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在我們今天指的是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春秋史官

左丘明所著的

左傳

》。這個成語典故講的是春秋時代發生在衛國的故事。衛國在周天子分封諸侯時是諸侯之長:衛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封。衛國的君位傳到第十代時在位的國君叫衛和。史載此人“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公元前771年

犬戎人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時衛和曾出兵勤王。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周平王遷都洛邑後晉封衛和為公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的兒子是衛莊公。衛武公的妻子是齊莊公的女兒莊姜。莊姜是當時天下聞名的大美人。《詩經

·衛風·

碩人》對莊姜的美貌描寫如下: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

,齒如瓠犀,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遺憾的是這麼一位國色天姿的美人卻沒給

衛莊公生下一兒半女。後來衛莊公又娶了陳國的一對姐妹花,可這兩姐妹的命運也是多舛。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兩姐妹中姐姐

厲媯生的兒子很小就夭折了,妹妹戴媯生下兒子後不久自己就死掉了。

莊姜收養了

戴媯生的公子完。公子完被嫡母收養而成為了嫡長子。

衛莊公的一個寵妾生了一個兒子州籲。州籲比

公子年長,但作為庶出之子沒繼承君位的資格。公元前740年衛莊公安排熱衷於舞槍弄棒的

州籲到軍隊做將領。上卿

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石碏的擔心其實是有前車之鑑的。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衛莊公的父親衛武公本來也是庶出,後來發動政變殺掉大哥奪了君位。衛武公之所以能成功奪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軍隊的支援。因此

認為讓庶子帶兵必會造成歷史重演,那麼屆時衛國宗室難免又要再度自相殘殺。當然這種話是不方便挑明說的。

衛莊公要麼是真沒聽明白石碏的話,要麼是在揣著明白裝糊塗,總之他沒采納石碏的意見。令石碏無奈的是自己的兒子石厚偏偏和州籲眉來眼去打得火熱。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公元前735年衛莊公去世後太子完是為衛桓公。衛桓公很清楚自己的兄弟州籲可不是一盞省油的燈,所以衛桓公一上臺就多管齊下采取各種方式打壓州籲。兩年後在衛國幾乎已沒立錐之地的州籲被迫逃亡國外。在驅逐州籲以後衛國過了十幾年安生日子。誰知鄭國的一場內亂卻使衛國遭受池魚之殃:鄭莊公的弟弟叔段在和兄長爭位失敗後逃奔共國,叔段的兒子滑則跑到鄰近的衛國求援。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衛國在西周時期是

諸侯之長,可到了這時鄭國卻成為一方小霸。

衛桓公也許是眼紅鄭國的日益壯大就決定抖一抖諸侯之長的威風:衛國幫著滑去討伐鄭國,還曾一度佔領了稟延。鄭莊公是周王室的卿士,所以他就利用自己這種身份聯合一道反擊衛國。鄭、衛兩國的衝突使流亡在外的州籲看到了回國奪位的希望。早在叔段出逃時州籲就和他秘密取得聯絡。也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似處境使他們兩人相見恨晚分外親切。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鄭、衛兩國的戰爭以衛國的失敗告終。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衛桓公因此飽受國人非議。這時上卿

石碏也已退休賦閒。

州籲終於等到了翻盤的機會。公元前719年蓄謀已久的州籲在石厚等人的支援下率兵打回老家殺掉了衛桓公。州籲以政變的形勢坐上了衛國的君位。

州籲自立為君後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宮殿使本就已不堪重負的衛國百姓更是雪上加霜。衛國朝野因此對

州籲

怨聲載道。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在這種形勢下州籲打算透過對外戰爭來轉移視線。最合適的討伐物件非鄭國莫屬——討伐鄭國既能替好朋友叔段“伸張正義”,又能為捱過收拾的衛桓公報仇。儘管州籲和衛桓公曾是你死我活的政敵,可現在州籲身為一國之君自然會覺得當年鄭國打衛桓公也是打衛國。其實當

衛桓公被

州籲所殺的訊息傳到鄭國時

鄭莊公就曾長嘆一聲:“吾國怕要遭逢兵禍了!”當時鄭莊公身邊的大臣們還表示不解。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鄭莊公解釋說:“想那州籲殺兄篡位。如今衛國民情洶洶,正欲殺伐立威。我國因逆滑之事與他已結怨仇。彼若出兵,非我其誰?”

不過以衛國當前的實力難以對付有周王室鼎力支援的鄭國,因此州籲串聯起陳、蔡、宋三個諸侯國一同去打鄭國。陳、蔡兩國素來與衛國關係密切,又收了州籲的重金賄賂,所以都樂得做個順水人情。這時宋國前君主的兒子公子馮正出逃在鄭國。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鄭莊公打算扶持公子馮回宋國打造一個親鄭的政權,宋國方面曾為此出兵討伐鄭國。當州籲來請宋國出兵伐鄭時宋國自然也毫不含糊就答應了。衛、宋、陳、蔡聯手揍了鄭國兩回,第二回還把魯國也慫恿進來壯大聲勢。

鄭國早年的封地在今天的陝西華縣一帶。當為躲避犬戎入侵東遷洛邑時鄭國也東遷到了如今的洛水以東。

衛、宋、陳、蔡這些個土著諸侯眼瞅著鄭國這個

外來戶弄得風生水起早就心酸眼熱了。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州籲要求聯合出兵的國書傳至魯隱公案頭時猶豫不決的魯隱公問計於智囊眾。眾仲回覆道:戰爭就好像整理亂線,只能越整越亂。那個州籲依仗兵力而本性殘忍。依仗兵力不會得民心,本性殘忍就不會有親近的人。如此眾叛親離肯定不會成功的(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戰亂就像火一樣,不加止息就會燃及自身啊(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這段話直接為後世創造了三個成語:安忍無親、眾叛親離、玩火自焚。魯隱公聽眾仲這麼說就不打算出兵。

州籲的死黨

石厚用金錢美女收買了魯隱公的堂叔公子翬。公子翬收了州籲的賄賂後不顧魯隱公的訓誡帶領自家甲士強行出兵。衛、宋、陳、蔡、魯五國聯軍出動兵車一千三百乘將鄭國都城的東門圍了個水洩不通,因此這次戰爭又被稱作“東門之役”。鄭莊公在此危急關頭卻表現得相當淡定。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鄭莊公在大臣們面前分析局勢認為:宋國參戰是為了公子馮,那咱們就把公子馮移徙他邑。當然為將來計尚需一員大將保護。我再與宋君去信一封將問題說明白,那麼宋兵自然就會離去。只要宋國這個帶頭大哥一走,那麼魯、陳、蔡三國必然作壁上觀。他們才不會為逆賊賣命,只會出工不出力而已。至於衛國方面州籲立足未穩,還怕別人抄了他的老巢。我料定不消吾國兵禍必解。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戰局果然朝鄭莊公所分析的方向發展:宋國最先把部隊撤離了戰場,魯、陳、蔡三國打起了醬油。

石厚一看這架勢趕緊建議州籲撤軍。現在其他幾國全都是出工不出力,如果要靠衛國的實力一時間難以打贏鄭國。州籲在國內本就立足未穩。如果這場戰爭一旦長期持續保不齊會在衛國內部引發變故。州籲為了回國穩定政局連招呼也不和魯、陳、蔡三國打就從戰場上溜之大吉了。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州籲臨走之前還不忘將鄭國東門之外的旱稻割走了不少。當初鄭莊公曾跑到周王室的領地割麥子,如今州籲跑到鄭國的地盤上割稻子。果然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州籲割了稻子就趕緊急匆匆回國了,可他哪裡知道這次回國回老家了。這次軍事行動除了割了一堆稻子回去以外幾乎沒太大收穫。衛國內部一直所存在的問題也沒因為對外戰爭得到解決。

州籲由於自己的君位來路不正,所以始終覺得有人要害自己。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州籲就此與自己的死黨石厚多次商討過對策。石厚對州籲說:“我父親石碏很有謀略,在國內也有極高的威望。如果我們能得到他的幫助,那麼事情就會好辦多了”。州籲一聽就說:“你立刻回家請你父親幫忙。如果他能幫我們渡過難關,日後我一定會報答他”。石厚按照州籲的吩咐回家向老爹石碏請教該怎麼做才能把位置坐穩。其實石碏對州籲的行徑早已十分痛恨,所以州籲自立為君後他每天都在考慮對付州籲的辦法。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現在州籲竟讓石厚來探石碏的口風可謂是正中下懷。要說姜終究還是老的辣——石碏索性將計就計讓石厚給州籲帶話:“現在國人對州籲都非常不滿。那是因為他沒得到周天子的承認和支援。要想高枕無憂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朝覲周天子。如果能得到王室的承認和支援,那麼誰還敢有二話呢?”州籲覺得這個辦法好是好,可週天子豈是誰想見就能見的?別看這時的周天子早已被諸侯架空了實權,可畢竟在名義上仍是普天之下尊奉的共主。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州籲早年作為庶子屬於貴族宗法圈子中的邊緣人物,所以他和王室一直以來也沒什麼交集。想去拜訪人家卻連門都摸不到。石碏又趁機透過石厚向州籲傳話:可以去找陳國國君幫忙在周天子面前進行引薦。陳國國君很得周天子的信任,他的意見能對周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石厚聽了父親的話覺得是個非常穩妥的辦法,於是就趕緊回宮把這一情況告訴了州籲。州籲聽說後趕緊備下厚禮準備前往陳國。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州籲和石厚所不知道的是石碏等石厚走後就立即給陳桓公寫了一封信派人連夜送去。石碏在這封信中揭露了州籲和石厚狼狽為奸殺君作亂的滔天罪行,又列舉了州籲當權後的種種不義行徑。石碏在信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請陳桓公看在衛桓公生母是陳國女子的分上替衛國除害。

對此一無所知的

州籲和石厚帶著豐厚的禮品屁顛屁顛前往陳國打通關節去了。結果他們剛一入境就被陳桓公給捉了起來。

中國史連載:“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

陳桓公抓了州籲和石厚就派人通知衛國。衛國方面派大夫宰醜趕到陳國把州籲處死。宰醜考慮到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所以準備對其從寬處理。可石碏卻:“州籲做的許多事情其實都是石厚主謀。像石厚這樣大逆不道的人留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一個禍患”。石碏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去陳國殺死了石厚。左丘明在寫《左傳》時稱讚石碏:“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這就是“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典故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