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木工技藝屬於全世界,而全世界木工的核心應該是中國傳統的榫卯。把傳統木工手藝帶進高等學府,讓有文化的學子適當的親自接觸一下榫卯,是良好的契機和建設性的行為,因為,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文化的人們更容易從中採摘價值,榫卯亦然。

榫卯是木構件與木構件之間的一種(接合)結合方式,在中國已經傳承幾千年,不僅包括大木作古建、小木作裝修,還有細木作傢俱等古代木結構的基本構造方式,瞭解榫卯結構的原理,對於設計傢俱等木結構作品有重要意義。

2019年7月,北京化工大學設計系研究生的榫卯結構實踐課在盛夏開啟。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正式上課前,先由老木匠師傅講解工具的使用要領,研究生作為成年人,基本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稍加練習就能上手,教得其道,學得其法,掌握了工具使用,馬上進入親自制作榫卯階段,在動手的過程中再反覆體會工具的使用技巧。

特意說一下開班準備的工具,木作是傳統手工藝,實踐過程中用到的很多工具,市場上已經買不到,有些即使能買到也很難使用,比如釘勒子是傳統劃線工具,既簡單又實用,所以歷次開班這些手工工具我們都重新制作。

接下來的榫卯教學課,首先給學生們演示榫卯、講解構造原理。透過榫卯構造,瞭解中國古代傢俱的製作工藝、技巧,傢俱製作的受力、結構,如何達到堅固耐用。同時在課上,即時與學生們交流互動,答疑解惑。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然後劃線製作榫卯結構,這期課程進度排得緊,結構一個接一個地做,緊鑼密鼓,每天的任務量都很重,作為學生沒遇到過這樣的勞動強度,腰痠胳膊疼辛苦在所難免,但我們必須嚴格要求,只要挺過前四天就適應了。大家透過榫卯結構的製作,練習了手工工具的使用,瞭解了榫卯的構造原理。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眼看著大家制作完成了一種又一種榫卯,為學生們由衷的高興,付出就有收穫,看學生拿著親手製作的榫卯開心的樣子,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特意說一下,在榫卯製作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計算、劃線及設計構造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動腦能力沒的說。相比以前社會成人班,有些學員遇到複雜結構,計算劃線時對立體結構反應不過來,不知如何劃線,這次研究生班竟然無一例這種情況,一教就都會劃線,而且沒有出錯的,簡直超出預期,說明這些年的學不是白上的,作為研究生階段經常在電腦上做設計,空間計算能力都很強。

同時在學生們親手製作榫卯其間,我們勞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專門給學生們講解材料、工藝等和設計之間的相互關聯性,能感覺到大家都很重視,聽課非常專注。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設計是一門綜合學科,涉及到產品的功能性、造型、材料、工藝、機械加工、美術等各方面的知識,知識無窮無盡,各方面的知識都可能為設計所用。作為研究生階段,更應該多關注的是材料、不同材料的工藝特點、造型、以及所設計作品的功能性、機械加工等諸多方面和設計方案之間的相互關聯性。

在這些因素當中,如何相互協調,揚長避短,為設計方案服務,在面對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能深入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能讓自己的設計方案得到一個最優解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透過實踐建立起來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種自我學習能力,對於設計師才是最重要的,它能讓你自己成長!

最後進入設計並製作作品階段,大家要運用所學的結構,自己設計作品,並親手製作完成,這也是學生們此次學習實踐的作業。

在設計並製作作品前,授課時再次向學生們重申材料、工藝與設計方案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材料指木材、石材、金屬、玻璃、陶瓷、塑膠等)。對計劃設計文創作品的學生,預先告知機械裝置的功能和能實現的效果,還有刀具的尺寸型號;同時告誡學生們,所做設計要和機械加工接軌,切實讓大家體驗到:一件產品,從設計到材料再到機械加工的工藝流程。

學生在校期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學理論,或在電腦上去實現設計方案,接觸實踐的機會相對還是太少,對於設計方案的實現與不同材料及其對應的工藝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在這方面的認知度很低,這主要是缺乏實踐經驗造成的。

因而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們所設計的方案,既要緊密結合木材的木性原理,又要結合榫卯的構造原理,避免出現構造和結構受力不合理和違背木性的現象,一旦出現這問題,設計方案難以實現(這些年接觸了太多紙上談兵的設計師,經驗教訓一籮筐,所以在大家動手設計前,重申以上問題,先打預防針)。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設計師的責任是在功能、造型形式美、結構、材料力學、加工工藝、環保、成本造價,以及設計理念等諸多問題中,儘可能找到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並非是紙上談兵式的畫個圖紙就是設計。設計的核心因素其實是在客戶那裡,客戶真正的實際需求、痛點、和不同時間、空間下的使用條件,才是設計應該提取的最原始因素,設計不是一個點、一個面,而是透過實際調研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整個動態過程。

因此建議學生們從設計到打樣製作,事必親躬,同時應樹立這樣一個觀念:打樣製作應該屬於設計的一部分。只有這樣親自動手製做,才能發現設計方案中,在形式、功能、結構、受力、表面處理、色彩等各方面,有哪些不足、不合理、甚至悖論,然後再去逐一改進完善。不親自動手去做,很難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如果打樣製作都寄希望於他人(接觸過很多年輕設計師,這個問題很突出),首先是對自己的方案不負責,也是大多設計方案漏洞百出、甚至實現不了的癥結所在。

下面是學生們在此次實踐活動中,自主設計並親自動手製作完成的部分作品: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傳統木工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中採摘價值

推薦閱讀:

未來的木匠會怎樣?學木匠要知道重點在哪裡

一說傳統榫卯傢俱就想到手工製作,你是否已被誤導?

榫卯工藝傳承千年,我們學榫卯到底是學什麼?

2019冬季榫卯班 我們學榫卯是學什麼 又該怎麼學?

原創圖文:半個木匠張均成 ,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