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楊修,為什麼不殺裸衣罵他的禰衡?

禰衡與楊修都是東漢末年的才子名士。禰衡因為恃才傲物上演“擊鼓罵曹”的鬧劇羞辱曹操,隨後被曹操趕到劉表、黃祖等割據軍閥帳下,最後被黃祖殺死。而楊修則因為參與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間的奪嫡之爭,在襄樊之戰期間被曹操處死。兩位才子名士的死都與曹操有關,為何曹操直接處死楊修,卻放過了當眾羞辱自己的禰衡呢?

曹操殺楊修,為什麼不殺裸衣罵他的禰衡?

最直接的原因,楊修參與了奪嫡之爭

兩人都惹怒了曹操,但是禰衡的惹怒只是言語態度上的不尊重,簡言之就是恃才傲物,口出狂言罷了。作為東漢末年最傑出政治家的曹操還不至於因為幾句難聽話就暴起發難。而楊修則不同,他介入了曹操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的儲位爭奪。這就讓曹操不得不提防和重視楊修了,畢竟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幕僚,他的聰明和才華讓曹操有時都自嘆不如。

歷代臣子參與奪嫡之爭大體上有三種結局:

一是支援的物件成功上位,自己或是得到一世榮華,或是被支持者兔死狗烹。

二是支援的物件失敗,被勝利者清算報復。

第三則是在奪嫡過程中,被君主處死,以警告震懾那些參與奪嫡之爭的臣子。

曹操當時的地位無疑和帝王無異,因此他的兒子們爭位就是事實上的儲君爭奪。楊修不僅參與了這場奪嫡鬥爭,而且還是曹植一方的主要人物,因此他被曹操處死的理由也就顯而易見了。反觀禰衡,他只不過是個口無遮攔的狂士,殺了他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政治利益,無非是發洩個人怨氣,因此他還達不到讓曹操親自動手的地步。

曹操殺楊修,為什麼不殺裸衣罵他的禰衡?

兩人的活躍時間不同,曹操的目的也不相同

禰衡和楊修兩人活躍的時間不同,禰衡大約在建安元年左右惹怒曹操,並死於建安三年。這一時期的曹操只是剛剛迎漢獻帝於許都不久,開始實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當時在整個中國大地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割據軍閥,曹操只是其中較為強大的一個。他還需要招賢納士,因此殺害名士的惡名他是不願承擔的,所以雖然他對禰衡也非常不滿,但是他不願親自動手,而是將他送到荊州劉表那裡,以達到“眼不見為淨”和“借刀殺人”的效果。結果禰衡口無遮攔的臭毛病絲毫不改,劉表也不願承擔惡名,乾脆將禰衡送到更短視也更殘暴的黃祖那裡,結果再次辱罵主公的禰衡被黃祖處死。曹操和劉表借刀殺人的目的也算達到了。

而楊修活躍的時期,曹操已基本統一北方,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軍閥。特別是處死楊修的時候,曹操已經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已經不需要太顧忌名聲方面的問題,他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鞏固自己的曹氏家族的權力和地位。而楊修參與奪嫡,處死他就有了可以出手的理由。畢竟殺一個狂傲但卻沒有大過失的禰衡,會讓人覺得曹操沒有容人之量。而殺一個參與奪嫡鬥爭的臣子則是順理成章的御下之術。

曹操殺楊修,為什麼不殺裸衣罵他的禰衡?

出身背景不同,導致曹操的重視程度也不同

禰衡出身背景在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估計也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但是楊修不同,他出身弘農楊氏,祖上是殺死項羽而被封侯的楊喜,而且他還是東漢名臣楊震的玄孫,他的父親在當時也位列三公。史稱他的家族從楊震到楊彪連續四代擔任太尉一職,是可以和“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相媲美的頂級豪門。

正因為禰衡和楊修的出身背景不同,禰衡這樣一個沒有什麼家族背景的狂士,如曹操本人所言,殺死他就像殺死鳥雀、老鼠一般。但是卻可能會揹負沒有容人之量的惡名,實在是不值得。而楊修則出身豪門,他的背後不僅有一個位列三公的父親楊彪,還有一個影響力巨大的弘農楊氏家族。雖然曹操手中有著強大的軍隊,但是這樣的豪門家族的政治態度和方向依然是不容忽視。

因此作為奪嫡失敗的一方,也因為楊修本人的才華和能力,加上其背後顯赫的家族背景,曹操就絕不能讓他留在世上。因為他若不死,一旦曹操去世,楊修就可能會利用或者聯合曹植,成為曹魏集團內部的不穩定因素。而要消弭這一不穩定因素,最直接的方式是殺死曹植,但那是曹操的愛子,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處死楊修就能最大限度地削弱曹植的力量,這卻是曹操可以做到的。

終上所述,禰衡作為一個沒有背景,恃才傲物的狂士,又處於曹操事業剛剛走上快車道的時期,親手處死他只會讓曹操承擔更大惡名。因此曹操乾脆來個“眼不見為淨”和‘借刀殺人“,讓其他人去處理禰衡這個“憤青”。而楊修則擁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同時深度參與了曹操兩個兒子之間的奪嫡之爭,而且楊氏家族對曹氏家族還不是很配合。因此已經到了人生暮年的曹操不會讓楊修成為他死後曹魏集團內部的不穩定因素,所以就在襄樊之戰中尋機處死了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