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嘉靖皇帝作為明朝的中興帝王,在我國曆史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關於嘉靖皇帝的故事可以說數不勝數,而這位帝王的經歷自然也是不同尋常,在他執政期間,曾有一位大臣多次與他爭論,讓他頭疼不已,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汪俊,字抑之,弋陽人。他的父親王鳳,進士出身,曾經任貴州參政。汪俊在弘治六年參加會試獲得第一名,被授為庶吉士,晉升編修。正德中年,他參加修撰《孝宗實錄》,由於他不願意附和劉瑾、焦芳等人,被外調為南京工部員外郎。

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後來劉瑾、焦芳下臺,他又得以官復原職。經過多次升遷,汪俊任侍讀學士,不久又被提拔為禮部右侍郎,嘉靖元年轉任吏部左侍郎。

當時朝廷正商議興獻王(嘉靖的生父)的尊號,汪俊與尚書喬宇、毛澄等人力爭。毛澄因病離去,代替他的羅欽順沒有到任,於是朝廷讓汪俊擔任禮部尚書。當時興獻王已經被加封了皇帝的稱號,而主事桂萼再次請求稱獻帝為皇考。

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三年二月,他的奏摺被交給朝臣們進行商議。汪俊召集了七十三名大臣聯名遞上奏議說:“祖訓‘兄終弟及’,是針對親生兄弟而言。如今陛下以武宗親弟弟的名份繼承大統,自然就該以孝宗為父考了。”奏摺呈上去,嘉靖把它壓在宮中。並特意下旨召桂萼、張璁、席書從南京前來。過了15天,嘉靖皇帝下旨說:“我奉承宗廟正統,大義不敢有違。但是對於親生父母的感情,也應當表現出來。請你們再商量一次。”

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汪俊不得已,又召叢集臣上書請求為興獻帝加“皇”字,來成全他的徽號。雖說汪俊等人做出了一些退步,但是這樣仍然不能讓嘉靖皇帝滿意,畢竟,父母的養育之恩大於一切,單單一個“皇”字怎麼可能體現出自己父母的尊貴?自古有言母從子貴,而如今身為天下之主的他豈能讓父母的名分受到委屈?

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這封奏疏上呈之後,再次被滯留十餘日。等到了三月份,嘉靖又詔禮官,加封興獻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加封他的母親興國太后為“本生母章聖皇太后”,並且他還要擇日祭告郊廟,頒詔天下。按理說皇上的命令都下達了,身為臣子汪俊也應該遵從才是,但是汪俊仍然固執己見,據力抗爭,阻止嘉靖這樣做,換句話說,他就是在和嘉靖叫板。

汪俊還聯名他人呈上奏摺,大意是說皇上如今做法不合禮制,有違祖宗的規矩。但是嘉靖皇帝也不願意退縮,還為自己的做法找了個合理的藉口,並斥責了汪俊,讓他不要再說了。

要說這時候汪俊應該知難而退,不要再和皇上對著幹了,可是他偏不,汪俊又上了一封奏摺請求追究自己的罪過,這是什麼意思?這封奏摺表面上是謝罪,實際上卻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呈上去之後嘉靖嚴厲地斥責了汪俊。

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而汪俊還不死心,繼續上書說:立廟大內,有幹正統。臣實愚昧,不敢奉詔。此時的嘉靖皇帝也是頭痛不已,但是他也不想因為這件事再去追究汪俊。

可是汪俊卻得寸進尺,繼續上書和嘉靖討論他父親興獻帝的名號問題,除此之外,他還以辭官威脅嘉靖,這下徹底惹怒了嘉靖皇帝,好,你不是要辭官嗎?正好讓你回家,之後嘉靖皇帝乾脆命吳一鵬代替了汪俊的職位。

他是王陽明的好友,讓嘉靖皇帝都頭疼的諍臣

等到《明倫大典》修成後,汪俊職位也徹底沒了,最終他在家中去世。隆慶初年,朝廷追贈他為少保,諡號是文莊。汪俊為人光明磊落。學術上尊崇程、朱。他與王陽明交情很好,但是學問見解不一樣。學者稱他為“石潭先生”。

雖然說汪俊一直堅持禮制,不屈服嘉靖皇帝的威嚴,但是他這樣的做法的確稱不上明智,和領導對著幹,這不是在自討苦吃嗎?如果說汪俊懂得這個道理的話,哪裡會丟了自己的職位呢?

可惜的是,這位固執的諍臣不願意做出一些改變,為了維護祖宗留下了的禮法,他甘願做一個普通人,而從某種角度來看,汪俊這種執著的品質倒也值得我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