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現代人的生活,眼界不斷拓寬

。面對燈紅酒綠,繁花似錦的世界,容易迷了眼睛,更容易丟了本心。

誘惑實在太多,我們身處十字路口,該何去何從?

但總有一些人始終堅守著,一方小小的書桌,一間逼仄的房屋,一支筆,一摞紙,筆下是緩緩流淌的時光。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熱愛裡,日復一日

。恍然間,青絲變成了白髮,皺紋橫生。也許有人說,這樣的堅持,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我們要知道,熱愛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01

中華之美引人沉浸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源遠流長,文明始終未斷絕的國度。

我們的民族,凝聚著人類歷史的智慧。

無數偉大的人物,和新奇的發明創造,佇立在歲月的銀河裡,抬頭仰望著屬於民族的星空。

身為後來人,我們同樣仰望著化身為啟明星的他們,接受指引前行。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作為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漢字之美,美在內涵。一撇一捺,盡顯國家風骨,一橫一豎,體現民族氣節。

由漢字組成的文章,字裡行間,都流淌著中國精神。

我們常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的字,有不同的表達方法,體現出書寫者不同的性格,和成長環境。

字跡有的飄逸靈秀,有的狂放不羈,有的灑脫自由,有的端方持正。

正是這些不同,讓書法藝術的魅力,沒有止境。每一種字型,每一位大家,都值得後人不斷品味咀嚼。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五千年的悠悠歲月,許多人都沉浸在書法藝術中,難以自拔,不惜窮盡一生,都要仔細鑽研。

四季流逝,時鐘撥轉到現代,書法藝術並沒有衰竭,反而在人民群眾中,再次煥發出新的活力,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山西有一位老人叫張喜才,就被中國傳統書法吸引。

他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只憑借自己的滿腔熱情,不停地書寫,從未停止。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外界的不解與評論,他絲毫不在意,只是處在自己的書法世界裡。

等到轉身回顧,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寫了這麼多,這麼久。

02

苦練書法從未停止

張喜才與書法的緣分,開始於自己的小時候。

在那個物質生活,相對貧瘠的時代,小朋友沒有更多的娛樂,只能在曠野中,相互追逐奔跑。

上小學的張喜才,學會了寫一些簡單的字,會在閒暇的時候,隨手撿起,長長的樹枝,在土地上,畫著自己的名字。

小男孩好像發現了其中的樂趣,寫寫畫畫,不知不覺中,一天就過去了。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家裡實在太窮,一家人吃飽飯都很艱難,更不用說支援孩子學習。張喜才只上到四年級,就無奈輟學。

可他沒有停止自己練習的腳步,周圍可以寫字的地方,都留下了男孩的痕跡。

18歲,響應國家號召,投身軍旅,改善了張喜才原本窘迫的生活環境。

部隊裡不用的舊報紙,成為了青年的寶貝,臨摹名家字跡是他的愛好

完成訓練任務之後,張喜才就深深地沉浸在,書法的世界裡,那是他最開心的時光。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退伍參加工作後,沒有過多的金錢,來支撐自己的夢想

。他放棄了在紙上書寫,拎著一桶水,在較為光滑的地上練習。

時常能看到,張喜才在工作單位工地上的身影。

那略顯彎曲的背影,是工作單位不變的風景。

直到退休,張喜才已經與書法共存了50年。

他的青春,他的一生,都在一筆一畫中,緩緩度過

。書法已經與他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03

書寫名著慘遭批評

2011年,物質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的張喜才,跟隨旅行團,出國遊玩。

他走馬觀花的看過國外的美景和風土人情,並不感到過度興奮,卻被一件事情深深的震撼著。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他看到外國人,對中國書法的喜愛。

在世界很多地方,外國人自覺地拿起毛筆,進行學習。

中國人創造的文化,被其他民族如此珍視,讓張喜才心中難以接受。

中國人要守護自己的文化,他要留下一件作品,要真正將書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才可以震驚世人。

這是不夠豐厚的學識,限制住張喜才的行動。他只讀書到四年級,儘管後續自學書法的過程中,認識了不少漢字,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背後的許多含義。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不會創造,只是完全的臨摹,就在苦思冥想之際,放在桌邊的四大名著,給予了他無限的靈感

四大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如果自己將這四本書抄寫一遍,會不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呢?

心動不如行動,張喜才立刻著手準備

。首先要備好筆墨紙硯,保持作品的完整度。

經過認真的選擇,他將小學生用來練習大楷的毛邊紙,作為書寫的紙張。

為了節約花銷,大大的毛邊紙,需要對摺再對摺,裁成同樣大小的六份。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在著手準備的時候,張喜才已經接近70歲。

70歲的年紀,當其他老人,已經在時光的催促下,變得緩慢,變得平靜。

張喜才卻煥發出無限的生機,準備完成一個浩大的工程。

他一字一句用小楷書寫,花了兩年的時間,抄完了《紅樓夢》。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一年之後完成了《三國演義》,隨後又立即準備《西遊記》和《水滸傳》的抄寫。

8年的時間,將近400萬漢字的書寫。

上百本自制手抄書,滿滿地堆在張喜才本不寬闊的臥室裡。

看著自己的作品,老人感到十分欣慰,他終於完成了幾年之前制定的目標。

老人的行為迎來外界巨大的關注,有關注就有評論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有的人感動於他數年如一日的堅持,有的專家批評他,只是一味地抄寫與臨摹,沒有任何藝術價值,始終處於愛好的範疇。

04

結語

書法藝術展現的是書寫者自由的,達道的氣韻。

這種氣韻需要長久的文化浸潤,和個體不斷的歷練。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耗時8年抄完四大名著,專家:沒意義

透過漢字的表達,體現出本人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氣質

。也許從藝術價值而言,張喜財的作品不夠充分,缺乏自己的思想,商業價值也因此不夠充足。

可是做人做事,更多的是追求本心

。張喜才在這50多年的練習生涯裡,得到了平靜,得到了快樂,得到了對自我價值的充分認同。

這就比所有的商業價值,要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