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支釘墊燒,唐五代極流行,可以節省空間,也可以避免底足粘沙不美觀;宋代汝窯將其發展到極致,那芝麻狀小支釘3、5、7數的呈現在汝窯瓷器底足下面,非常精美;鈞窯也不例外,高檔的瓷器比如盤、鼓釘洗等,早期的略大而園,後期變小。金代有繼承,但相對較少了。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以釉色取勝,但也有偶爾的貼塑,印花,拓模等裝飾。下邊把收集的資料整理出來,與網友互相學習。

鈞窯蚯蚓走泥紋,這種紋理是鈞窯特有的一種現象,它與建窯生燒構成溝壑狀紋理相似,不過,鈞窯在燒製中出現,後來又有釉繼續融化基本填平了先前的裂紋。官鈞尤其明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可能與多次上釉有關,也與燒成機制有關,比如在燒製高溫後有平火過程,然後再來一把火,最後止火降溫。由於銜接問題,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紋理現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牛毛兔絲紋,有的如同雨林牆,這是因為釉在熔融狀態時由於引力作用,而向下流淌。有的非常細膩,有的很急促,如同暴雨灑在汽車玻璃上而恣意下墜。有的微細的幾乎看不到,但能感覺它流的趨勢。在放大鏡下,可以很清楚的感覺釉水如同變動的河水,涓涓細流不易察覺。而仿品則是死水一潭,根本不流動,但混濁!難怪有高手說:老鈞瓷感覺是蒸出來的,而仿品是烤出來的,大家不妨仔細體會,把握了釉的活,也就成功了。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雪花鹽粒,雪花斑,為什麼加鹽粒呢?因為有比雪花斑更小的點點,如同下的鹽粒。這些斑點放大鏡下觀察,有的如同唾沫的結構,有的與周圍顏色深一點而已。前者可能是釉的融化起沫所致,如同熬湯上面漂浮轉動的沫子;後者是氣泡移除,周圍的釉液沒有及時填平所致。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口沿出筋。口沿部分,及帶稜出筋部分,這部分因為釉的流淌而稀薄,在釉薄處,有銅黃色、鐵褐色等呈現,與其他部位的釉色形成反差,請大家仔細觀察其過渡處,其色差區別,仿品總是拖泥帶水的不利索,而且釉薄處沒有呈現底胎色的感覺。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的開片非常漂亮,有冰裂紋,袈裟紋,無規律,又似有規律,且大部分開片很淺。在正對反光處看,斑紋裡面被水垢填滿,有鼓出的感覺,但側視沒有,而仿品,是沒有這種感覺的,如同真正的哈利光與做舊的哈利光的區別,前者活,迎光處有,偏光無,而仿品怎麼看都有,沒有變化。順便加入河南青瓷的開片,細碎的芝麻紋很美。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的氣泡獨樹一幟,猶如蝦眼嵌在釉中,又如水草上的水珠粘在流動的草上,這些氣泡大小不一,深淺有別,有的散佈在熔融的釉料中,真像是魚籽。在放大鏡下,逆光看,可以發現凹下的氣泡處,猶如一個個透光的小洞。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在釉界的露胎處,圍繞釉邊界,有一條黑色或紅色的線,我想不能用火石紅概括,其形成是釉在熔融時,其中含鐵、碳化合物,被釉排擠在外,先行流淌。這部分最容易形成土沁,就是釉有一層白點點狀腐蝕痕。當然有的沒有,不能千篇一律。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土沁鹼斑,由於北方鹼性土壤,加之乾燥,很多完整的鈞窯瓷器是看不到土沁的,而大部分瓷片則土沁很嚴重,這種土沁的特徵猶如物體上的黴變斑點,雪花狀的結構,但有的就是一層霧濛濛狀。這與酸腐蝕的做舊有區別,後者沒有光亮;也與噴砂做沁有區別,後者對瓷器表明的撞擊有大小不一的凹點,其邊緣不光滑溫潤。鹼斑則是上面浮著的土塊,規則不一,水洗不去,用指甲扣,會有崩狀分離。即使把鹼斑除去,仍然看到斑痕,如同尿液在床單上的印痕。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窯瓷的釉質釉色部分,起釉質純澈,熔融的釉料如涓涓細流,有一種動的韻律,而釉色的濃淡以釉的厚薄深淺而異,如水無色,但放在河中隨深淺不同有變化。現在的化學釉,看似透明,但如同膠水均一,但就是混濁色一。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

鈞窯瓷器鑑定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