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東經117°59。6° , 北緯24°10。1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佛曇整美 網紅打卡點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整美村位於井尾半島末端,原名金井,以有一口古井而得名,故又稱井尾(井美),民國初由旅居印尼華僑蔡朝陽先生改井美雅稱為整美,沿用至今。東臨後蔡灣海域,西隔佛曇港海域與岱嵩村、後社村相望,南瀕臺灣海峽,可眺望東碇、南碇、林進嶼等諸島,北與前亭鎮後蔡村毗鄰。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在百年前,整座島嶼僅有西北面後陳社在古代建造的百丈長石橋與謝厝社連線,井美村位於海島南部,出行不易。時光荏苒已成半島,隨著國家交通戰略的實施,沿海大通道橋通半島南北,交通十分便捷。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整美半島屬火山地貌,風光旖旎,是個旅遊勝地。浩瀚的大海、柔軟潔白的沙灘、千萬年前的古火山噴發口、姑嫂礁美景、皇后乳地形、佛曇八景之一——王公看印,這些天然景觀足以讓人流連忘返;還有明朝海防井尾巡檢司遺址、古村落、海岸新城休閒度假區、革命烈士墓、海上田園風光、古人捕魚的石滬、井美皇后的神奇傳說……無不吸引著萬千遊客。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整美人文底蘊深厚,早在宋元間就有戴氏族人在此開基,越四世遷徙東坂,終成望族;明初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設立鎮海衛,井尾為其五個水寨之一,所帶來的兵士在此安居樂業、繁衍後裔,才有井尾多姓合居的狀況,有別於古代宗族聚族而居,這種包容性在古代是罕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整美土地少,人口眾多,生活實屬不易,歷來主要靠討海為業。改革開放後,第三產業興起,整美這個偏遠的漁村煥發出勃勃的生機,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及遊客。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到整美遊玩,一定要到整美村山寮社前最南端海崖下,參觀古代捕魚的石滬,才會讓你不虛此行。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利用玄武岩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築成的捕魚石牆,這種特殊景觀的休閒漁業也為美麗島嶼,紀錄下永恆的浪漫傳說。石滬是人類為生活寄託於大海,以智慧設計出一種有效益、有功能用於誘魚捕魚的陷阱。其原理為利用潮汐漲退、海水起落,在潮間帶海蝕平臺上,堆砌兩道長弧形石堤,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流動進入石滬中覓食;退潮後,石堤已高於海面,魚群只能迴游至捲曲處被阻困於滬內,比較小的魚順著堤壩石縫逃回大海,漁民藉此捉大放小、捕捉漁獲迴圈不息,堪稱一種生活智慧。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全世界其它地區現存的石滬不多,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等都有文獻記載。亞洲之日本、琉球群島、中國臺灣、泰國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的分佈。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石滬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獨特、寶貴的物質與精神遺產,在新時代感昭下,轉變成不可多得的旅遊財富,奏響新的樂章!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後記 :

整美石滬文章釋出之後,讀者反響很大,為更詳實瞭解石滬的前世今生,筆者再次前往整美村與族老交流,得到很多資訊與支援,以下補充資料由族老提供。

整美石滬分佈範圍,從井尾王公廟前面石崖下潮間帶(即佛曇鴻儒江出海口)繞過鼻頭山腳下向東至外嶼(東園角)西側邊下,再從內嶼(火山熔岩噴發口外側)到山寮自然村後,有23座,還有整美東面近海的三礁(分為頭礁、二礁,三礁)2座,位於頭礁內側,共25座。目前倖存較完好的僅5座,頭礁2座、外嶼邊2座、山寮村後1座。

整美村轄有二個自然村,多姓氏多房系(同姓存在分支衍派)聚居,但鄰里和睦,民風淳樸被來過整美的人們大為稱讚;大部分於清朝道光年間遷徙而來,個別最晚僅110年左右。 之前先民砌築的石滬存量無從查考,石滬最晚有些在民國時期建造的。隨著肇基繁衍生息,人丁勞動力逐步增長,仿效先民砌築石滬,有房系兄弟叔侄共同建設共同受益、也有按出資、出勞力比例,也有多房系合作形成如現在的股份制。漁獲物除了少量及較差的改善一下生活,大部分都是到集市上或鄉村出售。土地改革運動開始,石滬全部歸公,按戶輪流捕魚,男人不在家或不會捕魚家庭,或僱或請宗親好友。偶爾遇到漁汛,一座石滬能捕到幾百或幾千斤,宗親好友會自覺幫忙。處理漁獲物與解放前同樣。上世紀六十年代,由各生產小隊(現在村民小組)經營,漁獲物由本小隊按戶輪流購買,不需要者順延後者,再者公開售賣。七十年代左右,所有石滬收歸大隊經營,設立造林隊兼捕魚管護,同時大規模維修欲提高產量,解決村民生活需求。

改革開放後,隨著遠海捕漁業的發展,原始方式的石滬捕魚方式生產力低下,效益低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村民再也沒有對石滬及時修補,日積月累遭受湧浪衝擊及颱風影響,毀損垮塌或夷為平地,加上海洋環境逐漸發生變化,淺海魚類非常稀少,再次舉事明顯無益。目前,倖存較為完好的幾座,確實是大自然賜予整美的珍貴禮物!

作者簡介

【美景】佛曇整美村、古村落、古村落,這些都是你心中的美好故事!

楊志偉 筆名:寬心。漳浦縣佛曇鎮新安村人,佛曇文化研究會成員。文學愛好者,自娛于山水之間。

圖文來源:寬心

編輯:楊肅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