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連營,蜀國慘敗,魏國為何不趁勢伐蜀,而進攻大勝的吳國?

夷陵之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蜀漢此戰遭受如此大的損失,為何魏國曹丕不趁勢伐蜀,而進攻大勝的吳國呢?

火燒連營,蜀國慘敗,魏國為何不趁勢伐蜀,而進攻大勝的吳國?

夷陵之戰示意圖

首先為何魏國曹丕不趁勢伐蜀?

君不聞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算到了明朝朱元璋時期,攻打四川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伐蜀一般有兩條路徑,一條從陝西南漢中取到,一條是自長江中游溯江而上。除此之外,還有一條,這條路子比較野,鄧艾用過,偷渡陰平,須穿過崇山峻嶺,那也是需要和鍾會打好配合。

火燒連營,蜀國慘敗,魏國為何不趁勢伐蜀,而進攻大勝的吳國?

鄧艾滅蜀

溯江而上此路不通,總不能越境打擊,跑到吳國的領地上。

取道漢中,上次老子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失敗才過了三年,雙方消耗巨大,連宗族大將軍夏侯淵都在此次戰役陣亡,現在讓曹丕再來一次,曹丕有他老爹厲害嗎,他有這個膽量敢打嗎?

野路子偷渡,其他路打不了配合,偷渡那就是死路一條,自討苦吃。漢中那路打配合,那不是提前上演滅蜀嗎,不好意思,彼時蜀漢開國,並不弱,人才濟濟,你暫時也滅不了。

蜀國佔據地勢優勢,魏國不敢進來。伐蜀這一part,魏國暫時也不會考慮,從日後來看,多是蜀國主動進攻魏國多,魏國多是防守反擊。

其次為何進攻大勝吳國?

其一:吳國雖勝蜀國,士氣正盛,但打仗畢竟不是過家家,雙方投入大量兵力,都互有大量消耗,而且吳國這次戰線拉得較長,魏國現在切入,是個好時機。魏與吳接壤地界並無高山險阻,率兵攻打,來去自如。

火燒連營,蜀國慘敗,魏國為何不趁勢伐蜀,而進攻大勝的吳國?

吳大帝孫權

其二:曹丕本來就和孫權貌合神離,孫權假意稱臣,尊奉曹魏,而多有陽奉陰違。孫權因解除了蜀漢的威脅,在遣長子孫登入魏為質一事上拖延再三。曹丕是什麼樣的人,有個叫霍性的大臣犯言直諫,曹丕盛怒之下,把他拉出去砍了,曹丕如此心胸,怎忍得了孫權忽悠自己。

其三:曹丕剛剛繼位不久,急於樹立威信,撈些戰功,剛好吳蜀兩敗俱傷,這樣的漏不撿,何時再撿。透過打仗也可以檢驗大臣和軍隊好不好使,忠不忠誠,聽不聽話。

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 ,大破呂範 ,火燒諸葛瑾 ,幾乎攻下江陵 。孫權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桓濡須一路擊破曹仁 。

曹丕伐吳勝利在望,卻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 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曹丕也知道錘不死孫權,只是把他教訓一頓,把孫權打服後,見好就收。

火燒連營,蜀國慘敗,魏國為何不趁勢伐蜀,而進攻大勝的吳國?

魏文帝曹丕

吳把蜀揍一頓,魏把吳打服帖了,自此,各位也能看出,夷陵之戰最終的受益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