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大師見明“沉下心靈,尋找另一個禪意的空間”

木雕大師見明“沉下心靈,尋找另一個禪意的空間”

藝術修行,是心靈的修行

作為木雕大師,劉見明多才多藝,修禪徹底,皈依自心,超然塵外。建明大師的雕刻由在俗時的絢爛到脫俗後的平淡,是修心的結果,是大師心靈境界的昇華,在其人生中,都將藝術、禪修,有機自然地統一起來。

木雕大師見明“沉下心靈,尋找另一個禪意的空間”

藝術美感,來自文化底蘊

在當代的中青年雕刻家中,能臻於禪境者,見明先生位其前列。他將儒家的修身養性、道家的清淨自在、佛家的淨意修德融於作品之中。見明先生的作品瀰漫著禪意的氛圍,有詩的韻律和節奏,有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我想這應源於見明先生深厚文學素養。

見明先生絕對不會盲目追風、以狠剜猛敲為能事。他是站在歷史文化的制高點上來審視和介入雕刻創作的,所以異常注重作品的內涵和文化品位,藝術認識的深刻決定了見明先生的作品能切入文化的血脈,流淌攜帶著鮮活豐富的文化資訊。

其二,見明對形而下的技術層面,也是狠下了一番鑽研錘鍊的功夫,他經常走訪古寺廟、古建築,揣摩各種造型的雕刻技法,從各種藝術形態中汲取其精華,領會其精髓,突破以往的領域,走出自己的路子,開創了嶄新的藝術天地,使得他的藝術作品收放有致,揮灑自如,心神合一,韻味無窮,將自己的藝術生涯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藝術之路越走越寬。尤其是對禪意雕風更是沿波討源,兀力而求,但決不做形式上的簡單模仿,而著意塑造自我的品格,就是這樣的追求才有了今天的禪意雕風。

比如在構思上,見明先生因材施雕,因材施巧,把握材質的特點巧思巧用材料,以達到自然與藝術表現的和諧,成為了見明先生作品語言的特有“句法”。在刀法上,他採取一種穩健而圓融的刀法,線條極能傳達刀意,更善於對細節精微的刻畫,使得作品更耐咀嚼和涵詠。其他像情趣和理趣的和諧統一,對藝術符號的提純以及個性符號系統的構建,書畫文史等多元的藝術修養,也是見明先生能以禪心創作的重要前提。

木雕大師見明“沉下心靈,尋找另一個禪意的空間”

藝術精品,只需寥寥數刀

每見大師之作,一種清新古樸之風拂面而來。靈秀中見厚重,厚重中見空靈;或以虛帶實,或化實為虛,或勁力內含,他用心造境,以手運心,以刀凝神,營造出個性的縹緲天倪和天造化工的雕刻至高境界。

木雕大師見明“沉下心靈,尋找另一個禪意的空間”

見明,取明心見性之禪意 。其為首屆閩派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雕刻名人,中國禪意雕刻大師,百花獎金獎得主。

見明作品現世不多,但在行內,卻是被公認為近十年來最具天賦和影響力的中青年雕刻家之一。自幼家學,8歲啟蒙禪雕,16歲師從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顏育田系統學習傳統雕刻理論和技藝;出師之後,又周遊全國遍訪盧思立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繼續深入學習傳統雕刻藝術。其後,又到四川美院進修學習雕塑系課程,兩相印證,堅定了融合百家,堅持禪雕的信念。一年一進步,三年一臺階,在傳統中實現傳承、突破和創新,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具象人物禪雕技法和風格,在大陸、港臺地區享有盛譽。

創作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雕刻作品三次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金獎、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第九屆中國國際文化博覽會金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