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崮李春曉

17215487-MP3-128K-FTD

17215487-MP3-128K-FTD

04:34

來自春曉空間

東漢崮李春曉

東漢崮、長嶺(春曉攝)

在我西郭莊老家的村北,有一道東西橫亙的長嶺。嶺的西端,與挺拔秀麗的東漢崮相接。一嶺一崮,天設地造,巧妙構成了一條昂首蒼穹的巨龍,使得這方水土靈氣、瑞氣十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間傳說中,東漢崮名字的來歷,與東漢王朝開創者劉秀皇帝有關。因此,東漢崮更顯人文情懷,更具皇家氣派。基於此,能夠登頂東漢崮,就是一種榮耀,一種自豪和驕傲。因為我的家住在這裡,想爬東漢崮,是抬足之勞之事。從小到大,我數次爬過東漢崮,但記憶比較深刻的,也就三兩次。

東漢崮李春曉

東漢崮實景(春曉攝)

躲災避難,東漢崮給人安全感

開啟記憶的閘門,回到五十多年前那無憂無慮的孩提時代。記得生產隊裡的小隊長經常在下午走街串巷,口頭傳達上級指示,可勁兒吆喝,廣大社員同志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千方百計預防地震。小隊長為了警告那些不關心地震防範的人,總是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八個字喊得特別響亮。在此情況下,曾在上海當過兵、是建國後第一批義務兵的父親對小隊長的吆喝格外重視。他以為,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相當正確。即使睡在天井裡搭起的防震棚內,如果一旦大的地震發生,地裂水湧,也會性命難保。出於這種想法,每當小隊長扯著嗓子吆喝“今天晚上大家注意,很可能有大的地震發生”時,他就匆匆吃上幾口飯,趁著天還未黑,囑咐母親在家裡看著我的幾個小妹妹。然後,領著我就走出家門,走出村外,直奔崇山峻嶺而去。那時我年紀尚小,父親要帶我去幹什麼,我一無所知。只是大體記得,父親之所以帶我一人出家,就因為我是家裡孩子們中的唯一一個男孩。

星光下,父親帶我走上了一座高山。在山頂上,環顧四周,到處黑茫茫的。打盹了,父親就叫我躺在大石塊上睡覺。一覺醒來,我發現父親還坐在一邊一袋一袋地吸著旱菸。他邊吸菸邊說,在這裡睡覺,比在家裡安穩,地震時掉不進地縫裡去,也不會被地下冒出的水淹著。

當時,我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佩服他說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就安心地再睡。等再次醒來時,已是東方日出,霞光萬道。放眼四望,群山連綿,山嶺遍佈,梯田層層。這是我首次離開家門,離開村莊,站在最高的大山上看自己的家鄉,一切都是那麼陌生,那麼新奇。後來才知道,父親帶我躲避地震爬上的高山,就是著名的東漢崮。

東漢崮的頂部圓形平整,是巨型石灰岩層,高達數丈。其基本情況《沂水地名志》載:“東漢崮位於泉莊區駐地西南3。5公里。海拔561。9米,山勢挺拔壁立,極為壯觀。……”聽老人們說,在防地震之前的許多年月裡,當地百姓經常跑到長嶺和東漢崮上躲避戰亂。如此一來,我想,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在某種情況下,原來還有另一層意思。可見,東漢崮,在當地百姓心目中,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崮,而是護佑大家平安的“保護神”。只是,現在發現,這個“保護神”已有多處懸崖因底層的頁岩水浸、風化,無力撐託,斷裂崩塌,翻滾崮下。如果爬上崮頂觀光的人們,儘量不要站在懸崖邊上拍照或玩耍。

東漢崮李春曉

東漢崮西部的泉莊崮群(春曉攝)

踏青遊玩,東漢崮給人增力量

在我們這兒,每到清明節,即使農活再忙,人們也要到坡裡、山上踏青遊玩大半天,好上看看自己家鄉的風景。有一年的清明節,我與九十九歲時去世的爺爺等人游上了東漢崮。

自古以來,爬東漢崮只有從崮的前面才能上去。其他三面,都是高不可攀的懸崖峭壁。崮的前面,有兩條“人”字形的羊腸小道。西邊的羊腸小道,是從西邊爬崮的人們用雙腳踩出來的;東邊的羊腸小道,是從東邊爬崮的人們用雙腳踩出來的。祖祖輩輩,這兩條小道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汗水。

從西郭莊步行約4里路,就到了東漢崮東面之下的崮庵小莊。這個小莊,是離東漢崮最近的莊。從這裡爬東漢崮,就如從“大紅門”、“天外村”啟程爬泰山。踩著東邊的亂石路爬東漢崮,要穿荊棘,越松林。還有野兔跑,山雞飛,雀兒叫。特別看到被獾扒出的許多個坑窩兒,就不免想到也許有狼從長嶺走來。如果在霧濛濛的天氣一人獨行,心中自然會萌生恐懼感覺。

在爬東漢崮的小路上,喘粗氣、流汗水不可避免。那次與爺爺爬崮時,有的年輕人和小孩叫累聲一出,身子骨壯實的爺爺就笑道:“爬這點崖頭算什麼?當年,達子來時,俺們都是跑著上長嶺、爬東漢崮。”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給大家加足了油,鼓起了勁。竟然覺不著多麼累,就笑傲於東漢崮頂了。

爬上東漢崮,東看看,西望望,南瞭瞭,北瞧瞧,方覺天之高,地之大,方知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和渺小。特別在崮頂上聽老人們津津有味的講劉秀皇帝和娘娘也爬過東漢崮,東漢崮底下有一個大淵子、淵子裡有一對金扁嘴(鴨子)、在大霧天有人還聽到金扁嘴呱呱叫的一個個故事時,大夥兒無不如痴如醉,喜出望外。這時,才覺得東漢崮神奇無比,偉大蓋世。

是的,東漢崮位於西部的石棚、西昌峪崮群,西北部的紀王崮,南部的九龍崮(九山),東部的長嶺中心,可謂一崮獨秀。站在東漢崮頂,才明白什麼是“站得高,看得遠”。

東漢崮李春曉

在大峪村西望東漢崮“懷抱子”(春曉攝)

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業餘時間如果有感而發,寫點東西可算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情。多年來,我寫過一點田園詩,同時,也寫過一點小故事等等,名字還被載入了《山東作家辭典》。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的思考,對社會的觀察,對文學的理解不斷髮生著變化,尤其回首往事,發現有些積累多年的創作素材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夜深人靜,難於入眠時想,如果把這些民間傳說素材加以分析、融合,並參考有關史料,也許可以創作出比較有意義的文學作品來。在我的腦海裡,因為聳立著一座東漢崮,因為烙下了劉秀皇帝與山裡女子邂逅的悽美傳奇印記,尤其對“紅顏薄命”的山裡女子身懷憐惜之情。所以,對創作一部彰顯崮文化、泉文化、民俗文化、醫藥文化,乃至歷史文化的雅俗共賞的作品似乎水到渠成。為此,在2019年的一個秋日,我獨自登上了東漢崮。

這次登上東漢崮,主要目的是尋找心理上的體驗。體驗近兩千年前東漢王朝上至皇帝,下至太監、州官、黎民百姓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是怎樣的一種人文情懷。站在崮頂,俯瞰崮東面幽深山坳裡的一個小山包,我反覆思考老人們對此講過的故事。故事講到,這個小山包,和東漢崮相依相偎。假若把東漢崮當成一位母親,那麼,這個小山包就是她懷中的一個嬌女。很早以前,有個會看風水的南蠻子登上東漢崮,發現了這個“懷抱子”地貌。說,從地勢看,說不定在哪個朝代,東漢崮周圍很可能會出個娘娘。

老人們的許多傳說,為我構思長篇傳奇《山裡妹子像公主》打開了綠燈,指明瞭方向。僅“懷抱子”、“出娘娘”這個傳說,就極大地啟發了我。在東漢崮頂,我躺在一塊大石塊上思前想後,迷迷糊糊中進入了夢鄉,進入了東漢朝代。夢中,竟然見到了劉秀、山裡女子等等古人。醒來後,我的思路特別清醒,以為將文中的女主角王秀妹定位在“娘娘(妃子)”位上是最好的選擇。同時,又把老人們的另外的傳說,比如劉秀雖然愛上了一位山裡女子,但最終沒有收入皇宮做娘娘或妃子,這位山裡女子含恨而死等揉合其中。如此以來,就將王秀妹的外貌氣質等塑造成劉秀的親妹妹劉伯姬的形象。這樣,一方面綜合了各種版本的傳說故事,樹立起了《山裡妹子像公主》裡的王秀妹這個典型。另一方面,又使得整篇故事跌宕起伏,順理成章,妙趣橫生,耐人尋味。特別把陳老太監作為男一號來寫,使陳老太監像一個偵探高手,在觀察、分析、推理中,破解了劉秀與王秀妹之間的秘密,將王秀妹拯救出情感苦海,也使劉秀在情感折磨中得以解脫。

東漢崮李春曉

《山裡妹子像公主》插圖

之所以數次登上東漢崮,是因為我與東漢崮有著割捨不了的情緣。魂牽夢繞的東漢崮,在有生之年,我只要能夠爬得了山路,就會再幾次拜訪你。

東漢崮李春曉

【作者簡介】李春曉,山東沂水泉莊西郭莊人。1961年10月出生,高中畢業後回村務農,業餘愛好文藝寫作。在《農村文藝》、《綠風》、《山東文學》、《北京晚報》等發表詩歌200餘首,多次獲獎;同時,在《故事會》、《琅琊鄉音》等書刊發表大量民間故事。曾連續五年任《沂蒙公安報》駐沂水記者站記者,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人民公安報》、《人民法院報》、《大眾日報》等報刊發表新聞稿件3000餘篇。曾連續三年任《沂蒙晚報·今日沂水》報紙主編;著有娛樂長篇傳奇《山裡妹子像公主》;名字被收入《山東作家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