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

後世史學家們在探討晚清時期政治狀態時,總要提起一個人,那便是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他(其餘三人為左宗棠,李鴻章,左宗棠),歷經清朝三代,在清朝後期的政治舞臺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幼出生在農耕家庭的他,八歲便可通讀四書五經,十四歲熟讀《史記》《周禮》,後來透過科舉考試一步一步地進入清朝的政治核心,最終成為當時漢人在清朝為官的最高點。曾國藩的一生看起來也可謂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但自古成大事者,哪一位不經歷過一番刻骨銘心的失敗。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曾公作為一代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學者,軍事家,自然也不會也例外。在他的戎馬與陽謀的一生中,也有著三次重大的失敗,而也是這三次重大的失敗改變了曾公的命運。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第一:靖港兵敗

曾國蕃的出人頭地,與晚清的一個重要大事件是密不可分的,那邊是太平天國運動。這場持續十幾年的轟轟烈烈的農民在使得那個本就破敗,腐朽不堪的清政府更加雪上加霜的同時,也打亂了晚清的政治格局使得一大群漢人官員,可以進入中央的政治核心內,而曾國藩無疑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咸豐二年六月,曾國藩因為母喪回家,期間正是太平天國作亂的最嚴重時期,清政府原有的綠林,與八旗子弟因為長時間沒有參與作戰,已經無法抵抗太平天國起義軍們的進攻。這時清政府數次頒發獎勵團練的措施,意在用當地哦團練武裝,來阻擋太平天國軍隊的進攻勢頭。曾國藩就是在此機會下,組建了名揚天下的湘軍。同年的十一月,清政府正式命令由曾國藩負責湖南地區的團練事務。

時間來到兩年之後,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他站在儒家倫理道德的制高點上,向太平天國進行了宣戰。因為軍隊素質嚴明,訓練有致,湘軍很快在清政府與太平軍之間打出了威望。此時,曾國藩又命令褚汝航為水軍統領,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率大小船艦240艘,水陸大軍17000人,準備揮師東下,一舉摧毀太平天國,但勇猛無雙的湘軍卻在靖港遭遇大敗。1854年4月,太平軍佔領了嶽州,湘陰之後,準備一舉進攻長沙。此刻他們與曾國藩的東下水師不期而遇,兩方人馬交戰,太平軍利用地勢優勢,靜等湘軍船隊靠近,然後使用炮火猛烈抨擊,這導致湘軍一下子便亂了陣腳,太平軍隨後用命人登船,剪斷牽船的纜繩,並派出水軍圍殲湘軍船隊。親自率水師進攻的曾國藩眼見得自己培養多載的水師在瞬間覆滅,心灰意冷起了投河自盡的想法,幸得兩旁的幕僚及時攔住,並好生勸阻才讓曾國藩放棄了輕生的想法。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這次戰役之後曾國藩被清政府革職在家,受盡同僚嘲諷,太平天國軍隊也趁得此次機會,得以進攻武昌,清政府與曾國藩都陷入了更大的危險之中。

二,湖口兵敗

時間來到1854年年末,在距離靖港失敗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曾國藩因為功克嶽州,武昌,漢陽有功,被朝廷重新啟用,並被授予湖北巡撫,賜予兵部侍郎銜,賞黃馬褂。曾國藩決定趁此勢頭,集結1。5萬兵力,發兵太平軍的軍事重地九江,而奉天王洪秀全之命在此堅守的正是赫赫有名的翼王石達開。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由於九江城內物資富庶,曾國藩多次進攻,仍打不下九江城,便決定更換戰略方法,準備透過攻克九江城周圍的小型據點,再拿下九江城內。而太平軍卻兵出奇招,是石達開先是命人於當夜將軍隊內的大型船隻裝滿泥沙,然後鑿穿,令其沉入江中,堵塞湖口,只留下一個出口供船隻進入,以此來阻擋湘軍的前進路線。因為入口被阻礙,湘軍只能成長條狀進入湖中,此時太平軍船隊一舉殺出,圍殲船隻四十多艘,曾國藩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兵敗。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當日夜晚,太平軍乘著夜色發起了第二次攻擊,使用火器襲擊了曾國藩的的隨行軍隊,使得曾國藩只能倉皇逃上岸,自己的坐船被太平軍俘獲,隨行官員被殺。逃至岸上的曾國藩看到此番景色,又駕馬回船,欲投河而死,幸得手下及時攔截,才撿回性命。這湖口兵敗又成為曾國藩的第二大恥。

三,天津教案

1870年6月的一天,天津的十幾位鄉民趁夜色偷偷潛入天主教會的教堂之內,不到一個時辰後,教堂內火光四射,慘叫聲不絕於耳,將近五十名的教會人員與民眾信徒被群情激奮的民眾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事件。此事一出,由法國政府領頭的歐美各國立刻向清政府施壓,要嚴懲兇手,否則就發兵攻入天津,來保護在津僑民安全。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此刻被慈禧太后奉命前往天津處理教案事宜,因為考慮到不想與法國開戰,又苦於找不到兇手。曾國藩先是釋出《諭天津士民》,訓斥所有的天津市民,並且殺害市民十二人,緩刑四人,流放充軍25人,並由清朝大臣崇厚親自到法國賠禮道歉。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此決定一出,曾國藩立馬招來罵聲一片,因為天津教案的死因本就是天津的天主教會聯合當地的地痞流氓誘拐當地兒童,群眾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之下,才殺害教民,焚燒教堂。曾國藩的處理不僅沒有處罰當地的流氓惡霸,而且否定了天主教會誘拐兒童一事。這事讓朝廷人士與民眾極其不滿,使曾國藩的信譽大受影響。處理天津教案後不久,曾國藩便也深知自己“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不久便鬱鬱而終。

有人說曾國藩的一生成就都來自於事勢早就,無論趁討伐太平天國軍成為人中龍鳳,還是處理天津教案引起全民怨恨,曾國藩的成功與事勢分不開的。

曾國藩一生三大恥:身為晚清重臣的他為何也曾自投河中,一心尋死?

可回顧曾公人生,在每次失敗過後,曾公都可以及時的吸取教訓,兩次對太平天國軍隊的作戰失敗後,曾國藩很快地發現了太平天國軍人心慢慢消散,軍隊戰線太長的弱點,從而在對其後的作戰中針對弱點,一舉攻破太平軍。天津教案對曾國藩的影響是極大的,信奉儒家思想的曾國藩也自然知道此番處理是喪權辱國之策,但困於形勢,清朝已沒有與歐美諸國一戰之力,他也正是吸收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教訓,才出次下策,畢竟一己性命為輕,萬民性命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