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葫蘆的八不正指的是什麼?是自然生長的,還是加工出來的

文玩葫蘆八不正,其實就是說這葫蘆無論從四面八方哪個面來看,都沒有在一條線上順直,所以叫八不正。

文玩葫蘆的八不正指的是什麼?是自然生長的,還是加工出來的

八不正具體八個方面如下:

1。 色澤不正。有些人玩葫蘆,不注意衛生,手上有汙物,導致葫蘆上有很多汙漬,導致葫蘆色澤變得油汙,影響心情。

2。 形狀不正,葫蘆整體外觀不佳,上下不均勻,立不住。

3。 龍頭不正。龍頭是文玩葫蘆很關鍵的一部分,即便葫蘆整體很好,龍頭不好,還是有所遺憾的。

4。 大小不正。文玩葫蘆重在把玩,如果尺寸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影響心情。太小導致沒有觸碰感,太大導致把玩不均勻。

5。 聲音不正。文玩葫蘆耍發很多,有搖晃葫蘆聽葫蘆仔碰撞的聲音。如果碰撞的聲音嘈雜,不悅耳,會很彆扭。

6。 重量不正,葫蘆太輕了揉搓沒感覺,太重又是累贅,所以重量剛剛好是最好的。

7。 肚臍不正。文化葫蘆有很多炸肚,還有肚臍凸出來的,影響視覺美感

8。 心態不正。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葫蘆也是如此,只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玩出好的葫蘆。畢竟文玩葫蘆只是休閒玩物,不能玩物喪志奧。

文玩葫蘆的八不正指的是什麼?是自然生長的,還是加工出來的

文玩大家王世襄在《說葫蘆》中提到“尤以範制葫蘆,自然生成,而造型結體,文字畫圖,悉隨人意,真可謂巧奪天工,實為我國獨有之特殊工藝”,這其實就是說的文玩葫蘆的八不正。

八不正葫蘆的菱線極多,而且葫蘆的形狀變化完全靠範制而非雕琢,即從生長階段就要用石膏模子套住,而模子也要經過樁子、雕塑泥、矽膠等材料的陰模和陽模倒換製成。

“八不正”是典型的清代宮廷葫蘆制式,這種範制葫蘆為束腰式,上肚範製成四個方形,下肚則以菱形為主,同時還有八個兩兩互為對頂角的三角形。

文玩葫蘆的八不正指的是什麼?是自然生長的,還是加工出來的

“八不正”表面的紋飾以八仙為主,後來又有四季花卉、如意紋、壽字紋等。簡單來說,“八不正”就是上下兩個肚子都要範製成見稜見角的方正形狀,抹去各角,葫蘆表面還要輔以吉祥花紋。

和瓷器琺琅器一樣,葫蘆界也有“一方頂十圓”的說法,一件方形葫蘆器抵過十件圓形葫蘆器。可見求圓較易,求方艱難。

“八不正”葫蘆的菱線極多,外觀造型絕非普通範制葫蘆可比,它完全憑藉範制而非雕琢,卻需達到紋理清晰、形狀周正的標準。

製成難度,可想可知。範制“八不正”,需選擇個頭較大的亞腰葫蘆作為範制物件,清明左右播種,6、7月份套模,9月底採摘下架,範制過程講求“三停一定”。

文玩葫蘆的八不正指的是什麼?是自然生長的,還是加工出來的

由於它的造型過於特別,在技藝上比普通範制葫蘆難度要大許多,無論是選種、種植還是制模、套模,乃至開模、打皮、晾曬,範制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認真拿捏。

現存最有名的一件“八不正”葫蘆,當屬天津博物館藏“清乾隆御賞款折方開光人物紋匏制瓶”了。

這件葫蘆器高23。5釐米,腹寬:上部7。5釐米,下部10。2釐米,為束腰葫蘆式,上下兩肚均為方形,抹去各角,形成所謂“八不正”的樣式。

人工模印八仙圖案,人物各居一面,上為呂洞賓背劍、曹國舅持拍板、藍采和吹笛、漢鍾離捧桃;下為張果老持漁鼓、何仙姑拿蓮蓬、鐵柺李執葫蘆、韓湘子舉花籃。

文玩葫蘆的八不正指的是什麼?是自然生長的,還是加工出來的

三角形的斜面內以團壽字為裝飾。瓶底款識居中為渠花,四角有陽文楷書四字“乾隆賞玩”款。此瓶原為乾隆皇帝賞玩之物,製作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是匏器中罕見的傳世精品。

結語

簡單地說“八不正”就是範制(模子)葫蘆的一種器型,因其有八個不正的斜面,故稱其為“八不正”。

關注我,帶您瞭解更多文玩收藏和盤玩小技巧、歷史故事以及現代藝術~幫您掌眼,帶你走進藝術的世界!

有對文玩葫蘆感心趣的玩友,想系統學習的玩友,木木這裡推存一本王世襄的《說葫蘆》。這是本很好的介紹葫蘆的書,王世襄先生在收藏界玩收藏的,大家都是知道的。

文玩葫蘆的八不正指的是什麼?是自然生長的,還是加工出來的

說葫蘆(王世襄集)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