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明宗李嗣源:離天下只差一步的將軍

李嗣源出身微末,依靠作戰勇猛,勇於衝陣得以晉身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留下了歷史少有的單挑記錄。李存勖的功勞也不及他。李存勖死於兵變後,李嗣源繼位。李嗣源長期在位,繼承李存勖領有的梁晉之地,西下入蜀竟司馬昭之功,荊楚之地對他俯首稱臣。天下漢地唯東南一隅未收入帳下。五代領土最大的國家莫過於李嗣源在位時的後唐。

後唐明宗李嗣源:離天下只差一步的將軍

李嗣源在位期間,盡力地扭轉了李存勖在位時的弊病錯政,把惑國的伶官剷除,清理軍隊與官場,任命人才不從出身而是從能力,減少百姓的賦稅。因為明宗出身寒門,比較能親身體會到百姓疾苦,李嗣源在位期間百姓的生活遠好於窮兵黷武的李存勖,一轉從莊宗昏聵地治理天下以來的蕭條之景。五代是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時代。梁晉爭霸荼毒黃河兩岸,後唐後又是兵變殺伐的輪迴。在連片的烏雲中,明宗在位期間是少有的一絲光明,無怪乎李嗣源被諡號為明。

李嗣源是一個有情義的人。他登基後沒有改變國號,他又是謙遜的人,不以功自矜,從善如流知錯能改,對比五代層出不窮的昏君暴君,可謂難能可貴。在李嗣源的統治下,中原王朝武力充足,多次擊敗契丹,使耶律氏入主中原的時間點延後了幾代皇帝。

但是歷史的慣性決定了李嗣源不能扭轉唐末軍閥節度使坐大的歷史規律。吳,吳越,南漢憑藉天高皇帝遠不理後唐,李嗣源最終沒有精力討平。荊楚之地降而復叛,沒有實際統治到。蜀地就像鄧艾鍾會故事一樣,伐蜀之將孟知祥造反,四川得而復失。在後唐基本盤的北方各個老牌節度使未必聽李嗣源的指揮,後唐的中央集權之路困難重重,也為李嗣源晚節不保留下了伏筆。在後唐的朝廷內部,權臣安重誨等人黨同伐異禍亂宮掖,李嗣源殺掉了安重誨集團,但是杯水車薪,皇室及高官內部傾軋還是很嚴重。

後唐明宗李嗣源:離天下只差一步的將軍

也就是說李嗣源沒有御下之能。不論在外的節度使,最後連他的二兒子也起兵反叛他。當他是一個武將時能征善戰,一將之才有餘,萬乘之才則差強人意。李嗣源還是為數不多的不識字的皇帝。但是又何必苛責李嗣源呢?五代是一個下克上的時代,設身處地在那時,誰都是朝不保夕的。另外,李嗣源有時也顯得優柔寡斷。沒有早早立李從榮為太子是一個敗筆。這性格與他治國之方和滅亡之因不能不說有深刻的關係。

對於李嗣源,歐陽修提出了公允的評價“雖然明宗出身於蠻族,但是性格純真質樸,寬厚愛惜他人”居鮑魚之肆而不染其臭,處奸回之群而不類其朋,李嗣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隨著石敬瑭引契丹人入關,後唐滅亡了,隨之而去的是唐的氣數。一千年後,再也不曾存在一個名叫唐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