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鳥大戰: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

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聽起來像個笑話,但它是真實的!

是什麼導致了偉大的鴯鶓戰爭?

人鳥大戰: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

一戰結束後的大蕭條時期,大量在澳大利亞西部務農的退伍老兵,在政府的鼓勵下種植起小麥。但是後來小麥價格一直下降,並且澳大利亞政府沒有向農民提供起初承諾的補貼。更令人煩惱的是,每年都有大量鴯鶓從沿海地區遷移到內陸地區進行繁殖,而西部地區的這些農田便成為了它們繁殖和尋找食物的好地方。但是對於農民來說,他們的小麥作物不僅遭到破壞,而且鴯鶓還損壞了用來防止兔子的柵欄(防兔柵欄是另一個故事!)。

於是,一群在該地區定居的退伍士兵被派去與國防部長喬治皮爾斯爵士交談,請求幫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梅雷迪思少校帶領軍隊正式介入了這場農民與鴯鶓的戰爭。

第一階段

人鳥大戰: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

人鳥大戰: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

1932年11月2日,軍隊前往坎皮恩,在那裡看到了大約50個鴯鶓,由於這些鳥不在槍支射程範圍內,因此當地人試圖將鴯鶓引入陷阱進行伏擊,但被鴯鶓識破而失敗。而人們並沒有放棄,再次誘敵深入,併成功擊殺一些鴯鶓。

11月4日,梅雷迪思少校準備在當地一座大壩附近進行伏擊,並發現超過1000名鴯鶓朝向他們的位置靠近。這次他們等到鴯鶓處於射程範圍時才開火。大量火力射擊後,只有12只鴯鶓被殺,其餘的鴯鶓早已四散逃跑。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梅雷迪思少校選擇向南移動,因為那裡的鳥類“據報道相當溫順”。到11月8日,戰爭僅僅6天,就消耗了2,500發子彈。考慮到發射了這麼多子彈,而鴯鶓的傷亡數量並不多。鳥類死亡的數量尚不清楚:一份資料顯示只有50只被殺。幸運的是,根據他的官方報告,梅雷迪斯少校的軍隊並沒有在鴯鶓的“手”上遭受任何傷亡。

在當地媒體對戰爭進行負面報道之後,梅雷迪斯少校帶領軍隊撤出戰場,第一次軍事行動宣告失敗。

第二階段

人鳥大戰: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

在澳軍撤軍之後 鴯鶓繼續襲擊麥田 農民們再次要求政府的干涉。

由於西澳大利亞州州長詹姆士強烈支援讓軍隊重返戰場,再加上一名基地指揮官宣稱在初次行動中共殺死了300只鴯鶓。作為對該基地指揮官的響應,國防部長批准了軍隊重返戰場並再次行動。

於是,11月13日,軍隊再次回到西部戰場。

人鳥大戰: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

軍隊在最早兩天裡獲得了勝利,大約殺死了40只鴯鶓!但接下來的戰績卻明顯比前兩天差,至12月2日,軍方每週平均用機關槍殺死約100只鴯鶓。。。

最後,由於鴯鶓的數量有增無減,軍隊士氣低迷以及龐大的機槍子彈開銷激起了民怨,整個軍事行動被終止,澳軍再次退出西部戰場。

因此這場人鳥大戰以野生鴯鶓的勝利而告終!

戰爭後續

人鳥大戰:澳大利亞的鴯鶓戰爭!

鳥類學家對這次行動作了總結:

“射擊手們向大量鴯鶓開火的夢想是十分荒唐的。鴯鶓的首領實行了游擊戰術,笨重的鴯鶓們立即四散成為無數個小群,導致了軍方白白耗費了大量裝備,因此在大約一個月後,一支垂頭喪氣的部隊退出了作戰地。”

梅雷迪思戰後表示:“假使我們有一個師團有這些鴯鶓的載彈能力,這個師在世上便無往而不勝了。”

大鴯鶓戰爭的訊息亦在1932年12月傳至英國,受到了保育人士的譴責。

而西澳大利亞州農民不顧撲殺鴯鶓引發的問題於1934年、1943年、1948年多次要求政府實行軍事援助,但都被政府拒絕了。(因後發現讓澳洲土著獵取鴯鶓換賞金的方式更有效率)。

而鴯鶓於1988年開始受到法律保護,並於養殖技術的成熟後,發展為現代有經濟價值的物種,至今澳洲有約250個鴯鶓農場,海外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