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夏夜的雨讓秦州城溼潤而通透。一大早,伏羲廟內東側的院子裡,文物修復技師李小龍走近一間北房,在門邊的密碼鎖上按下一串數字。一束陽光跟著李小龍“追”進房間,打在桌前一件破損的漢代銅鍅上。這件曾被古人反覆擦拭,用作盛酒或裝糧食,又在泥土中韜光養晦數千年,腐蝕破損的青銅器,靜待著李小龍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為其“修身、正骨”,重放昔日光彩。

李小龍工作的院子,是天水市博物館專門從事文物保護修復與科技研究的部門——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承擔著本館文物藏品保護修復任務的該中心,更像是一家整形醫院,修復書畫、銅器、陶器、貼金銀鐵器的技師,猶如外科醫生,用回春妙手使一件件塵封地下,歷經土壤侵蝕的破損文物重煥光輝,再盛於世。

“紙壽千年”的宣紙,最怕受潮黴變蟲蛀。字畫修復師楊利廣一邊用排刷蘸水清洗一張清代書法作品,一邊仔細觀察紙張的受損情況,等待著實驗室檢測員李鑫的紙纖維分析檢測結果,以參考選用最相似的材料對字畫進行修復。

在烘乾箱旁等了一個小時的文物修復師孟旭輝看看手錶,認為“火候”已到,開啟箱門,用鉗子夾出烘乾好的貼金銀鐵牌飾,進行進一步的修復。

文物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是不可再生且無法取代的寶貴資源。天水作為文化文物大市,境內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古蹟眾多,且品類齊全,價值較高。李小龍、楊利廣、李鑫、孟旭輝,他們為了珍貴文物能夠長期妥善儲存下去,默默堅守數十載科學保護修復文物,用精湛技藝詮釋著“工匠精神”。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

在伏羲廟修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