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曆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馬兒比例準確,生動活潑

我國最早的金銀器產生於商代,把金銀加工成片狀,最大限度地展現金質的輝煌美麗。直到唐朝這一現象才發生改觀,唐朝國泰民安,富強繁盛,金銀開採、冶煉和器物製造工藝不斷提高,透過貿易外來金銀器物和工藝大量湧入,為唐代金銀器的飛速發展帶來了重要契機,唐代金銀器以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陝西曆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馬兒比例準確,生動活潑

唐鴛鴦蓮瓣紋金碗

金銀開採、冶煉技藝提高

唐代,對金銀冶煉的工藝除了傳統的火熔鍊金工藝之外,唐代冶銀的方法出現了灰吹法。灰吹法就是用上等的爐灰,先做成灰案,將含銀的鉛陀置於案中,加熱使溶化,鉛入灰中,純銀則留存在灰巢上。

從出土的銀器進行測定,其純度是很高的,反映了唐代冶銀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平。灰吹法的出現,大大的提高了銀的產量,各種冶煉方法的發展與成熟,這也從客觀上為唐代金銀器工藝的繁榮昌盛提供了物質基礎。

陝西曆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馬兒比例準確,生動活潑

唐鏨刻雙獅紋銀碗

外來工藝的加入

唐代金銀器成型除了傳統的鑄造法外,還採用捶蝶法。捶碟法是利用金銀質地較軟、延展性強的特點,採用反覆捶擊的方法,使之延伸展開成片狀。這種方法難度非常的大,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據《新唐說》記載,從一個新手成為一個熟練的金銀器匠人,需要花費4年的時間。

粟特、薩珊鑑刻工藝的傳入,使得金銀器製作工藝的繁榮成為了可能。當器物捶碟形成大致器型紋飾時,就需要鏨刻出紋飾的細節,將熬製好的膠泥澆注在金銀板材的背面,起到支撐填充材料的作用,當用鑑子鏨刻紋樣時,膠泥就能將金銀板材頂實,這樣就能鏨刻出器形與紋樣的細節來,使器形與紋樣能夠做到準確生動。

陝西曆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馬兒比例準確,生動活潑

唐金碗

一手拿鑑子,一手拿錘子,用塹子在素坯上走形,用錘子敲鑑子,邊走邊打,紋樣圖案就出來了,然後再經過各種精細的加工,使其凹凸有序,明暗清晰,鑑出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

陝西曆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西曆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馬兒比例準確,生動活潑

這件銀壺採用了捶蝶、鏨刻、鎏金等工藝,工匠在壺體捶蝶成形的同時就將舞馬鏨刻成形,然後逐步捶碟收口,這就大大的加大了舞馬鏨刻成形的難度。這件作品馬形不僅比例準確,具有極強的寫實能力,獨特地提示出舞馬在唐代的歷史場景,而銀壺的造型採用的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皮囊式的形狀,酒壺肚大嘴小,即便於騎獵攜帶,使裡面的酒也不易灑出,又便於生活使用,肚大又可以加大酒的儲存量。

唐代金銀器因其製作精美,質地精細,傳世或出土稀少而特別珍貴。唐代的工匠已經具備了精品意識,唐代的每件採用黎刻與捶碟工藝的金銀器都可以成為今天我們學習金銀器的典範。這些品相極佳的金銀器的器形不僅影響了後世,它對同時代的其它工藝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唐代的陶瓷就受其巨大影響,當時比較重要窯場如浙江的越窯,河北的邢窯、定窯,都曾大量生產模仿金銀器造型的瓷器。

參考:唐代金銀器中的鏨刻與捶蝶工藝