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士嚴子陵為何要隱居富春江

東漢名士嚴子陵為何要隱居富春江

趙汗青

·劉欣華

嚴光(前

39

-41

年),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餘姚

今浙江餘姚市低塘街道

人 ,原姓莊,後人因避明帝諱改姓嚴。今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畔有嚴子陵釣臺,它的成名就源於嚴子陵在此隱居垂釣的故事。再後來,歷代詩人多次題詠,它便聞名遐邇了。

嚴子陵年輕時很有名望,遊學長安時,結識了劉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

8

年,王莽稱帝,法令苛細,徭役繁重,吏治腐敗,民怨沸騰。王莽為籠絡人心,曾廣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機出來做官了,劉秀卻參加了綠林起義軍,決心推翻王莽政權。嚴子陵當時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為所動,最後索性隱名換姓,避居僻鄉,徹底擺脫了王莽的羈絆。

公元

25

年,劉秀終於擊敗王莽,在洛陽建立起東漢王朝,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後,思賢若渴,到處尋找嚴子陵。幾年後,得知嚴子陵披著羊皮隱居在齊國某個地方釣魚,便立即派人帶了聘禮,備了車子去請,一連請了三次,並親自致書雲:“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若涉春冰,闢之瘡瘡須杖而行。若綺裡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穎水之風,非朕所敢望。”嚴子陵實在推諉不過去了,才終於來到了洛陽。

這時,侯霸已經當上了劉秀的丞相。原來他在王莽失勢時,便及時轉舵,向起義軍靠攏,以後憑著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來。他深知劉秀十分器重嚴子陵,所以一聽到嚴子陵來了,不敢怠慢,馬上派人攜書問候。嚴子陵卻對侯霸那種追名逐利、一味投機的行為十分鄙視,看了侯霸的信後,也不願回信,只讓來人帶了兩句話去,說是

“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侯霸認為這是挖他的瘡疤,心中十分不滿,從此便想方設法要把嚴子陵攆出洛陽去。嚴子陵則因為看到侯霸這樣的人居然當了丞相,也就不願再在洛陽呆下去,每天只在賓館裡睡大覺,等待回家。甚至當光武帝劉秀親自來看望他,他也閉著眼睛,不理不睬。劉秀知道這位老友性情高潔、孤介,便撫著他說:“子陵呀子陵,你到底為啥不肯出來輔助我治理國家呢?”嚴子陵突然睜開眼來,盯著劉秀說:“唐、堯得天下,是因為德行遠聞,才使隱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劉秀見一時說服不了他,只得嘆息著登車回宮去了。

過幾天,劉秀又將嚴子陵請到宮中,與他談論舊事,談得十分投機。晚上,還與嚴子陵同榻而臥。嚴子陵在睡夢中把腳擱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說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對嚴子陵的猜忌。劉秀聽了卻哈哈大笑,說:

“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沒事!”然而嚴子陵卻料定其中必有緣故,他從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傾軋,官場的險惡,便執意不肯再在洛陽留下去了。當劉秀還想要他做諫議大夫時,他終於不辭而行,悄然離去,隱居於富春山下。那裡有個“嚴陵瀨”,據說就是他當年垂釣之處。

公元

41

年,光武帝劉秀曾再一次徵召嚴子陵,嚴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絕了,並索回到故里陳山隱居起來,沒過幾年,便老死在這裡,享年

80

歲。

北宋名臣范仲淹為此讚揚嚴子陵的高風亮節: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說到歸隱,是中國古已有之的一種處世哲學。山林文學、田園詩歌

……也有大量關於謳歌、抒情的作品,從中反映有人或當亂世,或不得志於當時,或不滿於社會現實,就想到逃避以示“獨善其身”……。最為聞名熟悉的陶淵明,向被看作隱逸派的代表,他省悟自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歸故淵”,因而追求無拘束的自由,享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樂趣。從他寫的《歸去來兮辭》更可看到,他之歸隱以“不為五斗米折腰”為肇因,他迴歸田園之後卻有童僕為他侍候、傭工住的環境有八九間草房,有十餘畝宅地可以種植,令他回返自然得以欣喜舒暢地過著溫飽的生活,擺脫世俗的紛擾。《歸田園居》盡情抒寫了平靜恬淡的隱士心態,比起歷史上有些人“謀官謀隱兩無成”所形成的煩惱,當然是兩種人生的幸與不幸。

從前民間的詩人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披上羊裘便有心,賢名博取到如今。

當年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

著名的當代作家聶紺弩也寫過《過嚴子陵灘》一首七律:

一領羊裘一釣竿,浪花飛濺子陵灘。

昔時朋友今時帝,你佔朝廷我佔山。

此地魚龍多寂寞,何年宮闕不高寒。

蒼蒼雲樹泱泱水,留個先生最好看。

其實,嚴子陵釣臺之所以使歷代文人神往不已,主要還是因為這裡山水瀟灑清絕,是

“錦峰繡嶺,山水之鄉” 美譽的緣故吧!新安江從皖南山區的群山叢中婉蜒而來,在浙江省建德縣梅城鎮

古嚴州治所

入錢塘江,由此向東北順流而下,就是美麗的富春江。從梅城到釣臺四、五十里間,“兩山夾峙,一江如帶”,兩岸群峰拱揖相峙,翠崗重疊,懸崖峭壁臨江卓立,巔連綿延,象兩道無間無斷的屏風。山上林木蒼翠,怪石嶙峋,崢嶸多奇,彷彿是一組組匠心經營的巨大盆景。由於江水澄澈,兩岸群峰倒映水中,山姿水影,上下皆青。嚴子陵釣臺屹立江畔,特拔高聳,臨江一面象一道刀削斧砍的巨大石壁,秀壁巍峨,異常狀觀。平坦的石壁頂端,相傳就是嚴子陵垂釣處的釣磯。這正是新安江、富春江清幽雄奇的景色,吸引了無數詩人來此飽覽山水。

南齊沈約的《嚴陵灘》詩,就極意刻畫了這裡的奇山異水:

群峰此峻極,參差百重嶂。

清淺既漣漪,激石復奔壯。

另一首更以一面明鏡比喻山姿水影:

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

千仞寫喬樹,百丈見遊鱗。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清溪行》中唱道: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而杜牧的《睦州四韻》一詩更是令人流連忘返:

州在釣臺邊,溪山實可憐。

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

宋代范仲淹的名篇《

嚴先生詞堂記》中說: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詩中以富春江瀟灑清絕的山水,象徵嚴子陵高尚的志向,讚歎嚴子陵的高風亮節,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凡是登臨釣臺的遊人,俯視絕壁下的大江,一定都會有疑問:釣臺如此高峻,嚴子陵如何垂釣?《解脫集》之二記載: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嚴陵》(其一)就疑道:

溪深六七尋,山高四五里。

縱有百尺釣,豈能到臺底?

當代大文豪郭沬若

1961

年秋遊釣臺時,作七律一首,應是解釋人們疑問最好的註腳:

百尋磴道闢嵩萊,一對奇峰屹水涯。

西傳皋羽傷心處,東是嚴光垂釣臺,

嶺上投竿殊費解,中天墮淚可安排。

由來勝蹟流傳久,半是存真半是猜。

參考文獻

《嚴子陵傳奇》

作者

: 談山雨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 1995

《富春江嚴子陵釣臺碑園》

作者

:童明主編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時間

: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