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十二時辰養生秘訣

中醫最核心的就是

養生、治未病

,本節內容把中醫的一些精髓提煉出來。我們一起好好探討:

一、四季養生

大家都知道一年當中有四季,分別是春、夏、秋、冬。春天是生髮的季節,在中醫五行中屬木,對應的是肝臟,在春天以後,我們要藉助自然的生機來激發身體的動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五臟,儘快從冬天的藏伏狀態中走出來,進入一個新一年的生命活動,所以有“一年之計於春”的說法。

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萬物生長得最茂盛。夏天養長,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記住這八個字。

夏天利用天地之間的長勢,促進人體生長髮育,重點對應的是心臟,透過調節心的氣血執行功能來加強身體的生長功能,夏天是生長髮育的好時機。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天養收,大自然在秋天慢慢形成收勢,在秋天的時候人體五臟六腑也要儘快地進入這種收養狀態,讓人體從夏天興奮宣發的狀態逐漸過渡到內收平靜的狀態。

冬天是最寒冷的季節,冬天養藏,是指冬天天氣慢慢處於藏伏階段,這個時候要調整人體的五臟,讓人體的各個臟器經過一年的辛苦後逐漸進入修整狀態,也就是相對的冬眠狀態。

這就是中醫的四季養生的核心: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中的變化其實在其他地方也都有體現。比如一天有四季、一生有四季。

什麼叫一天有四季?

大家知道一天分別是:早晨、中午、傍晚和晚上。你想想看,這四個時間和對應的一年四季是不是很相似?

早晨對應的是春天,生髮起來了,一年四季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就是這個意思;中午很炎熱,應的是夏天;到了傍晚太陽下山對應的是秋天;晚上,對應的是冬天,要藏了,人們都要睡覺了,這就是一天有四季。

二、十二時表養生

接下來介紹中醫中非常經典的十二時辰養生。中國文化中有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中醫認為十二時辰對應著十二個臟腑。

四季、十二時辰養生秘訣

圖一

子時是膽經當令,時間是夜晚11點到次日的凌晨1點。這段時間要進入睡眠,膽經當令意味著陽氣一點點生髮了,所以,晚上11點以後一定要進入睡眠狀態,這樣才能把身體的陽氣慢慢地養起來。

丑時是肝經當令,時間是凌晨1點到3點。這時候一定要有深度的睡眠,如果睡眠不好的肝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時陽氣雖然是有了,但是它一定要緩慢地達到平衡。

寅時是肺經當令,時間是凌晨的3點到5點。中醫的經脈迴圈是從肺經開始的,寅時是天中由靜變成動的開始,這時候更需要一個深度的睡眠,所以,人睡得最沉的時候,一般是凌晨的3點到5點。這時候,老年人如果氣血不足的話就容易醒,身體容易出問題。很多老年的心腦血管病都是在這個時候發作的。

卯時是大腸經當令,時間是早晨的5點到7點。這時候天基本亮了,醒來非常正常。這時候就要開地戶,開地戶意味著排便,養成在卯時排便的習慣是非常好的,中醫進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足了才有大便。所以,肺是陰,主內,大腸是陽,主外。

辰時是胃經當令,時間是早晨7點到9點。胃經當令就意味著要吃早飯,要補充營養,這時候又是身體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吃了飯也最容易消化。吃早飯後因為有胃經和脾經在運化水谷,所以,一般不容易發胖,因此,早飯一定要吃好。

已時是脾經當令,時間是上午的9點到11點。脾主運化,早晨吃的飯,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了。中醫的脾起調節和輔助的作用,如果脾功能不好,那麼各個臟器的調節就會出問題。

所以,中醫認為目前的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的疾病都是屬於脾病。

午時是心經當令,時間是中午的11點到下午13點。中國養生文化中特別重視子時和午時。

為什麼呢?

因為子時和午時代表天地陰陽在轉換的一個節點,所以,中國人特別講究睡子午覺子午覺就是以靜制動,透過睡眠調節,不去幹擾天地之間的陰陽轉換,以不變應萬變。

未時是小腸經當令,時間是下午13點到15點。

申時是膀胱經當令,時間是下午15點到17點。膀胱經在中醫學號稱“太陽”,它是一條沿身體足後、小腿、後脊柱一直到大腦的一條大經脈。如果這個時候的小腿經常感到乏力沒勁,少問產統經旺度,正常情況下,這時使的人的工作取率是最高的。

中醫講先天的精華(父母遺傳)和後天的積累都藏在腎(腎可以理解為人體內的銀行,腎氣越充足就意味著存款越多)。所以,這個時候精氣神一定要足,如果不足那就意味著體虛、腎虛包經當全,時間是晚上19點到21點。

中醫認為心包經主喜樂,所以,人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有點娛樂,一般的人在這個時間段都在家裡看電視放鬆、出門散步等。身心放鬆是為了通備進入亥時。

亥時是三焦經當令,時間是晚上21點到23點。“三焦”其實就是中醫講的連綴著五臟六腑的筋膜。

到了亥時就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休息,逐漸讓身體和心靈都沉浸在溫暖的黑暗中,讓自己在休息中得到精氣神的休養。

四季、十二時辰養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