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心靈的迷宮——讀《務虛筆記》

走入心靈的迷宮——讀《務虛筆記》

若干年前,曾在《收穫》雜誌上讀過史鐵生《務虛筆記》(33。8萬字)的前面幾章。讀的時候,有諸多的不習慣:一是人名不習慣,用字母代替;二是跳躍性不習慣,從文字到情節多有跳躍之處;三是哲思深刻,一下子領悟不了。諸多的不習慣,讓人恍若進入一個情緒上的迷宮,以致於讀不下去,放下了。現在又重新開始讀,讀了開頭部分,卻覺得語言清新,感覺頗佳。

“相比愛情,更喜歡史先生對苦難的解讀;相比小說,更喜歡史先生乾淨利落的散文;相比F、O、C、Ⅹ,更喜歡具體的人名,哪怕阿貓阿狗;相比於可能是A也可能是B還可能是C,更喜歡思緒連貫的敘述。”這是另一位讀者的觀感,應該說出了大多數讀者對史鐵生作品的閱讀感受。

史鐵生說,那些詩人、畫家、女導演、女教師、醫生、殘疾人就是你我,千萬個你我,甚至不需要名字,頂多身份上有所不同,所以作者用符號指稱他們,似有意讓閱讀者混淆他們的異同。這種有意混淆,正是史鐵生小說如同迷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務虛筆記》是一部關於時間與空間、愛情與性、存在與虛無、生命與永恆的解讀文字。這些內容,都非常地“虛”;人物命運的發展又不按正常的順序敘述,靈活穿插,有筆記的特點。所以,小說取名為“務虛筆記”倒也是名副其實。

葵林裡的戀情、洋樓裡的愛情、南方的女子、遙遠的夢想、叛徒、淒冷的白色羽毛,是小說裡的故事,既具象,又抽象;既是個體,又是泛指;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是千萬個人生故事的一個。生生死死,愛恨情仇,忠誠背叛,悲歡離合,瑣碎平凡,明確而又茫然,對生命的終極問題進行反覆的叩問。對此,一位讀者總結得好:人從虛無中醒來,存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人從塵世中離去,存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史鐵生小說和散文均有獨到的哲思,這部小說也不例外。其中感受獨到之處頗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段落不少:“人為什麼可以創造,而機器人只能模仿?因為慾望!人有慾望,所以人才可以憑空地夢想、創造,而機器人沒有慾望,所以它沒有生命,它只能模仿人為它設計的一套夢境。”“是差別推動了慾望,是慾望不息地去尋找平等,這樣上帝就造就了一個永動的輪迴,或者,這永動的輪迴就使我誕生。”

閱讀史鐵生的小說,需要一顆安靜的靈魂。心氣浮躁的人,永遠不能進入文字,不能進入史鐵生構造的精神世界。因為史鐵生始終在傾訴,這種傾訴是乾淨的,是純粹的,也是深廣與複雜的。心不靜,無法聆聽與理解這種發自靈魂深處的傾訴。

(文/葉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