢毒理不明”的報告,呼籲各方共同破解檳榔產業困局,挽救既能促進地方經濟、又有國際市場前景的食用檳榔產業。

2018和2021年,相繼有人大代表提案解決食用檳榔產業的困境,但衛健委的回覆均重申了檳榔的致癌性,與《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應當無毒、無害,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定位不符。

一直與相關部門保持頻繁交流的產銷大省湖南,在多次碰壁後,不得不尋求地方性的突破。

今年3月之前,湖南先是將部分檳榔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延長了一年有效期,3月後,“由於相關人士對檳榔的生產許可提出訴訟”,湖南暫停了對檳榔企業生產許可的延長工作。至於定位問題,湖南也試圖透過本省立法給檳榔一個“地方特色產品”的名分。

食用地位尷尬,但藥用地位比較穩定,兩省都在積極推動檳榔列入“藥食同源”目錄。

曾參與修訂藥食同源目錄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原副主任陳敏向八點健聞解釋,藥食同源目錄的設定是在保證藥材基本藥用的基礎上,允許安全且有食用歷史的物質作為食品來管理。

儘管兩省(湖南、海南)在積極推動,“但是檳榔作為食品來用,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問題,專家多次會議都未透過。這很明顯的事,怎麼可能做食品?”陳敏告訴八點健聞,“不管怎麼討論,我們也不能把存在安全性問題的東西,放到藥食同源的目錄裡來”。

反撲

將檳榔阻擊在食品目錄以外,是中國的醫學界所能做的極限了。

在醫學界和產業界拉鋸的十多年裡,檳榔已經悄無聲息擴大了自己的版圖:從長沙街頭到武漢街頭,從湖南、湖北到全國,藉助線上宣傳和售賣渠道,從一種地方性的食品變成風靡全國的食品大IP。

在中國,現在至少有6000萬人在食用這種一級致癌物。

湖南口味王集團總裁陳義在“2018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年會”分享了口味王開闢全國市場的歷程——

2005到2007年,在省內市場遭遇瓶頸的口味王,敏感地嗅到了“湖南正在向珠三角地區輸送大量務工人員”的商機,隨即派駐銷售團隊開發了珠三角市場,其後又以同樣的路數,跟隨著外省返鄉務工人員的腳步,開拓了湖北、江西、貴州乃至全國市場。

2018年,口味王在全國擁有超100萬個銷售網點和視窗,有一千多名經銷商和接近兩萬名渠道業務員,能夠在全國實現商戶配送半小時內送達。

隨著檳榔的消費市場從地方走向全國,檳榔產業也在急劇擴張中。

自2010年至2019年,海南省檳榔種植面積從103萬畝擴大到165萬畝。

在一輪又一輪的致癌風波中,中國的檳榔產業規模已經超過700億,並且以每年15%-20%的速率在增長,千億市場指日可待。

這個近千億市場的龐然大物,在資本的加持和現代食品產業的營銷包裝下,已經開始進入青少年的日常。

儘管湖南、廣東等地禁止戶外廣告,但透過線上推廣渠道吸引新客則是另外一片廣闊天地。

2016年6月3日,NBA總決賽前的緊張時刻,香一口檳榔出現在了騰訊體育的主播臺上。兩個月前,香一口投放了金州勇士隊和孟菲斯灰熊隊比賽的場邊LED廣告。

其生產企業湖南皇爺食品有限公司的營銷副總裁黃強曾公開解釋大手筆投注NBA的原因,“檳榔消費者以年輕男性為主,他們多數愛好體育、是網路影片直播的主要受眾……而NBA主要受眾與檳榔人群較為吻合”。

2017-19年,口味王連續三年贊助湖南衛視春晚。美蘭德201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喜歡收看湖南衛視的12-19歲電視觀眾佔43。3%。

2019年5月,在湖南檳榔協會發出廣告禁令2個月後,某短影片平臺上發起了“口味王520全城show愛”營銷活動。

去年10月,口味王獨家冠名了《這就是灌籃第三季》。

今年,口味王屢屢出現在全國電競城市賽總決賽、《這就是街舞4》、《吐槽大會第五季》等諸多被年輕人追捧的網路綜藝節目的畫面中。

“積極擁抱年輕文化,和街舞圈、運動圈、電競圈等年輕圈層跨界合作,助力年輕潮流文化的發展”。口味王的一篇宣傳稿如是說。

伴隨著“年輕”“潮流”“帥”“酷”的綜藝影視節目,檳榔一步步地侵入了年輕人的世界,成了一種廣受歡迎的食品IP。

和潛在千億市場的產業所蘊含的能量相比,如今的醫學科普顯然已經無法與之抗衡。

一直持續在發文批評檳榔的湖北省孝感中心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徐勇剛說,“我寫的科普檳榔危害的文章,好像也有很多人看,1000萬閱讀量也有了,但跟他們的廣告比,1000萬閱讀量算什麼?資本和廣告一旦介入進來,其實我們的力量是很有限的。”

“青少年在這方面是沒有抵抗力和辨別力的”,徐勇剛觀察到身邊嚼檳榔的人越來越多,“包括我的表弟,都在嚼檳榔”。

與之相對應的的,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OSF)——一種癌前病變,正從一種地方病蔓延成為一種全國病。

20多年前,作為一位口腔科醫生,他甚至都不知道檳榔的危害。2004年,徐勇剛已經在口腔科工作了6年,一例OSF的病例都沒接診過。

2004年的一天,他接診了第一例患者,患者幾乎張不開口,慢慢的撐開後,發現口腔中黏膜廣泛發白,而且很像板一樣硬。

第二年一整年,徐勇剛接診了兩例,全部都是湘潭人,在孝感打工。那時候,在他的認知裡,OSF就是個湘潭人得的地方病。

到了2012左右,徐勇剛開始接診到非湘潭的OSF病例了。第一例是一位孝感學院的大學生,本地人,經常嚼檳榔。

再之後,病例數量就呈指數級別增長,現在他一個月就要接診幾例到十幾例孝感本地病例。在孝感,檳榔哪兒都有賣,甚至醫生為了上夜班提神,也在嚼檳榔。去東北旅遊,他發現黑龍江、長春也到處都能買到檳榔。

更為致命的口腔癌,湘雅口腔醫學院和湖南省腫瘤醫院在2017年的一篇論文中有過計算:

到2030年,在中國,和檳榔相關的口腔癌患者將達到100萬例,而它所造成的醫療負擔,將達到2000億元,“足以抵消其對社會的經濟貢獻”。

在那份預測中,醫生們建議“逐步禁止檳榔的生產和銷售”。

回顧這場驚心動魄的暗戰,幾乎是幾十年前菸草業和醫學界的拉鋸戰的翻版。那場戰爭最後的結果是,醫學界敗給了產業界,科學敗給了利益,菸草業成為了毒瘤,每年造成了全球600萬人的死亡和超過1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這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