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也要遭轟炸,兩邊都是敵、兩邊都煩它,二戰中的愛爾蘭

二戰爆發後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同屬英聯邦成員,像澳大利亞、印度等都跟著英國上,在北非戰場打沙漠之狐的時候,這些英聯邦聯軍還立了大功,而挨著英國本土最近的這個英聯邦成員愛爾蘭卻保持中立。或者說,如果不是因為捱得太近,還很有可能加入軸心,因為在德軍閃擊波蘭的前一週,當時的愛爾蘭總理德瓦勒拉就告訴希特勒,愛爾蘭會中立。張伯倫寫信拉他,他無動於衷,導致英國人對其恨得牙根癢癢。仗打起來後,德瓦勒拉釋出禁令,嚴禁一切英國艦船和潛艇進入愛爾蘭海域。

中立也要遭轟炸,兩邊都是敵、兩邊都煩它,二戰中的愛爾蘭

到第二年英國完成了倫敦保衛戰,一直以為德國會贏的德瓦勒拉有點兒懵了,而且當時美國也因為愛爾蘭的態度和表現而開始厭惡德瓦勒拉。德國那邊馬上要展開巴巴羅薩計劃,自己也知道兩線作戰的風險,也知道這樣會讓英國有喘息機會,於是就極力拉攏愛爾蘭,希望在英國的背後再舉起一把“刺刀”。可是德瓦勒拉麵對英美對他憎惡的眼神,婉拒了納粹送來的武器裝備。

中立也要遭轟炸,兩邊都是敵、兩邊都煩它,二戰中的愛爾蘭

拉不過來就打,德國用來轟炸英國的空軍順手去了趟愛爾蘭,都柏林先後遭受兩次空襲。希特勒的說辭是:不小心、不道歉。

中立也要遭轟炸,兩邊都是敵、兩邊都煩它,二戰中的愛爾蘭

歷史上長期受英國統治的仇恨,以及大饑荒時期對英國的心寒,再加上一戰後剛獨立不久,還有包括經濟建設在內的好多內部事務需要處理的力不從心感,都讓愛爾蘭哪怕是在遭受轟炸的情況下仍不對德宣戰。這讓丘吉爾的忍耐到達了極限,他雖然不可能直接從對抗德軍中抽出手去攻打愛爾蘭,但可以用經濟手段教訓一番。不僅嚴格限制英國本土與愛爾蘭之間的貿易往來 ,還藉助其強大的海軍和帝國影響力來左右別的國家與愛爾蘭的貿易往來。

中立也要遭轟炸,兩邊都是敵、兩邊都煩它,二戰中的愛爾蘭

此時愛爾蘭民眾參戰的熱情已經很高,強壓住保持中立的只是德瓦勒拉,其實他的心也開始鬆動,只不過看看全國僅有的四萬軍隊,不捨得一下子投入進去。他是從反抗英國統治中成長起來的,在他的認知裡英國這個最大敵人的觀念始終沒有動搖過。但面對國內外壓力,他必須做出準備參戰的架勢,他曾提出只要美國給愛爾蘭足夠的武器裝備就加入同盟。德瓦勒拉的心思是他深知當時在美國盛行的孤立主義,是不會直接給他那麼多武器裝備的。

中立也要遭轟炸,兩邊都是敵、兩邊都煩它,二戰中的愛爾蘭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形勢瞬息萬變,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直接參戰了,一口氣答應了愛爾蘭所要的一切武器裝備。德瓦勒拉再無理由不加入同盟國,要不愛爾蘭人就要把他踢下臺了。但有趣的是,英國的態度轉變了,愛爾蘭拖了那麼久沒動靜,求也不行、打也不行,恪守中立恪守的那麼好,如今二戰局面已經對盟軍有利,打敗納粹德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英國的態度是:“從眼前來看,有你沒你已經對大局毫無影響,從長遠來看,馬上就要打贏了,你愛爾蘭想要突然出來,身上貼一張戰勝國的標籤,日後再憑藉這個標籤要求統一北愛爾蘭,門兒都沒有”。

中立也要遭轟炸,兩邊都是敵、兩邊都煩它,二戰中的愛爾蘭

難道愛爾蘭就對二戰一點貢獻都沒有麼?當然不是,前面提到過,愛爾蘭民眾對於參戰的熱情很高,在整個二戰期間,曾有六萬愛爾蘭人選擇加入英軍,還有十數萬愛爾蘭人在英國的後方工廠裡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