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瓷遺珍-黃釉瓷、黑釉瓷、花釉瓷與絞胎瓷

唐代瓷器中,黃釉瓷、黑釉瓷、花釉瓷與絞胎瓷均可以稱得上是唐代的瓷器遺珍。這些珍貴而稀少的美麗瓷器共同構成了唐代多姿多彩的瓷器文化藝術史。

紫色百合香為您分別介紹這些具有代表性瓷器的藝術特徵,希望您讀過簡短的文章之後,更加喜愛唐瓷,珍視唐瓷。

一、唐代黃釉瓷器的藝術特徵

唐代的黃釉瓷器在唐代瓷器中雖然不是大紅大紫般的地位,但是也有它一定的藝術魅力。眾所周知,黃釉瓷器始燒於隋代,在唐代極為興盛,在金代逐漸衰敗。

唐代黃釉瓷器的造型主要是各種日常器物,如碗、杯、盞、缽、注子、瓷枕,以及各種玩具等。

黃釉瓷器的胎體多厚重,釉色主要以黃色、黃綠色、鱔魚黃、蠟黃等為主,釉面十分光潤,有玻璃質感,但是釉層厚薄不一,有剝釉現象出現,而且胎釉結合不太良好,一般多為平底器物,而且有開片。

唐代黃釉瓷器中,以長沙窯器物最具代表性。長沙窯器物的風格特色有目共睹,可以說是傳統中原文化和異域文化的一種完美結合。

唐瓷遺珍-黃釉瓷、黑釉瓷、花釉瓷與絞胎瓷

二、唐代黑釉瓷器的藝術特徵

自古以來,人們對唐代瓷器的認識都停留在“南青北白”的層面,也就是傳統上認為唐代的白釉瓷器甲天下,但是殊不知,唐代的黑釉瓷器也一樣重要,佔有一定的歷史地位。

我國陝西、山西、山東、河南等地均發現了黑釉瓷器的身影,其中以河南最多,如河南的鞏縣窯、安陽窯、密縣窯、鶴壁集窯等。

這些黑釉瓷器的胎體多厚重,釉色十分晶瑩潤,器物內壁常常施以白釉,而外壁施以黑釉,造型主要以盤、瓶、爐、罐、壺、盒等日常器物為主,而且多平底。

藝術特徵

唐代花釉瓷,以其斑駁陸離的驚豔之美贏得了唐代古人的“芳心”。這種精美的瓷器,又名為“花瓷”,是唐代的一種創新器物,但是在唐代之後隨即停燒。

唐代的花釉瓷多出土於河南地區。宋代鈞窯瓷器的前身可以說就是花釉瓷。

花釉瓷的特徵是在黑、黃、天藍、黃褐、茶葉末等釉上裝飾天藍或者月白色的彩斑,而彩斑的分佈並無規律可言,比較率真和隨性。

花釉瓷較多出現在雙系壺、大小罐、葫蘆瓶、三足盤和腰鼓上,其中以腰鼓最具特色。

通常情況下,腰鼓都是兩頭大,腰部細,鼓身有凸起的紋飾進行裝飾,通體施以黑釉,漆黑光亮,而且常常飾以月白色的斑點,線條圓潤有度,看起來典雅大方,頗有氣韻,是唐代瓷器的精品之作。

唐代花釉瓷器的燒造成功,充分說明了唐代古人對複雜的花釉瓷器燒造技術已經掌握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並且為日後宋代鈞窯瓷器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有力的基礎。

唐瓷遺珍-黃釉瓷、黑釉瓷、花釉瓷與絞胎瓷

三、唐代花釉瓷器的藝術特徵

絞胎瓷的出現是唐代眾多瓷器的又一創舉。此時的絞胎瓷多利用白色和褐色兩色胎土互相柔和拉坯成型,而後形成的多樣化紋理,再施釉焙燒製成各式絞胎器物,如比較常見的有碗、盤、杯、瓶、缽、盤、枕,以及各式人物等。

其中以瓷枕的傳世器物最為多見。這些瓷枕器底多刻有各種姓氏字款,如“杜家花枕”、“裴家花枕”等。字型灑脫隨意,多為印紋陰刻款。

唐代絞胎瓷中,以修武當陽峪窯的作品最為出色,而清代康熙之後則非常少見。

唐瓷遺珍-黃釉瓷、黑釉瓷、花釉瓷與絞胎瓷

藝術特徵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紫色百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