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領域大玩具,環境汙染後,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

衛星遙感技術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資訊,辨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技術。由於地表目標具有不同的物理結構和化學成分,導致電磁波反射、發射和吸收等特性的差異,使得人們可以利用地物的電磁波特性識別地面目標,診斷其屬性和變化,並進而推理分析地球資源環境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可能的結果,遙感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

生態環境領域大玩具,環境汙染後,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

目標發現

主要是發現常規手段難以發現的現象或低效調查的問題,如某些城市的擴張、城中村、開發區閒置化、農作物的面積和產量動態、甚至毒品種植現象等。

解釋現象

:如我們發現的城中村,可以由遙感技術進行具體詳細科學的調查和總結,保證結果是可靠的。

資訊承載

:把來自衛星遙感的資訊和來自統計調查資訊,專題報道的資訊,包括來自於大資料物聯網無人機,網路輿情,社會上各種各樣搜尋的東西,全放一個統一的空天資訊大資料平臺上,進行綜合比較、挖掘和知識發現。

鄭州大學生態環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蔣鵬飛表示:衛星遙感技術目前已經形成了傳統資料獲取手段的有效補充,在生態環境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應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向:

01

水環境監測

為了更好地對水資源管理,需要採用水環境遙感監測,透過對遙感影像的分析,獲得水體的分佈、泥沙、有機質、化學汙染等狀況和水深、水溫等要素的資訊,從而對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和水環境等做出評價,為環境、水利、交通、航運等部門提供決策支援。透過衛星遙感資料,可以快速檢測出水體汙染源的型別、位置分佈以及水體汙染的分佈範圍等。水體及其汙染物的光譜特性是利用遙感資訊進行水環境監測和評價的依據。

生態環境領域大玩具,環境汙染後,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

02

大氣環境監測

衛星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方面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對臭氧層的監測、對大氣氣溶膠的監測、對有害氣體的監測、對沙塵暴的監測等。利用城市衛星群衛星結合可見光和紅外手段,能夠高頻率地晝夜成像,提供高解析度影像,保證省域和全省的影像定期更新,為相關部門進行環境監測提供有效依據。

03

生態環境監測

遙感影像能夠真實記錄地貌形態特徵並提供各環境引數的組合情況,根據其空間一致性和差異性進行區域環境範圍的生態區劃。利用城市

衛星群衛星遙感影像還可以編制森林樹種、生長狀況和森林覆蓋圖,使用計算機叢集分類,精度可高達

80%

。一般野生動物環境和森林植被關係最為密切,透過研究植物的分佈與長勢可大致確定動物的活動繁殖場所,從而編制森林與野生動物的保護規劃,進行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領域大玩具,環境汙染後,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

04

地表環境監測

在應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對地面汙染的監測時,可對地面汙染分佈範圍進行圈定,並作出規劃性的地面汙染預防措施。除此之外,

”鄭大號”衛星遙感影像還可以用來對城市綠地進行調查,利用可見光和紅外結合的模式,可實時準確地得到城市綠化覆蓋度資訊及綠地分佈情況,對綠地景觀的佈局、種類及具體組成等有一個宏觀的瞭解,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環境保護工作。

生態環境領域大玩具,環境汙染後,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

05

秸稈焚燒監測

城市衛星群衛星的中紅外衛星資料,擁有覆蓋範圍廣、反應迅速、資訊量大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同時,由於具備對熱源的探測能力,可用於秸稈焚燒監測。秸稈焚燒監測的關鍵技術是地表溫度反演和熱異常的提取,對火點的探測靈敏度高,能夠較好的監測到秸稈的焚燒火點。同時,在秸稈焚燒比較密集的時期,可高頻率提供農用地區秸稈焚燒圖,用以監測焚燒秸稈情況,助力環保部門進行管理。

生態環境領域大玩具,環境汙染後,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

06

城市能耗監測

高能耗建築不僅加劇全球能源短缺

還導致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室內熱舒適性低

制約著經濟、環境、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以遙感技術為手段,進行城市建築表面溫度的遙感反演,獲取建築表面溫度分佈情況

進而判斷建築的保溫效能,透過對單體建築進行紅外熱像儀成像獲取表面溫度資訊

驗證遙感反演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