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近些年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漸漸許多人卻感覺到,生活的壓力在不斷增加。

這種壓力來自於,工作的內容越發繁忙,而到手的工資卻並沒有追隨工作內容增加,在工資有限的增長下,我們的購買力在不斷的下降。

雖然公司一再強調,這是由於公司效益下滑導致的“陣痛”,但似乎在一夜之間,所有的公司都開始了業績下滑。

在工資無法獲得足夠的增長的情況下,許多人開始以一種“摸魚”的方式來進行工作,併成為一種職場員工必備的“摸魚”哲學。

那麼以“摸魚”來應對工作對不對?我們很難評判對錯,但卻不得不承認它存在的合理性。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摸魚

哲學

近幾年,社會中的許多人開始以“摸魚”的形式對待工作,表現以更慢的速度完成工作、將工作堆積至下班時間、在完成工作後不及時彙報。

這種“摸魚”的工作方式,總的來說目的是為了將短時間、快速可完成的工作延長,從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

“摸魚”,這種在以往會得到唾棄與不屑的行為,現在卻在日益的得到追捧與支援。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01 過往令人不屑的“摸魚”

時間如果退回到幾年前、十幾年前,“摸魚”存在於社會之中,但往往不會暴露在陽光之下,而是一種需要隱藏的行為。

畢竟如果我們回到幾年前、十幾年前,社會中的主流觀點會蠻橫地認為,你之所以薪資低,在於你沒有表現出更高的價值。

“摸魚”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有失職業道德的行為,是一種墮落的表現,但到了今日,“摸魚”卻並不一定會遭到一致的反對與不屑。

甚至於說,“摸魚”成為了一種處事的哲學。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02 如今受人追捧的“摸魚”

現如今在許多企業之中,“摸魚”正在被暴露在陽光之下,成為同事之間隱藏的“小秘密”,併成為一種互相之間可以傳授的經驗。

甚至於說,在許多企業中的管理層,也在默許摸魚行為的存在,許多管理者默許員工在不出格的情況下,適當的“摸魚”。

並且,在現如今的社會觀點中,對“摸魚”等於墮落的呼聲,也在不斷地下降,“摸魚”逐漸被社會大眾所接受。

並且,“摸魚”甚至成為了一種對抗資本的方式。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員工與企業之間的

對抗

為什麼同樣的“摸魚”行為,在過往便會被眾人所唾棄,到了如今卻成為一種職場必備的處事方式?

其實這並不難以理解,原因仍要回歸到社會物質水平提升之上,隨著物質水平提升,個體的購買力被不斷的拓展。

以往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我們即使是有著再多的錢,也只能購買有限的商品,這使得社會的貧富差距並不會得到充分的體現。

但現如今,社會中可供選擇的商品有太多太多,在大多數人都希望獲得更好生活的情況下,財富分配的不合理性也得到暴露。

“摸魚”便是底層員工對企業的一種反擊。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01 財富的向上集中

為何近幾年,“摸魚”突然興起?原因在於,經過前幾年的消費升級,現如今我們的日常開銷在增加,而社會中的低價商品,卻在消失。

我們以餅乾舉例,在以往上班途中一名員工感到飢餓,可以去購買一包1。5元的餅乾充飢,但現如今,1。5元的餅乾卻甚為少見。

員工個體的消費在升級,那麼相對之下工資則在隱形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效益不好的藉口,或許可以打消員工的不滿,畢竟與企業共患難,也是許多員工願意接受的。

但問題在於,許多以“效益不好”作為不加薪藉口的企業老闆,本身的生活質量卻在不斷的提高。

員工從老闆的吃穿用度上,便可以猜測出老闆所處的經濟狀態,從而認識到,並非企業的效益不好,而是老闆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

在這種情況下,員工不免感到“不平衡”從而產生“摸魚”的想法。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02 工作量的不斷增加

許多企業喜歡強調價值,而價值在員工看來,則是自己每天實際的工作量,自己的工作量如果在不斷的增加,那麼自然自己的價值也是增加的。

許多企業喜歡將兩個人的工作合併給一個人進行,從而只需要支付1個人、1.5個人的薪資即可。

這似乎是一種精明、有效的人力成本管控方法,但對於員工來說,企業為自己安排了額外的工作,在自己完成的情況下,則實現了額外的價值。

那麼企業自然是需要為這部分額外的價值付費,如果企業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為自己加薪、提供額外的獎金。

那麼對員工來說則是虧損的,自然需要以“摸魚”進行對抗。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員工與企業之間

敵對狀態

企業是一種資源調配機制,本質上是一群以不同的分工在市場中進行最最佳化的資源調配,從而賺取到更多的利潤。

企業離不開每一個崗位,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並非每一個崗位都有資格在更多的利潤中獲得分潤。

但無法獲得分潤的崗位,則會意識到企業的分配機制存在問題,長此以往,員工與企業之間逐漸成為了敵對狀態。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無法否認這點,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正在逐漸從“合作共贏”,向“互薅羊毛”發展。

在這種敵對狀態下,希望員工主動地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自然是痴人說夢。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01 企業

這種敵對狀態,來源於企業對利潤的不合理佔有,使得企業的分配機制不被認同,但可惜的是,企業並不願意認識到這點。

企業會以員工越來越懶、員工越來越不好管理、員工越來越貪心作為藉口,從管理入手,為員工制定更為嚴苛、更為不近人情的制度,以期望達到明令禁止的狀態。

可惜的是,敵對關係存在,而凡是制度則都需要人員去執行、都會存在漏洞,許多時候制度即使再為嚴苛,也無法得到有效執行。

那麼企業如何才能應對員工的“摸魚”?我個人認為需要工作的透明化與分明的獎勵體制,需要對利益進行適當的讓步。

為員工制定、安排當天、長期的工作,不因為員工提前完成而增加任務。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02 員工

那麼,對員工來說,“摸魚”是否是一種對自我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個人認為,這主要取決於員工將“摸魚”所節省下來的精力,用在什麼地方。

我們都知道,崗位中的工作具有很強的重複性,即使是企業的高層,僅僅依靠工作本身,也並無法過多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摸魚”對精力的節省,也不免是一件好事,如果將這部分精力用於與行業進行更好的溝通,或者是用於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與更高層的技能,反而會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價值與機會。

畢竟,在企業中想要獲得升職,所依靠的並不僅是本職工作的精練程度,而是上層崗位所需要的能力。

當然,如果僅僅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遊戲時間而去“摸魚”,那麼自然是毫無價值的。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員工上班“摸魚”是否合理?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精明

社會中之所以開始盛行“摸魚”,無非便是員工承擔了超額的工作,卻並沒有獲得超額工作的回報。

員工與企業之間逐漸成為一種敵對、對立關係,雙方的管控與反管控,都是一種合理的、為自身牟利的行為。

企業可以透過許多方式改善員工“摸魚”,但最為有效的,仍是改變自己的資源分配機制,使其更加合理。

而不是一味地嚴加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