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徹勸韓信謀反自立,劉邦卻赦免了他,主要是因為這一點

漢高帝十一年正月,曾經的漢初三傑之一、手握赫赫功勳的楚王韓信被呂雉殺於長樂宮中,死後被夷三族。面對如此結局,韓信顯然心中極為不甘,因此臨死前悔恨地說出:“悔不聽蒯徹之言,不然不至於死於女人之手”。

蒯徹何許人也?他為韓信手下一大謀士,以能言善辯、善於陳說利害著稱。之前因他向韓信進言發兵強攻,使得已成功說服齊國投降的酈食其慘遭烹煮,可見此人雖屬能辯之士,但個人私心較重。

蒯徹勸韓信謀反自立,劉邦卻赦免了他,主要是因為這一點

戲曲中的蒯徹

這次又力勸韓信謀反自立,也是衝著他個人地位升遷去的,不過此次韓信未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韓信尚存忠心善念,對劉邦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忘,於是便未聽從,但令韓信大感意外的是:他的善念不僅沒能感化劉邦,反倒招來殺身之禍,因此韓信臨死前說出那番話,可謂心中五味雜陳。

蒯徹勸韓信謀反自立,劉邦卻赦免了他,主要是因為這一點

劉邦和蒯徹

當然這事還沒有完,呂雉在聽到韓信臨死前供出的重要秘密後,馬上向劉邦彙報。氣頭上的劉邦立馬將蒯徹喊過來問話,蒯徹倒也實在,直言確實說過,並且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誰讓他不聽我的,不然怎會淪落到如此境地?”

發了瘋的劉邦立馬下令將蒯徹煮了,蒯徹卻很悠然地辯解道:“你這樣做便是冤枉我了”。劉邦憤憤地問道:“你勸說韓信謀反自立難道罪不當誅”?之後蒯徹便不緊不慢地說出了一段話,成功給劉邦洗了腦,也保全了自己。

蒯徹勸韓信謀反自立,劉邦卻赦免了他,主要是因為這一點

影視劇中的韓信

這段話是這樣的:“我之前聽聞有一盜賊養了一條狗,遇見堯便叫個不停,這難道說明堯就不是聖君嗎?那狗為何要對著堯叫呢?是因為堯不是他的主人。同樣的道理,之前我只知道我的主人是韓信,而不是陛下您啊,所以才站在主人的角度勸他自立保命。再說了,之前的亂世中,誰都想稱帝做皇帝,現在天下一統他們也沒了這念頭,但如果因為他們曾經有過便要追究,難道都要煮了他們嗎?他們現在都是大漢子民難道不應寬恕嗎?”

蒯徹勸韓信謀反自立,劉邦卻赦免了他,主要是因為這一點

戲曲中的蒯徹

這一番巧借堯帝為自己開脫、同時上表忠心,並且指明既往不咎對大漢天下穩固的重要性可謂直擊劉邦的心中痛處,於是便罷免了其攛掇他人謀反的罪名,不愧為能言善辯之士。

不過站在劉邦的角度來看,主要還是因為一點,即蒯徹所言的既往不咎對大漢天下穩固的重要性,是劉邦赦免蒯徹死罪的主要原因。畢竟雖然天下名義上一統於大漢,但想著稱王稱帝的大有人在,追本溯源,還在於那句令秦始皇建立的強大秦朝瞬間崩潰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蒯徹勸韓信謀反自立,劉邦卻赦免了他,主要是因為這一點

影視劇中的蒯徹

在這種“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思想蠱惑下,不論是受苦受難的平民百姓,還是備受打壓的沒落貴族,都夢想著坐上帝王之位、號令天下。劉邦只不過因為能結義士、善聽諫言便暫時做了眾多能人志士的首領,並且一舉推翻了秦朝、擊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

當天下初定後,那些能人志士想到那句口號,內心便不安分起來,也想過過皇帝癮,於是先後發動了叛亂,如梁王彭越、韓王信、淮南王英布、趙王張驁等。尤其是英布,更是直言不諱坦言道:“就是想做皇帝”,隨後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劉邦只能頻繁地四處奔波平叛。

蒯徹勸韓信謀反自立,劉邦卻赦免了他,主要是因為這一點

影視劇中的劉邦

因此在聽聞蒯徹的這一番言論,劉邦深有感觸。畢竟他劉姓家族合法坐天下的制度還未確立,所以在那句口號的蠱惑下,漢朝建立之初便叛亂頻繁,而他也隨時都可能被取代。

為此面對如此多胸懷叛亂之心的“漢朝子民”,他如何能大開殺戒?短時間也只能安撫。想到這他便饒過蒯徹,並著手開始建立忠於劉姓家族的忠君制度,於是便有了“非劉姓者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制度的誕生,並且在後世廣為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