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看金庸劇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郭靖曾經所騎的馬?你知不知道,郭大俠之所以能夠騎在馬上,是因為在宋朝之前的歷史上,有無數的人,改良了古代軍事科技?你知不知道郭大俠曾經的準岳父成吉思汗,能血洗歐亞大陸的核心原因?

這麼多為什麼,都在下面的故事裡。

一、胡服騎射—成就趙武靈王

乘—先秦時期的軍事科技

中國自古就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所謂乘(shèng),其實指的是戰車,是春秋戰國時期,軍隊的一種基層作戰單位。每輛戰車用四批馬拉,戰車上配3個有穿盔甲計程車兵,車下配有步兵72人,據說還有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

這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中國利用馬作軍事武器,並非後來意義上的騎兵,而是戰車。到了趙武靈王繼偉以後,開始了“

胡服騎射”,這可能是中國在騎兵方面,進行的最早改革。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改穿

西北戎狄那種衣短袖窄的衣服,的確比中原各國那些文明開化的“寬袍大袖”,方便在馬背上作戰。

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春秋時,中原國家的寬袍大袖

趙國的改革

趙國的騎兵,仿照西北戎狄的打扮,改穿短裝,系起皮帶,配上帶鉤,穿上皮靴。整個趙國儼然一副以胡治胡的模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次古代科技的進步,

趙國由此收拾了周邊戎狄部落,成為一時無兩的存在。

據說,同一時期的秦昭襄王曾經表示,

只要趙武靈王還活著,就不讓秦國進攻趙國。

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胡服騎射

原本僅僅只是服飾上的一點改變,竟然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不得不讓人驚奇。那為什麼其他中原國家,不搞胡服騎射呢?

一方面固然有趙國國力正強的因素。此外,

中原國家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並非每個都能像趙國那樣,以開放的態度,接受蠻夷的事物。

注:《只有兩百年多年曆史的美國,會成為千年帝國嗎?》一文中,對中華傳統的文化自信,有進一步論述)

二、馬鞍和馬鐙

馬鞍,防止在馬背上打滑

上文已經說到,由於進行胡服騎射,趙國一時間大有獨步天下之勢力。但為什麼擁有胡服騎射傳統的北方遊牧民族,不能在春秋戰國那時候,就憑藉騎兵,橫掃中原呢?其中有很多原因,就軍事而言,主要是

當時騎兵的戰鬥力並不高。

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不同樣式的馬鞍

在古代,步兵打仗並非現代意義上散兵,更多的是排成方陣。無論是西方的古羅馬步兵方陣,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步兵方陣,都是利用步兵拿上長矛一類的武器,形成一片片長毛組成的作戰單位,進行作戰。

遊牧民族的騎兵,只要衝過來,就會被紮成血窟窿。這也是為什麼

當時的胡人騎兵只能騎射,不能衝鋒

的一個原因。

而且,由於在

秦朝以前沒有

馬鞍

,人騎在馬背上總是滑溜溜的。即使衝入敵軍,也很快會被敵人從拉下來。

所以,胡人騎兵當時最好的戰術,就是從馬上下來,不斷放箭,等敵人靠近了,騎上馬逃離,再產生新的距離,以便繼續放箭。這樣,在

春秋時期,遊牧民族騎兵對中原步兵之間的戰鬥激烈程度並不高,更遑論一邊倒的勝利

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步兵方陣,騎兵曾經的噩夢

沒有馬鞍的胡服騎射

但如果僅僅只有馬鞍,騎兵們就只能用雙腿緊緊夾著馬背,一隻手牽著韁繩,一隻手拿著武器。

於是,騎兵就只能拿輕武器,而沒有辦法產生巨大的衝擊和戰鬥力。除了用來騷擾,就只能偵查。這樣的騎兵,也依然僅僅止步於機動性。

直到馬鞍產生之後,又產生一項新的軍事科技——馬鐙,就是在馬背上,騎兵雙腳所所踩的那個腳踏。

一個馬鞍有兩馬鐙。整個戰爭的態勢,又發生了變化。

騎兵雙腳,踩著馬鐙就足以在馬背上固定自己,解放了雙手可以配上重型武器

。而且,由於馬鐙對力量更加高效的傳導,使得人和馬的力量可以合一。在騎兵手持長毛衝擊時,能產生巨大的衝擊力。

當中國的馬鐙傳入了西方,竟然促進歐洲社會,產生了騎士階層

。那些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往往會穿上厚重的鎧甲,手裡拿著超長且沉重長矛,進行衝鋒。如果沒有馬鐙,如此重量只怕會連平衡都保持不住。

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歐洲重灌騎兵

三、弓弩的發明

弓弩對歐洲貴族的威脅

胡服、馬鞍和馬鐙的應用,不僅對對當時的軍事態勢造成了影響,而且還間接的、更大範圍的影響了當時整個社會和歷史的走向。

在中世紀,騎士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於貴族,直到弓弩被大規模使用(尤其是弩的操作,甚至比弓還要方便)。畢竟,培養一個具有戰鬥力的重灌騎兵,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而培養一名弓弩手,只需要把一個平民,培訓幾個月(當然,這個平民需要有較好的視力)。

古英格蘭的傳奇國王“獅心查理”,就是因為被一直弩箭射中,而丟了性命。一個體面的國王,就這樣被一個平民弓弩手宰了,這在當時是個天大的恥辱。歐洲貴族們,因此驚恐於弓弩的威力,一度將弓弩視為“禁品”。

而在中國,弓弩一度成為對抗遊牧民族的利器。

著名的“諸葛連弩”,具有極快連續發箭速度。還有穿透力度極強的床弩。

細細說來,床弩是用一張或幾張弓安裝在床架上,同時絞動其後部的輪軸,透過輪軸牽引,張弓裝箭。多弓床弩可用多人一起絞軸,用幾張弓合力發箭簇,其彈射力自然遠遠超過單人使用的弩弓。

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單弓式的床弩

弓弩對遊牧民族的震懾

宋朝的時候,北宋還真就用了這種床弩,射殺了契丹大將蕭達凜。據說當時,蕭達凜被連人代馬,被弩箭穿透,並釘在地上。

然而好景不長,一旦遊牧民族掌握了弓弩(主要是製造更簡單的弓箭),定居民族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

上文提到的歐洲騎士軍團,要機動性有機動性,要衝擊力有衝擊力,他們可以直接衝擊步兵方陣。這對於站在地面上的弓弩手,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但蒙古騎兵,在掌握弓箭以後,同時融合了趙武靈王時期騎兵戰術——胡人射完箭就跑的傳統。所不同的是,這一回他們不僅一直騎在馬背上,而且還可以一邊騎著跑,一邊回頭射箭。而且,還是輕裝騎兵,速度更快。

歐洲重灌騎兵看見這麼開掛的打法,追又追不上,躲又躲不了,無可奈何。

這些小玩意,曾經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蒙古騎射

四、古代科技改良和發明影響彙總

無論是“胡服騎射”的改良、還是馬鞍、馬鐙以及弓弩的發明和使用,都極大的改變了當時的軍事實力對比,和社會狀態和歷史程序的方方面面。

從這個意義來說,新的科技往往第一時間被用於軍事和國防。同時,對新裝備的應用不僅改變了使用新裝備的一方,也改變了被新裝備折磨的一方。

而新技術總是在不斷傳播中,得利的一方除了新技術的發明者,還有學習新技術並能更好應用的一方。

騎兵源自遊牧民族,但很快定居民族也出現騎兵,而且出現了馬鞍和馬鐙,以及歐洲那種重灌騎兵。

弓弩曾經是定居民族發明,並對付遊牧民族的利器(據說,最早的弓弩產生於遠古時代,那時候還人們對馬馴化,才剛剛開始)。後來卻被蒙古騎兵改造成新的騎射戰術,大大加快了其橫掃歐亞大陸的步伐。

所以,即使在古代,人們也必須時刻學習新生事物和科技,才能保持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