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兩種人。

場景一:

清晨,當晨曦透過窗簾的縫隙叫醒沉睡的你。

起床,然後用滿是泡泡的洗面奶洗臉,然後用最新款的電動牙刷仔仔細細地將32顆牙齒一個一個刷過,然後拍水、敷精華、擦面霜,再打上隔離。

廚房,用一個精緻的瓷杯,衝一杯咖啡,用自己喜歡的精緻小煎鍋煎一個小太陽,烤一片面包加兩片火腿腸,在一個小小的精緻的餐桌前完成自己精緻的早餐。

最後,畫一個淡淡的精緻妝容,穿上昨晚就搭配好的服裝,背上與服裝相匹配的小包,戴上同樣匹配的頭飾,開門,走上去上班掙錢的路。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場景二:

清晨,當鬧鐘的第N遍響聲終於將你從柔軟的床上拉起。

一看錶,跳下床,然後快速擰開水龍頭,胡亂抹把臉,用毛已經有些東倒西歪的牙刷象徵性地抹了幾下牙齒,將洗漱臺上的各種水、乳、霜完任務似地招呼到臉上。

小跑進廚房,從冰箱裡拿出一盒奶,一個麵包扔在擺滿各種杯盤的餐桌上,從椅子上拿上胡亂搭著的服裝,急裡慌忙穿上,邊揹包,邊拿起奶和麵包跑出家門,走上了去上班掙錢的路。

現在問你:兩種生活,你更喜歡哪種?

答案不會相同,也不會僅僅是這兩種,也許還會有第三種、第四種答案,因為現在的社會,想法的千差萬別一點不奇怪。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相較於第二種生活的雞飛狗跳,第一種生活才配得上精緻二字。

問題是,如果你想過上第一種生活,先拋開金錢成本不說,時間成本就要比第二種付出多的多。

而同樣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精緻生活的時間成本是犧牲了休息時間才抵消的,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的付出比金錢的付出更難以堅持。

如果沒有足夠的毅力,沒有持久的耐力,沒有對自己足夠狠的決心,你獲得時間比獲得金錢更難。

所以,精緻生活是為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人準備的,懶人的精緻生活只會活在朋友圈和各種社交平臺。

我在某單位做會計的時候,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女同事。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因為會計工作實效性比較強,所以在每個月的月中會相對清閒。

我們兩個都喜歡看書,經常在工作閒暇時會抽空讀會書。

每當這個時候,我是拿起書就翻,而那個女同事呢?會先泡杯咖啡,然後洗了手,再端端正正地坐在辦公桌前,將書平鋪在辦公桌上,輕輕地循著夾在書中的書籤翻開書,開始靜靜地讀。

每當我看到她那雙洗得乾乾淨淨、指甲修得整整齊齊的手捧著書時,總彷彿時光倒流,穿越到某個古代大家閨秀的閨房。

她的每本書裡都會有一枚書籤,或是風景畫、或是自己手繪的小花、小動物、小人,有時候,書籤會是一枚路邊泛黃的樹葉……

總之,看她讀書,總讓我有種錯覺,彷彿在欣賞一幅畫,在看電影中的人。

每每這個時候,“精緻”這個詞就會蹦到我的腦海裡。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所以,精緻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從容優雅、是經常掛在臉上的乾淨和煦的笑容、是生活中點點滴滴日常瑣碎的包容。

說到精緻,我們常常聽到的是限量版的包、高階定製的服裝、大牌的化妝品,還有香衣鬢影的晚宴……

我見過這樣一個老人。

她生活在農村,八十多歲的時候還騎上腳踏車去買菜,給孫子孫女做從出生到一歲前穿的軟底鞋,自己洗澡、自己洗衣服、縫被子,她會做壽衣,經常給村裡的老人義務做壽衣壽鞋。

她喜歡美,一生不管冬夏都用溫水洗臉,每次洗臉都要用香皂細細將臉揉一遍,然後,擦上自己能買起的最貴的雪花膏。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這樣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她雖然八十多歲了,面板依然白皙、皺紋幾乎沒有。

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打到了她。她躺在了床上。

我想象中病人的邋遢在她的身上完全不存在。

每天早晨,她會用放在床前的木梳仔細梳理自己已經全白的頭髮,一絲不苟,然後將纏裹在木梳上的頭髮一根一根拽下來,放到床邊的垃圾簍裡。

然後,兒女們端來洗臉水,她已經不能坐起來洗臉了,她將手伸進臉盆,將毛巾洇溼,再將香皂在水裡沾一沾,擦在毛巾上,再用擦上了香皂的毛巾仔仔細細地將臉從上往下、從外到內擦一遍,當然不放過鼻翼和眼角,最後,她永遠會記住她香香的雪花膏。

如此一遍下來,常常要花十幾分鍾甚至半個小時,兒女們嫌她自己洗太慢太麻煩,要幫他洗,老太太堅決拒絕。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她就這樣躺了整整一個月,然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走的時候,她全白的頭髮依然一絲不亂,她失神的面容依然白皙乾淨,連她的氣味彷彿都氤氳著雪花膏香香的味道。

一個八十歲的農村老太太,她不是明星、也不是高知、更不是超級富翁的長輩,她卻用細碎的日常詮釋了精緻的最高境界。

精緻不是你背多少錢的限量包,也不是你穿多少錢的高定服裝,更不是你描個眉、畫個眼,再塗個姨媽紅的口紅決定的,精緻是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是一個人潛移默化傳承而來的教養和品質。

楊麗萍用一個大號菜籃子吊打了各種奢侈品大牌的包包,而這個八十歲的農村老祖母,用她對生活的熱愛向人們詮釋了精緻的最高境界。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有兩個閨蜜,她們同是某雙一流大學的學生。甲很漂亮,是站在人群中能讓人一眼看見的那種。乙很普通,是剛剛見過就會忘了她相貌的那種。

她們都很努力,甲在努力找豪門,乙在努力充實自己。幾年後畢業,甲如願以償嫁給了富二代,乙讀研讀博成了某世界500強公司的高管。

二十年後乙從國外回來相聚。

財富將甲滋潤得依舊很漂亮,而乙,在同學們的眼中彷彿成了另外一個人:優雅、知性、清麗脫俗,是那種站在人群裡氣質立刻甩別人十八條街的那種出挑。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是的,財富可以使我們精緻,但當我們貧窮而普通,無法獲得財富的青睞時,豐盈的知識可以滋養精緻,而知識滋養的精緻比財富堆砌出的精緻更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更持久更可靠。

年輕人,大膽地追求精緻吧,有追求說明你還是一個努力的人、上進的人、能給社會帶來物質和精神財富的人。

因為你在追求精緻的同時,也不知不覺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繁榮、愉悅了自己和周圍人的身心。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絡,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